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長榮資方是「慣老闆文化」的縮影,而解方就是支持罷工

長榮資方是「慣老闆文化」的縮影,而解方就是支持罷工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壓抑勞工權益的結果,就是家破人亡,幾萬人世代為奴。而源頭是什麼?勞資權力關係懸殊,勞工無法正常反應問題,使整體企業跟著無法進步,才導致經濟萎縮。怎樣改變源頭?支持罷工。

文:盧郁佳(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明日報》、《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職寫作。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帽田雪人》、《愛比死更冷》等書)

長榮航空罷工以來,長榮挾財團實力,獅子搏兔全力以赴,一面之詞淹沒了所有電視報紙。宣傳機器一開動,立刻無情重演護家盟反同婚、反性平教育的造謠洗腦。

例如報導網友抱怨罷工取消長崎航班,未能見祖母臨終一面,結果長榮並無長崎航班。或是聲稱長榮薪資遠勝華航,又把長榮某一年「發四個月年終獎金」的極端狀況說成常態,煽動網民罵空服員「貪心」、「公主病」。其實網路上今年二月的財報,早已說明長榮航空比華航賺錢,並且陳述原因之一是華航在罷工後付出更多薪資,而長榮沒有。

長榮首架787-10夢幻客機抵台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長榮談判寸土不讓,稱是「向股東負責」;那麼談判寸土不讓導致營業損失25.1億,長榮需要向股東負責嗎?股東會問責長榮高層、要他為造成罷工損失下台嗎?這時又不需要「向股東負責」了。顯見自助餐式的「向股東負責」是假,將它等於「不用向空服員負責」才是真。

而長榮拿股東來打空服員更是荒謬,罷工八大訴求,非只薪資一項,勞工更要求限制資方濫權,避免高層繼續做出不顧空服員死活的日常決策。權力改革不費分文,長榮一樣嗤之以鼻毫不理睬,還牽拖股東呢。

《經濟日報》報導稱「交通部官員透露,長榮的企業文化是不接受脅迫的,有意見大家可以談,但要用脅迫方式逼他們讓步,恐怕很難,以至於雙方協商多次,一直難以取得共識。」罷工前工會向長榮已協商二三十次毫無結果,叫做「有意見大家可以談」?

事實是,長榮不但不吃硬、更不吃軟,這叫做「資方談了也當勞工在放屁」。這叫做「勞動部放任長榮違法秋後算帳不管事」。這叫做「長榮想幹嘛就幹嘛,全國沒人擋得了」。

Tia Chen等多位前空服員臉書文章的親身經歷證詞「過勞航班」、「累到椎間盤突出」、「巧立名目扣錢」、「永遠都在共體時艱」、「非典肺炎和油價飆高時,資遣快退休的資深空服員」、「要砍人時,鎖定對象故意搜行李、跟飛,以逼人辭職」……在在說明長榮對內的獨裁,才會導致航班不顧人命、冒強颱起飛。罷工延燒,核心就在資方一貫拒絕與勞工分享權力。

長榮航空明明有充足空服員未參與罷工,卻取消航班以煽動社會憤怒。報導已指出長榮意在殺雞儆猴,集中火力,一次鎮壓集團內各企業未來的罷工,譬如航空事業體的長榮航太、長榮航勤、長榮空廚、長榮空運倉儲等。長榮此舉顯示,其集團企業的勞權狀況,也值得勞動部與媒體調查瞭解,更需要吹哨人。

長榮空姐抵達總統府 3代表遞交陳情書
Photo Credit: 中央社

這種窒息式的控制並不陌生,早年台灣工廠也曾限制女工加班上廁所,以致孕婦勞累到在工廠廁所產子。紡織出口從業者兼作家的顧德莎,生前以小說《驟雨之島》留下她目擊台灣產業外移的內幕,諍言讓讀者有幸目睹當年,產業的黃昏,是怎樣造成的:

  • 老闆自肥,騙員工共體時艱

「全辦公室的人都知道,韓先生(老闆)每一筆訂單都匯出一筆八%的佣金到國外去,八%是當時政府規定的國外佣金上限。

合理節稅和移轉資產如果不是基於貪念,大家都能當作沒看見,但是當年底結算績效獎金時,韓先生一臉苦相,直嚷著:『今年沒賺到錢,大家忍耐一下,明年一定給豐厚的獎金。』像狼來了,講了幾次,他也失去了耐心。」

  • 巧立名目,剋扣薪資

成衣公司裡,「那三個設計師也很忙,她們不斷被總設計師(老闆)挑剔設計出來的款式、尺寸比例,花很多時間修改,常常不能如願設計出自己原創的樣子。因為總設計師總會在她們的設計上把一些元素減去,加上她自己的想法。後來秀蘭(出納)才知道,設計師應徵時有一份業績抽成,是按照她們設計的款式銷量計算的,經過總設計師修改的款式,抽成率要減去一些。」所以公司的設計師流動率高。

「大家都知道公司的創業代表作,其實就是去日本買下一整櫃的春季新裝(冬裝成本太高)回來台灣之後,一件一件拆解、打版,找接近的布料做出來的,那些衣服成功地一再追加,讓總設計師和總經理這對年輕夫妻存到第一桶金。」亦即總設計師雖然賺錢成功,並不代表她有設計能力。挑剔員工的設計,不是基於她有眼光實力,只是濫權玩弄員工、掠奪員工薪資。勞資權力懸殊,設計師就算設計出色也只會被亂改一通。就算老闆挖角業界暢銷設計師依蓮,來了老闆也一味貶低依蓮。既留不住人才,也無好設計,甚至沒有穩定的設計品質。

極權,導致勞工失去創造力,無法研發、創新、精益求精。

RTX2QMJL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 借牌開業

小說中,出納秀蘭交了五萬塊簽證費給會計事務所,居然又有位老先生來要簽證費。原來,老先生當初「應該是特考取得會計師資格,在稅務機關任職,退休後,因為外省腔太重,要自己接記帳代理應該很困難,所以就把執照租給人家開業。」借牌的會計事務所單看發票憑證記帳,帳目不實,整天喝花酒,最後乾脆捲了簽證費潛逃。

  • 買配額借名出口

「外銷到有紡織品配額限制的國家,必須有出口配額,如果沒有配額,可以到紡拓會競標。到紡拓會投單競標,是用單價比賽,為了能搶到配額,用一點技巧改訂單的單價,再和貿易商協商把多出來的錢以佣金的名義退匯出去,幾乎成了不傳之秘。一些規模較大、管理成本較高的工廠,慢慢競爭不過以外發彈性擴充產能的中小型企業。大工廠眼看報價競爭不過,就把配額借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