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古裝穿搭研究室》:清朝宮廷禮服,男、女裝傻傻分不清楚

《古裝穿搭研究室》:清朝宮廷禮服,男、女裝傻傻分不清楚
穿朝服的孝莊文皇后|Photo Credit: Unknown painter@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滿清政府實在懶得管各族愛穿什麼,只有明文規定了滿式的禮服制度。而滿式禮服最大的特點,確實就是男裝和女裝十分相似,只可從細節看出差異。

文:龔元之

男裝女裝傻傻分不清楚——清代宮廷禮服,男女一個樣

史博館與歌手張信哲合作,舉辦了「潮代——清繡的天衣無縫」特展。聽聞這消息,我和幾個朋友立刻快樂地相約了一起去看展覽。雖然展覽名稱主打刺繡,但是展示的服裝工藝卻不止於此,緙絲、織金、妝花、盤金、鑲滾等技法靈活組合,令人目不暇給。

我本來就對清代的漢式女裝感興趣,對漢裝的展示自然較為期待,但走進主展場宮廷禮服區,看著眼前眾多隆重華麗的皇家服飾,我不由得困惑大起:等下,這幾件衣服看起來都差不多,為什麼博物館會知道它是男裝或女裝?不管款式或花紋,不是都一個樣嗎?(傻眼)

回家對我娘如此感慨了一番,娘親深感不解:「怎麼可能一樣,清宮劇裡男人女人穿的明顯不同嘛,哪裡像了?」

相信這也是讀者都有的疑問,可道理說白了很簡單:我們在清宮劇裡看到的女裝,事實上是晚清時發展得越發繁複華美的女子便服,雖然確實精緻美觀,但不屬於「宮廷禮服」。晚清貴婦日常閒居時可以穿著那些女人味十足的便服,但是參加重要儀式或者宴席時,還是得穿上與場合相配的各種禮服。

那麼,清代女人的禮服是怎樣呢?

旗人須遵守滿洲舊風打扮

這其實要分開討論,差異倒不在滿漢,而是「旗」「民」——不管原本是滿人、漢人還是蒙古人,只要入了八旗,就通通算作旗人,要按旗人的生活方式行事。例如道光的孝靜成皇后(道光時的皇貴妃、恭親王奕訢的生母,快去世前才尊奉為太后)出身於蒙古八旗,從畫像上可以看出她「一耳三鉗」,也就是有著旗人女子特有的打三個耳洞、戴三對耳環的特徵。清代選秀女時,一耳三鉗與不纏足都是必要檢查項目,乾隆曾說:「旗婦一耳戴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改飾。朕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戴一墜子,並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即禁止。」可以看出對統治者對旗人必須遵守「滿洲舊風」的重視。

倘若不在旗,則屬於民籍,各族女性可以穿各自的禮服。如乾隆時的《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裡,描繪著太后壽宴時,烏壓壓的旗人貴婦中坐著幾個紅袍珠冠女子,顯然是漢人命婦;高帽對襟外褂的,則可能是回部女子。

由於治下民族眾多,滿清政府實在懶得管各族愛穿什麼,因此只有明文規定了滿式的禮服制度。而滿式禮服最大的特點,確實就是男裝和女裝十分相似,只能從細節看出差異。

女子朝服比男人豪華炫富

清代宮廷貴婦的禮服可以分為三類:朝服、吉服與常服,但不是每位妃嬪都能享有這三種級別的服裝。像是乾隆的容妃和卓氏(一般認為她是香妃的原型),太后懿旨將她由嬪進封為妃時,也替她準備了滿洲朝服、吉服、項圈、耳墜、數珠等等,可知在此之前,她雖已入宮八年,還沒有一套朝服(當然,這可能與她出身回部,日常穿民族服飾也有關係)。

朝服是清代等級最高也最隆重的服飾,男女裝的差距也比較明顯:男裝是連衣裙外加對襟長外套,女裝則是假兩件長袍配無袖長背心,兩款都須再加短披風似的披領。事實上,女朝服也有如男子朝服般腰部打折的連衣裙款,但我只看過款式圖,沒見過實物圖……

所謂「假兩件長袍」,正式名稱是(女)朝袍,刻意在肩膀到腋下處加了一圈石青色的假袖緣,看上去像是同色的長袍加背心,待穿上石青色的背心式朝褂後,顯得朝褂像是有兩層似的。或許是要以這種甲冑似的寬肩效果,反襯出女子婀娜的體態吧。

附帶一提,不同身分的女人能穿著的朝服顏色不一樣,太后、皇后、皇貴妃可以與皇帝同享明黃色,貴妃與妃穿金黃,嬪、公主、親王郡王福晉用香色。貝勒夫人以下的貴婦則使用藍及石青諸色,不能再穿黃色系啦。

在朝褂與朝袍之下,有一件特殊的衣飾:朝裙。朝裙上層正紅,下接石青色的行龍紋緞,配色十分鮮明。不過因為穿在朝袍裡,僅僅作為一件襯裙,頂多露出裙腳的石青片金緣而已。除了朝服之外,滿族女子不管禮服或便服,通常都不搭配裙子,這也成了清朝時區分滿漢(或說旗民)的一項外觀特徵。

朝服所搭配的朝冠,基礎造型其實與皇帝的冬朝冠非常相似,只是花俏得多。冠上加裝了數隻金鳳(後宮妃嬪之外都用金孔雀)、金翟,飾以東珠、紅寶、貓眼、青金、珊瑚等寶石,後垂珠串(太后與皇后的珠串五行二就,其餘貴婦都是三行二就)。冠下再戴束髮的金約,上面也要綴以珠寶,後綴珠串。總之,地位越高,頭上的珠寶與金鳳(或金孔雀)的數量就越多,可說是高貴的負荷。

皇帝與高層官員在穿朝服時會配戴朝珠,貴婦也是,但是男人戴一串,女人戴三串:脖子上掛一串,兩肩各斜揹一串!除此之外領口還要加戴金項圈(領約),上面又是鑲著各類珠寶……說實在話,女子朝服整體造型的豪華炫富度,真不是男子朝服可以比擬的。

男女吉服造型極為相似

從次一級的禮服「吉服」開始,男女裝的造型就變得十分相似:頭戴上綴朱緯,滿花金座頂上綴一顆大東珠或不同品級的寶石珠的吉服冠(官品相同時,男女頂珠都是一樣的),身穿繡龍或蟒的馬蹄袖吉服袍,外罩石青色吉服褂,戴一串朝珠。雖然因身分不同,吉服袍的顏色、袍褂上的花紋、團龍或團蟒的數量、配戴的寶石都有差異,但若是把一對親王夫妻的吉服掛在一起,乍看上去幾乎完全相同。除了衣物大小(假使福晉和親王一樣高壯,那也沒啥差別),就只能從細節來區分男女了。

其一是看開衩:男子吉服袍前後開衩,女子吉服袍左右開衩,而男性宗室的袍則是四開衩。換句話說,觀察上面舉例的親王夫妻兩件吉服袍,四開衩是親王的吉服,兩開衩則屬於福晉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