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大債危機》:中國拋售美債報復為何行不通?從48場債務危機,破解五大經濟規律

讀懂《大債危機》:中國拋售美債報復為何行不通?從48場債務危機,破解五大經濟規律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08年的金融海嘯、2011年的歐債危機,讓很多人看待債務如同洪水猛獸般恐怖,達利歐試圖建立的債務危機一般規律,同時澄清了一般人關於債務、撙節、通膨等議題的迷思。這些迷思可歸納為五點。

富人稅傷害經濟,法國是最好例子。該國從一九八○年代後期開始課富人稅,每年有六百至八百名應該繳富人稅的納稅人離開法國。近年來著名例子,包括精品集團LVMH掌門阿諾特(Bernard Arnault)將資產轉往他國、法國國寶影星傑哈德.巴迪厄(Gérard Depardieu)投奔俄羅斯。

富人稅的客觀結果是富人用腳投票,而富人往往是最有能力跨國移動者,政府課不到他們的稅,主要稅負最後仍落在中下階層身上。

迷思五:印鈔帶來通膨?
平衡「拚經濟與取代信用」就免驚!

債務危機爆發時,印鈔往往成為政府的另一選擇。一般人認為印鈔會帶來通貨膨脹,但達利歐卻認為未必如此。

他的解釋是:如果多印的鈔票正好抵銷減少的信用──也就是以這個通貨再膨脹動力,來平衡通貨緊縮動力──就不會導致通貨膨脹上升。

「這絕對不只是理論。」達利歐說,歷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個案證明,中央銀行能透過印鈔,以增加貨幣數量的方式來彌補消失的信用,在拉抬經濟時又不會帶來通膨。

因為當債務危機爆發,信用與實體經濟萎縮,資源無法充分利用。此時央行若能印鈔彌補被破壞的信用,讓資源運用效率得以提升,經濟復甦後,就不會帶來通貨膨脹。「如果印鈔票能在『取代信用』和『積極提振經濟』這兩個目標之間達到適當平衡,就不會衍生通貨膨脹壓力。 」

例如,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聯準會在該年11月公布了8千億美元的資產收購計畫,這就是第一輪量化寬鬆(QE)。隔年3月再度宣布擴大量化寬鬆,到4月中時市場已大幅反彈,標普五百指數從3月時的低點上漲25%,這段期間美國的通膨並未大幅上升。從該年6月到12月,美國開始進入達利歐所說的「美好的去槓桿化歷程」,到2011年,實質GDP已回復到危機爆發前水準。

總結來說,舉債無罪、印鈔有理、撙節有害,達利歐的主張,和一般人認知的有一段距離。他不是空談的理論家,投資盈虧壓力使他必須找出市場規律,看出後勢並做出投資決策。因此他在新著作建構的理論,即使未必符合正統觀點,卻是這位浸淫市場逾四十年的投資專家,畢生智慧的結晶。他的理論仍值得有心在市場一搏者認真對待。

本文經商業周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相關書摘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大債危機:橋水基金應對債務危機的原則》,商業周刊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瑞.達利歐(Ray Dalio)
譯者:陳儀

我希望藉由本書降低未來再次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同時讓世人了解如何更善加管理這類危機。──瑞.達利歐

逢2008年金融危機十週年之際,橋水基金創辦人、全世界頂尖投資家瑞‧達利歐公開了他應對債務危機的獨特「模型」,以及危機處理的原則。當其他人卻在艱困中求存時,這些原則讓橋水避險基金能夠預測事態發展、安然渡過危機。

正如達利歐在暢銷冠軍之作《原則:生活與工作》中所說,他認為大多數事情都是一再反覆發生,透過研究其中規律,可以理解背後的因果關係,制訂妥善處理的原則。在本書中,他為大債危機建構出觀測、處理的原則,並分享他的模型,希望藉此減少發生危機重大債務的機率,並有助於在未來更能管理危機。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典型的大型債務週期(解釋「模型」);第二部分:三個詳細的個案研究,深入探討了1920年代的德國威瑪共和、1930年代的大蕭條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第三部分:48個歷史個案研究概覽(彙編過去百年來最嚴重債務危機的圖表和概述)。

身為成功駕馭危機的極少數投資專家,達利歐提供了獨特的視角:無論投資者、政策制訂者,還是對大債危機有興趣的讀者,本書將助您以嶄新的眼光了解經濟和市場。

本書特色

1.華爾街投資教父的「大債危機應對原則」,等了10年終於公開! 橋水基金創辦人、《原則》作者瑞·達利歐曾成功預測多場危機(2008年金融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他首度公開多年市場實作經驗、日常觀測原則、危機應對建議,這樣一位世界頂尖投資家的私房觀點,所有投資人都萬分好奇、期待學習。

2. 投資人最好奇:橋水基金在危機中逆勢獲利的秘密! 瑞·達利歐創建了債務危機分析模型,基於這套模型所得出的準確預測,幫助橋水成功度過數次金融危機,屹立不搖甚至逆勢獲利,其對市場預測之準確甚至超過官方機構及眾多經濟學家,在投資界備受尊崇。想理解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想應對可能到來的經濟危機、想在危機中找機會的投資人,本書必讀。

3. 由橋水獨特的總體經濟觀點描繪的大債百年史,彌足珍貴 達利歐深入研究百年來經濟和市場的發展,由總體經濟切入、輔以翔實的統計數據及媒體報導,深入分析一個個案例,為讀者畫出一幅幅大債週期的生動圖像。這是一本既開世人眼界、又提醒世人戒鑑的奇書。

getImage-5
Photo Credit: 商業周刊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