從歷史中找到「同路人」及希望,一起繼續抗爭

從歷史中找到「同路人」及希望,一起繼續抗爭
Photo Credit: Vincent Yu / AP Photo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抽離自身的歷史脈絡,觀看人類解放的大歷史,我們發現世上存在着無數無名的同路人。從他們身上,我們得到了希望,也與他們繼續走下去。

作者:豬文

六月的香港,百感交集。這個月裡,我們見識了荒謬的世界、殘暴的國家機器、置若罔聞的在上位者、捨身付出的抗爭者和團結一致的香港人。我們憤怒得很累,也哭得很累。在馬路上、在烈日當空下、在螢幕前,我們的心被捏成一團,整個人被拉扯得不似人形。

沒有抗爭、哪有希望?

讀大學的時候,儒家哲學最為吸引我。孟子相信人皆有惻懚之心而人性本善。修身齊家治國,不外乎捉緊此心,擴而充之。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很多人說儒家思想太過天真,太過樂觀。當代大儒牟宗三辯說,儒家既非樂觀主義,亦非悲觀,而是「道德的理想主義」。樂觀者,預測世界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悲觀者,預測世界會往壞的方向發展。但這些預測,儒者一概不理。儒者視世界會往哪個方向發展,乃「命」的問題,不是人所能控制,也因此不應由人費煞心思。我們應該關心的,乃「義」的問題。對與錯、應該不應該、公義不公義,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見義而勇為,此之謂「道德的理想主義」。

還記得第一次接觸到儒家這個「義命分立」的想法時,心中莫名感動,醍醐灌頂。「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儒者,多有型。憑着良心,頂天立地,堂堂正正做個人。在香港的社運裡,我們也會偶爾聽到「不是看見希望才抗爭,而是出來抗爭才看得見希望」的口號。

只有絕望、哪來抗爭?

天真的我,本着「義命分立」,不知何謂無力感。偶聞中國經歷六四、日本經歷安保抗爭之後,社會瀰漫着一般噬人的無力感,城中沒一人對政治改革、社會運動提得起勁。那時我根本不能理解他們何以陷入長久的冷漠之中。應該做的事,還是要做,不是嗎?

直至雨傘運動之後,才真正體會到噬人的無力感。這種無力感,真的會吃人,把真正的你整個人生吞活剝,剩下一具皮囊在行屍走肉。跨境擄人、議員被DQ、人大釋法、一地兩檢,每一件事都何等嚴重。但我們都累了,別說反抗,連看一眼也有點不想看,「算啦,有咩辦法?」

就連另一位當代大儒唐君毅也說,良心雖然是根擎天柱,但經歷過人性的大災難,這根擎天柱也會有撐不住的時候。因此,儒家也有其宗教面向,相信天道生生不息,有「一切善終將實現」的宏願。我們有時也需要希望。

脆弱的希望、堅實的希望

但希望從何而來呢?希望可以從具體的政治分析、社會觀察而來。有說雨傘運動雖然失敗,但從此啟蒙了香港人。等到守舊的「廢老」逝去,便是進步的「廢青」的天下。民主自由的來臨,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們把希望寄托在世代的交替,但忘記了洗腦的國民教育待機而至,也忘記了千千萬萬飽食足然後忘榮辱的例子,當初梁美芬也曾經是「暴徒大學」裡支持六四學生的一員呢。更諷刺的是,當初高呼「時代革命」的人,也曾是不少人的希望。可是他現在也已身陷牢獄,曾叱吒一時的各種政治組織,也煙消雲散。這些建基於個別事實的希望,是脆弱的。

或許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宏願,我們相信的不是香港民主會在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實現,而是相信人類世界將來會愈來愈美好,壓迫會愈來愈少。能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或許是一種與人類歷史長久以來的抗爭運動的「共在感」。

曾經,人類世界充滿了奴隸,那些奴隸其實跟我們沒有任何分別,只是剛巧掉在一個有奴隸制的世界裡而成為了奴隸,別說甚麼自由人權,他們連人的資格也沒有,他們連自己的身體也不是屬於他自己的。但,今天奴隸制已不為人所接受。曾經,女人也沒有人的資格,只是男人的財產,不能上學、不能工作、沒有自己的人生。但慢慢地,這些對女性的壓迫也在逐漸減少。這些過程,是漫長而艱苦的,充滿了血與汗。但人類似乎一步一步地解放着自己。

抽離自身的歷史脈絡,觀看人類解放的大歷史,我們發現世上存在着無數無名的同路人。從他們身上,我們得到了希望,也與他們繼續走下去。

政治的本質就是壓迫

但是,這不代表這條路會有終點。我並不相信任何烏托邦。只要人需要活在一起,就必然會有壓迫。無論壓迫是以具體的國家暴力、抑或無形的意識形態的形式現出,壓迫總會在。

所以,我們的世界愈來愈自由,但這條解放的路並沒有盡頭,沒有哪一種狀態是「已經自由」。民主社會不可能,共產世界也不可能。解放與自由,就在我們反抗壓迫的當下呈現。人類的歷史就是一段解放的歷史,這並不是因為我們愈來愈接近真正自由的民主烏托邦或共產烏托邦,而是因為真正的自由就是這個解放與反抗的過程本身。

剛剛因為六四三十週年而被消失的大陸歌手李志,有首歌叫《這個世界會好嗎?》,我會說世界會變好的,但世界也不可能已經是好的。在血、汗、淚之中,我們一直反抗着、一直解放着、也一直自由着。我們自己的人生如是,人類的歷史也如是。在沒有面目的巨大壓迫面前,我們都是自由閪。古今中外,一顆顆渴望自由的個體心靈,點亮了這無盡的黑暗。

走下去吧,同路的人,多的是呢。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