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貿易的年代」,「雅加達老城」有機會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嗎?

主打「貿易的年代」,「雅加達老城」有機會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嗎?
Photo Credit:Wikipedia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夕陽餘暉的襯托下,水面映照著姿彩繽紛的船身,看著準備將最後一批物資搬上船的工人們,走上連結碼頭與船體間又厚又長的木板,微微的上下晃動,不禁讓人的思緒緩緩的墜入巽他椰港的過往。

文:李東明

編按:本文為《看見印尼:橫跨赤道的彩虹國度》書摘,內容關於雅加達華人社區的重要地標和老店。上篇請見:歷經荷殖屠殺和印尼政府排華,造就非傳統唐人街的雅加達華人區樣貌

座落在巴達維亞城南華人區草埔附近,迦查馬達(Gajah Mada)街188號的豪華住宅大廈中庭裡,一棟色彩豔麗的閩南式建築詹特拉‧那雅(Chandra Naya)被包覆其中,傳統與現代華廈的強烈對比,看似略不協調,但保存古蹟的用心卻讓人倍感溫馨。這棟建築的起建歷史已無可考,雖然有人根據懸掛古圖上的兔年落款推測,可能建於1807年或1867年。

許金安先生是20世紀初葉巴達維亞華社的領袖人物,娶中華會館創辦人潘金合(Mr. Poa Keng Heh)先生的女兒為妻,事業有成,1905年荷治殖民政府頒授許金安中尉銜(雷珍蘭,Lieutenant的音譯),1908年再頒上尉銜(甲必丹,Captain或Kapitein的音譯),最後於1910年頒給他統領華社的最高職銜少校(瑪腰,Major的音譯)。

因此,當地華人習稱許金安瑪腰編按入住的這棟閩南式大建築為瑪腰住宅(Rumah Major)。1942年日軍佔領爪哇島後,許金安遭日軍逮捕,並於1945年2月13日死於集中營。二戰結束後,1946年這棟閩式大宅設立為社團—新明會,為華人社區提供包括診療醫護、運動休閒與教育文化推廣等各式服務。1965年930事件後,華社遭遇前所未有的排華管制,並應印尼主管單位要求,將這棟華族建物改名為新明會館(Chandra Naya)至今。

編按:瑪腰Majoor是當地荷蘭統治時期處理華人事務主管的稱號。

800px-Candra_Naya
Photo Credit:22Kartika CC BY SA 3.0
今日新明會館(Chandra Naya)
COLLECTIE_TROPENMUSEUM_Een_chinese_wonin
Photo Credit:Woodbury & Page CC BY SA 3.0
昨日的新明會館,建築的起建歷史已無可考

另城外東南角還有兩個值得一訪的歷史地標,一個是1619年被荷蘭殖民政府任命為首任華人甲必丹的蘇鳴崗墓園,在歷盡滄桑後重見天日,現已成為雅加達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墓園;另一個是雅加達地區現存最古老的教堂—葡萄牙基督教堂(Gereja Sion),這個教堂在1693年,由荷蘭政府監造,其目的在鼓勵原屬葡萄牙殖民地,但1641年後被荷蘭陸續佔領的馬六甲(Malacca)、斯里蘭卡及印度等地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黑奴,被移送巴達維亞當荷蘭奴隸後有機會改信基督新教,而特別興建,凡改信基督新教者,則可獲得人身自由,因此他們被稱為Mardijker人,意即被解放的人。

Interior_Gereja_Sion_Jakarta
Photo Credit:世書 名付 CC BY 2.0
雅加達地區現存最古老的教堂—葡萄牙基督教堂(Gereja Sion)

雅加達老城區除了老建物與陳年故事外,鄰近地區尚有1935年建成的噶瑪友蘭機場(Kemayoran Airport)被拆除後,於1986年改建而成的雅加達噶瑪友蘭國際會展中心(Jakarta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Center Kemayoran ),它是每年6月間舉辦雅加達博覽會(Jakarta Fair)與各式大型商展的首選場地,更是每年3月初舉辦為期3天的世界最大型國際爵士樂展,即雅加達國際爪哇爵士節(The Jakarta International Java Jazz Festival,簡稱Java Jazz)的演出場所。

北部濱海地區的安卒夢公園(Taman Impian Jaya Ancol),則是1962年開始在海埔新生地上打造出來的大型複合式海濱公園,內有旅館、俱樂部、高爾夫球場、各類型餐廳、海上運動中心、藝術市集(Pasar Seni)、海洋世界水族館(Sea World)、水公園(Atlantis Waterpark)、奇幻世界(Dunia Fantasi)與安卒碼頭(Ancol Marine)等流行休閒遊樂區,很適合市民付費前往放鬆心情、海邊散步、餐敘聚會、運動、聽音樂會、渡假與休閒,更是想遠離都會塵囂、搭船前往雅加達外海的千島群島享受潛水、浮潛、椰林與沙灘渡假者的必經門戶。

1972年在深具魄力與文化遠見的雅加達特區省長阿里‧沙迪京(Ali Sadikin,任期為1966-1977)主導下,頒佈法令維護老城區內及其鄰近地區的歷史性建築,但之後人去政息,除了現存幾棟使用中的古蹟外,許多古城建物都任其自生自滅,逐一崩解消失。

所幸在印尼總統佐科威與雅加達省長鍾萬學的彼此配合下,2015年開始以「貿易的年代:雅加達老城與4個離島」(The Age of Trade: Old Town of Jakarta and 4 Outlying Islands)為訴求主題,第1次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申請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期待透過17世紀世界最大公司—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VOC)總部所在地的巴達維亞老城,以及千島群島上最靠近雅加達的4個荷治小島,包括Onrust、Kelor、Cipir 與Bidadari所扮演的國際貿易角色為申遺主軸,呈現當時國際貿易的盛況。

但因印尼政府對荷治時期所留下的古蹟保護不力等因素,訴求接二連三年均未獲得申遺審查人員的肯定與青睞。印尼政府希望2020年申遺成功,但美夢能否成真,只有印尼中央政府、雅加達各級政府與雅加達居民均願擁抱共同的夢想,並戮力以赴,才有可能實現!

現在的巽他椰港雖已顯簡陋老態,但依然忙碌,港內總是停滿了由善於航海的南蘇拉威西布吉士人與望加錫人所建造的傳統比尼西(Pinisi)船隻,造型挺拔、色彩豐富。卸貨工人早上忙著卸下從蘇門答臘巨港(Palembang)、加里曼丹坤甸(Pontianak)及蘇拉威西望加錫等地運來的當地原物料,下午則裝運離島所需的各式成品、水泥、稻米及木棉花等物資,船員們趁著夜色出海,再靠著他們歷代相傳的觀星航海技術,漂洋過海。傍晚時分,在夕陽餘暉的襯托下,水面映照著姿彩繽紛的船身,看著準備將最後一批物資搬上船的工人們,走上連結碼頭與船體間又厚又長的木板,微微的上下晃動,不禁讓人的思緒緩緩的墜入巽他椰港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