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巴基斯坦相親見聞錄:小叔看不上對方,我們只好矯情配合演一齣戲

巴基斯坦相親見聞錄:小叔看不上對方,我們只好矯情配合演一齣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有許多地方的婚姻至今維持Rishta傳統。也就是,當年輕男女到了適婚年齡,父母、長輩會四處去探訪人家、幫自己的兒孫、晚輩尋覓結婚對象;這種男女雙方長輩互訪的過程,就是Rishta。因此,有時Rishta是在男方家舉行,有時是在女方家。

「Rishta」,一個在印巴文化圈裡常用的單字;當名詞使用時,意思為「關係」,通常指親戚關係、血緣關係。但這個字經常被用來兼做動詞,有點「使之成為親戚關係」的意思。若以中文字義來形容那畫面,大概用「相親」兩個字最貼切。例如,「今天有Rishta」,說的就是:「今天有個相親」。

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有許多地方的婚姻至今維持Rishta傳統。也就是,當年輕男女到了適婚年齡,父母、長輩會四處去探訪人家、幫自己的兒孫、晚輩尋覓結婚對象;這種男女雙方長輩互訪的過程,就是Rishta。因此,有時Rishta是在男方家舉行,有時是在女方家。

2019年六月,為了幫巴基斯坦的小叔找媳婦,我穿梭於雨季來臨前、大地燠熱、高溫可達攝氏45度的旁遮普平原間,代表婆家參加了十來場的Rishta,希望可以幫小叔找個美嬌娘。每一次我都滿懷高度期望,卻也一次次落空。有時是我們去女方家Rishta,但女方家並沒有回應,有時是女方代表來我們家Rishta,但我們沒有意願回訪,總之,都是打擊落空的Rishta。

在此僅分享其中一個雙方都互訪過、原本以為可以成功配對的Rishta經驗。

這次的Rishta,我們來到親戚介紹的一個鄰居,此地的親族關係緊密,能與親戚的鄰居結上親家,就地緣來說,絕對是一個利多,因此,婆婆一知道這個家庭,隔天便領我與大姑前來女方家進行Rishta。

那天,在約莫五坪大小的外廂房與女方家人大眼瞪小眼半晌後,我們被引進有著沙發與茶桌的內廂房,女孩的母親、大嫂、二嫂陸續現身與我們寒暄。一番吃吃喝喝後,才終於迎來一個胭粉未施、皮膚比小叔略黑、身型是標準旁遮普高壯的女孩。

以前在印度陪友人的老爹去幫友人找媳婦時,友人的老爹總要我在Rishta時詢問女方會不會煮飯?有什麼興趣?當時我並不懂這些「基本題」的意義何在。 直到我發現自己的巴基斯坦婆家裡,由於女眷們都不擅廚藝,導致我每次在婆家總是必須吃些乾、鹹、焦、辣……等只能稱為食物、完全談不上「料理」的熱食止飢,在食不知味、把「吃飯」這件事當作每次到巴基斯坦的最大苦行多年後,我終於知道,家裡有個會煮飯的媳婦有多重要。

66785467_2376755049027212_62770419222508
所有Rishta的「起手式」都一樣,招待涼飲、乾餅、奶茶等等,從吃吃喝喝開始,許多傳統旁遮普家庭至今維持「以床當桌」的習慣,筆者難得在此看到非常歐式的床單桌,忍不住拍照紀念│Photo Credit: 亞瑟蘭提供

這於是,當我在幫年紀與我相差17歲、情同母子的小叔找媳婦時,「會不會煮飯?」也變成了我「面試」女方的基本題。而既然在印巴世界裡,婚姻簡直也像「市場」一樣,在Rishta時,大家面對面、直決談的都是彼此的家世、條件,以能創造雙方家族最大利益(不管是有形的經濟還是無形的精神)為考量,那麼,我便也拿出自己多年在國外採購、掃貨時的速戰速決,以「沒有行情價,只有滿意價」為原則,希望快快幫婆家找到一個大家都滿意的結果。

我開門見山便問女孩:「妳會煮中國菜嗎?」雖我是個印巴骨,但絕對是個中華魂,能找到一個會做中國菜的妯娌,於我而言,再美滿不過。

「只會炒飯而已。」女孩思索片刻後回覆。

「那妳會做旁遮普的菜嗎?」我退而求其次地問。

「會,全部都會。」女孩毫不猶豫回覆。

「嗯,很好。」未來的妯娌能做本地料理,我也替公婆心滿意足。

「那妳有什麼興趣嗎?」我接著問。

「(搖頭)」女孩大概沒料到會有這題,努力想了好半晌,才回答沒有。

沒什麼興趣?沒關係,願意乖乖在家煮飯也是可以接受。我在心裡默想。

「所以,妳已經準備好隨時可以結婚了嗎?」這是很實際的問題,因為我們真的很想趕快幫小叔完成婚事,在這之前我們已經遇過雙方家長都同意婚事,結果只有23歲的女孩卻在最後來個回覆,說她還沒準備好要結婚。

「(印度式搖頭)」Yes的意思。

「太好了,我已同意這門婚事。明天可以換你們到我們家來嗎?」

彼此雙方條件差不多,女孩也已經準備好隨時可以結婚,這是再令人滿意不過的一場Rishta了,我立即轉頭向女方母親提出邀請,希望她可以快快到我家來,我有把握,小叔絕對是她們喜歡的類型。

「好,當然好。」女方的母親說。

「那就這樣吧,我們可以走了。」我對婆婆說。

身為家族長媳的我,打從心底接受這樁婚事,女孩雖然顏值不高,但她的樸素、大方深得我心,為了幫女孩加點分,我還特地請她去施點胭脂、換條亮麗的披肩。待她再出來、接受我的拍照後,我們便結束這趟15分鐘等女方家備茶點,5分鐘吃吃喝喝,待女方出場,又5分鐘完成「面試」的Rishta。

我真心誠意希望這是一件很快可以塵埃落定的事,畢竟,這是我千里迢迢趕至巴基斯坦婆家的唯一目的:籌辦小叔婚禮。

可惜,以為很快可以說定的事,一回到家就沒了影,因為,小叔只看其中一張照片一眼,便毫不考慮地說著:「不接受」。

用一張照片來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不知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別說對小叔而言是一生的賭注,對我們這些敲邊鼓的人而言,有時也是徬徨莫名。

既然小叔毫不猶豫地拒絕這門婚事,婆家上上下下便也都不再說什麼,我雖試圖「挽救」,也無濟於事。這下該怎麼對女方交代呢?

女方並沒有依約在隔天到訪我家,原以為這件事就算了,沒想,就在第三天中午時分,正值夏日豔陽高照的43度、我和女眷們都懶洋洋躺成一片時,大姑突然到我房裡咬耳朵:「前天我們去看的那個女生家人要來,媽媽叫妳等一下什麼話都不要說。沉默、沉默。」大姑一邊叮嚀我,一邊用食指做閉嘴模樣。


“環印度洋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