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愛對了,每天都是情人節》:男人和女人,誰比較傾向「因愛而性」?

《愛對了,每天都是情人節》:男人和女人,誰比較傾向「因愛而性」?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t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總體上女性語言發展能力確實比男性好,而男性數學、空間方向感,則比女性要來得強,但在生物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下,我們發現這些特質的發展大都受到荷爾蒙影響──荷爾蒙左右了更具體的人格發展。

文:楊聰財、魏兆玟

對於異性,你了解多少?

不管你是男性或女性,讓我們試著做個小測驗,看看你是否了解異性。

以下敘述何者為對?

  1. 男生比女生善於社交。
  2. 男生比女生有自信。
  3. 男生比女生重視成就感。
  4. 女生的語言發展能力比男生好。
  5. 男人抗壓性比女人強。
  6. 男生的數學、空間方向感比女生好。

在兩性的講座裡,我常會以此問題來開場,並試著詢問在場聽眾對於異性到底有多少認識。剛開始,我總擔心這樣的題目會不會太過簡單?大家是不是都早已熟悉這些狀況了呢?然而經由多次演講的經驗累積,我才知道,很多朋友其實相當不了解另一半的世界。

以上6個敘述,正確的答案是4、6。你答對了嗎?雖然有很多人會說,許多男性可都是懂得交際的能者,但身為男性精神科醫師,我必須坦承女性在人際關係的整合與運用上,確實要比男性高明許多,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女性常會自然而然地展露出溫婉柔順,但又潛藏著柔中帶剛的能力,讓身為男性的我相當折服。但有關自信、成就感這類的特質,則按個人成長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發展。特別是在現代社會,女性在許多領域與舞台上都能自由發揮,因此女性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也常會比男性要來得卓越。

從生命之初就決定了不同

在生命發展的過程裡,從我們在母親的肚子裡開始,除了基因之外,左右男性與女性行為特質的,還有荷爾蒙(Hormones)這個關鍵因素。在科學研究上,有愈來愈多的資料顯示,影響性別發展的雌激素和睪丸酮,也大大地影響人格特質的發展。

在母親懷孕初期,原始胚胎內存在不分性別的腺體,直到胚胎的第6、8週,Y染色體上的性別啟動男性性徵的TDF蛋白質,胎兒開始由原始女胚性腺「轉性」成睪丸,並分泌睪丸酮,開始了最初的性別戰爭。透過科學家的研究,我們知道,先天接受較高濃度睪丸酮的寶寶,其成長過程所展露的先天特質都偏向男性,在組織力、空間力等方面的能力較強;但若沒有Y染色體,一切都像沒發生戰爭一樣,便朝女性胎兒發展。

總體上女性語言發展能力確實比男性好,而男性數學、空間方向感,則比女性要來得強,但在生物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下,我們發現這些特質的發展大都受到荷爾蒙影響──荷爾蒙左右了更具體的人格發展,因此我們也可能遇見那些溫婉而有同理心的男性,以及組織力、自主力、空間感強的女性出現。至於「抗壓性」急性期男性有較高能力反應,但若壓力源持續存在則男性大腦內神經細胞死亡數目更多,反觀女性表現比較能「撐住」壓力毒素對身體的損傷!無怪乎「為母則強」也有科學性依據。

腦袋內容物也不同

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桑默斯(Lawrence Summers),曾針對女性在科學界人數比男性少的議題提出看法,他認為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也許是「兩性的腦子在結構上有天生的差異」。

以目前大眾所熟知的兩性腦部行為特徵大不同為例,一般我們講到男人腦部的行為特徵,包括:積極進取、組織力強、競爭力大、自主能力、自我依靠;女性腦部的行為特徵則包括:具有較佳的語言技巧、敏銳的覺知、較好的記性、良好的社會認知、有同理心、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善解人意、良好的人際關係、渴望與人溝通及分享私密等。

透過現代的MRI(電腦斷層掃描)我們可以發現,男性說話大都靠左腦(特定區域),而女性則左、右腦共同使用(Bannett,SaliWeizi,耶魯大學研究,1995);其中,女性連接左右兩個大腦半球神經組織「胼胝體」體積則大於男性,透過動情二醇(estradiol,為主要雌激素)加成運作,女性左右腦的連接效率更勝於男性。實際記錄女性與男性一天說話的用詞量,女性一天可使用達2萬字、男性一天則使用7000字(Roger Gauss,UCLA研究,1990)看來,女人愛聊天是天性使然啊!

此外,與性別不同的腦組織則包括:

  • 下視丘(hypothalamus):性本能的核心,又被人稱為野獸中心。由於男性接觸到與性有關的訊息時,此處的反應明顯大於女性,這就是為何男人總是「因性而愛」的原因。
  • 海馬迴(hippocampus):人類記憶中樞,透過雌激素的運作可以增加連接度。由於此部分是女性明顯大於男性,這也說明了為何女性總是連800年前的事都還記得一清二楚。(不要懷疑,她真的都記得,就是心理學上「蔡佳尼克效應」。)

蠢蠢欲動的荷爾蒙

荷爾蒙,在醫學上稱為激素,其英文原詞即從希臘文「興奮活動」一詞而來,是透過內分泌而產生的化學物質,並隨著血液輸送到全身,控制人體生長、新陳代謝、神經傳導等。

目前,科學上發現影響我們的荷爾蒙約有75種,其中25種為蛋白類荷爾蒙、50多種是載體(carrier),而其中控制兩性神經荷爾蒙的重要卡司如下:

  • 雌激素(estradiol):控制女性性慾,能產生勾引欲望,並可增強記憶、思考及語言能力,更是提升女性「自我感覺良好」的激素。
  • 睪丸酮(testosterone):決定男性性慾,增強侵略性、攻擊性特質。
  • 黃體素(progesterone):排卵後分泌,女性情緒穩定劑,可抑制雌激素「超女」的欲望,但啟動「血拼」行為藉以紓壓。
  • 血管升壓素(ADH):單一配偶基因,雄性動物中的「專情指數」。
  • 催產素(oxytocin):又稱「社交激素」,讓人產生依賴、信任的滿足感,負責情感網路聯繫,表現母性行為,但可以透過擁抱就能促進分泌。
  • 多巴胺(dopamine):負責「愛情迴路」的「快樂因子」,分泌增加時會促進好奇心產生陶醉感。

藉由以上許多神經荷爾蒙作用,我們可以看出幾個男與女重要差別:曾有科學研究發現,男人是每52秒就可以想到性,雖然這項數據後來被美國「性的社會結構:性行為」(The Social Organisation of Sexuality: Sexual Practices)調查所推翻,調查統計是54%的男人一天只想到性幾次而已(沒說是幾次),43%則一星期或一個月想數次,而4%的男性更是一個月不到一次;然而根據金賽性學報告的大規模研究,則指出男人約每1~2分鐘想到性。其實不管是次數或頻率,比起女性的真實感受來講,請記得男人「真的很容易」在大腦裡閃過性愛的念頭。

女性則傾向「因愛而性」。在大腦結構及荷爾蒙的作用下,女性天生傾向觸覺、聽覺、辨色力及語言的運作,所以女性天生期待浪漫感覺與親密擁抱。而「性行為」對於女性而言,必須建構在男女雙方的情感與愛意上,這一點,已經透過科學確實且完整地加以分析。若以「性」比較兩性差異,男性強調「廣度」,女性則注重「深度」,自有科學上的依據。

相關書摘 ►《愛對了,每天都是情人節》:荒木經惟或許情慾流動,但始終只鍾愛陽子一人

書籍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