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對了,每天都是情人節》:荒木經惟或許情慾流動,但始終只鍾愛陽子一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一個男人的工作是為裸女拍攝充滿情慾訊息的照片,過程中也毫不避諱地碰觸女性身體,甚至會真正發生關係......有多少女人能夠接受呢?荒木陽子可以。
文:楊聰財、魏兆玟
情色攝影師的深情告白
如果一個男人的工作是為裸女拍攝充滿情慾訊息的照片,過程中也毫不避諱地碰觸女性身體,甚至會真正發生關係;而另一半無從置喙,因為情慾始終是他的念想,也是他創作的驅動力。有多少女人能夠接受呢?
荒木陽子可以,因為她這輩子愛的就是日本當代情色攝影名家荒木經惟。而荒木經惟藉攝影工作處處留情嗎?他或許情慾流動,但始終只鍾愛陽子一人。
他們的故事
由母親與外婆撫養長大的陽子氣質優雅,連青春期都未曾叛逆過,加上清秀外表,當她畢業後進到廣告公司工作,立刻就是公司公認的美女。某天公司請陽子擔任內部刊物的模特兒,她就這樣和當時在同公司擔任攝影師的荒木經惟見面了。
比起讓陽子加倍展現親切甜美的模樣,荒木經惟竟是請陽子收起微笑,因為那樣才是他想捕捉的陽子表情。這句話讓陽子印象深刻,此後荒木經惟也經常在攝影棚替陽子拍照,恬靜拘謹的陽子在一次次的拍攝相處之中,偶爾發現自己會漸漸擺出不文雅的姿勢,這一面也讓她很吃驚。
兩人之後交往了3年,荒木經惟向陽子求婚,並買了一本色情畫集當作訂婚禮物;婚宴現場更大剌剌地在投影片中放上他為陽子拍攝的裸照,讓陽子外婆為之氣結。蜜月期間也頻於用攝影記錄兩人點滴,包含許多私密時刻,最後印製成荒木經惟首本攝影集。
之後攝影就一直以極高密度記錄著兩人生活,居家點滴、散步時光、喜怒哀樂、親密裸露等等,直到陽子罹癌入院治療期間都未曾停止。甚至在陽子迴光返照之際,荒木經惟都拿起相機頻密地捕捉各個角度,也在陽子氣力散盡之前伸手與陽子相握,夫與妻最後一次的握手,鏡頭一樣沒有錯過。在陽子離世後一年,荒木經惟曾失去生存意志,幸得好友支持走了過來,但藝術動力騙不了人,那一年他竟幾乎只拍空景。
與整段婚姻生活並行的,還有荒木經惟聞名國際的攝影工作。他以情慾、私密、裸露等照片作為藝術表現,亦與模特兒過從甚密,甚至在性工作者專題拍攝時,也先與性工作者們共宿再拍照。
陽子身為妻子,第一反應也會難以接受,但很快地就選擇理解荒木經惟的喜好,並尊重他的個人特色與追求。荒木經惟的不羈與瘋狂,其實意外地貼合陽子內心那個始終不敢灑脫反叛的靈魂,恬靜的外表之下,其實恐懼著遇到溫吞敦厚的男人,混混沌沌、無風無浪地度過平庸一生。
一般丈夫若看到在酒吧喝多的妻子,轉頭就和陌生男子熱吻,會因此火冒三丈;但是荒木經惟會拿起相機,並請他們再吻得激烈一點。陽子說,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從來沒有厭倦過:「他是丈夫,但他更是攝影師;我是妻子,但我更想是他的女人。」
愛情氣質分析
當ISFP藝術家型(荒木經惟)遇見ISTP鑑賞家型(荒木陽子)
藝術家型非常清楚自己想追求什麼樣的伴侶、什麼樣的感情生活,對於人生方向也從未質疑。但是他們從不大聲張揚,即便旁人或輿論有所誤解猜測,他們也不會急於解釋爭論,這些評論不會在他們心中造成任何傷害或壓力,只繼續默默地完成想做的事,懂的人自然就能相處。就算顯得特立獨行,但總是與世無爭的。
鑑賞家型會依照伴侶狀態達成尊重的平衡關係,當伴侶愈樂於讓鑑賞家型無憂地沉浸在喜愛的事物中,他們就會相對地給予伴侶同等包容。或許有些人會擔心伴侶的性格、習慣不一定適合這樣安心的「放手」,但是鑑賞家型不會對伴侶杞人憂天,總以正面態度面對風險。這也有賴於他們的低情緒化,今天答應伴侶的事情,不會因為明天一場爭吵或小動作的猜疑,就決定翻盤。
當荒木經惟遇見荒木陽子,藝術家型對於自由的需求,就正好被鑑賞家型的包容接納了,情慾攝影、性能量流動,在這段婚姻裡都不是問題。鑑賞家型不是不在乎伴侶的所作所為,隨興而不隨便的他們,恰恰是先理解了伴侶的內涵,才會毫無罣礙地尊重伴侶。荒木經惟自始至終地深愛陽子,完整地表現了藝術家型渴望擁有長期穩定伴侶的需求,他們對伴侶其實是很死心塌地的,不會盲目地為了自由而走遠。
同樣擁有S(實感)和P(依賴)的特質,讓兩人都是活力十足的探險家,樂意把「活在當下」視作人生首要目標,各種生活形態、職涯規劃,在這樣的組合裡都很容易有發展空間。尤其當荒木經惟的工作如此超乎常規,如果沒有兩人的務實當基礎,陽子內心還很容易有小劇場的話,婚姻生活應該會格外波折。
楊醫師觀點
某種程度上陽子真的很愛荒木經惟,才能展現這份隨之而來的包容。可能荒木經惟從相識、相戀到結婚的過程,不斷和陽子分享他的工作狀況、創作需求、藝術概念,慢慢地陽子也認定了另一半以此為本業。所以之後即便荒木經惟真的和一個又一個模特兒發生關係,陽子也能從「吃醋背叛」的感性反應,轉為「工作本質」的理性判讀。
但是陽子的信念還是根基於愛的,她唯有明確知道荒木經惟愛她的前提下,才能理性地包容這些。這不難察覺,因為人可以同時喜歡很多人,但很難同時愛很多人,當你真正地愛一個人時,是需要付出很多能量的。男人多半因性而愛、先性後愛,但若以最理想狀態來說,性和愛最終應該要綁在一起。如果只談性,那就沒有發揮身而為人的意義了,因為那樣動物也做得到。
我想如果陽子發現荒木經惟的注意力開始長期停佇在特定模特兒,接受度應該也會大幅下降。愛情裡的包容是有領域性的,荒木經惟的愛情裡只能有陽子,外在性事、逢場作戲可以來來去去;一旦侵入愛的領域,陽子還是會響起警報。人都會希望完全擁有所愛,愛是相對自私的;今天若一個人完全沒有獨占性,也要考慮是否真的是愛了。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