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受非人道待遇 捷克拒將8台籍詐欺犯引渡「送中」

恐受非人道待遇 捷克拒將8台籍詐欺犯引渡「送中」
Photo Credit: Chiang Ying-ying/AP IMAGE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洲人權公約明文禁止把犯嫌引渡至恐面臨政治或宗教迫害、酷刑或判處死刑的國家。

(封面圖為示意圖)

捷克內政部今(16)日宣布,將給予8名台籍嫌犯「國際保護(international protection)」,為期1年,讓他們暫緩遭到遣返中國的命運。這8名台籍嫌犯於2018年1月落網,原因是中國政府指控這些嫌犯假扮成中國公安或檢察官,利用電話對澳洲的中國居民進行詐騙,本來捷克法院判決全數引渡至中國,但今天政府以「可能會受到非人道待遇」反駁法院先前裁定。

(中央社)捷克政府今天宣布,給予8名台籍犯罪嫌疑人「輔助性保護」。此舉等於回絕中國的引渡要求,反駁捷克法院先前的裁定,辯護律師說,捷克政府相信他們在中國將受到非人道待遇。

捷克內政部長哈瑪謝克(Jan Hamacek)今天透過推特證實,中國要求引渡的8名台灣犯罪嫌疑人將得到輔助性保護,不過他以「非公開的行政措施」為由,不願說明原因。

除了正式的難民身分,歐盟國家經常給予申請庇護的外國人所謂的輔助性保護(Subsidiary protection),讓他們暫時免於被遣返的命運,一定期間過後還可延長,以免他們受到迫害。

《捷克新聞社》(CTK)報導,這些台灣犯罪嫌疑人的辯護律師克魯帝納(Miroslav Krutina)指出,捷克政府認為他們被遣送到中國後,有受到非人道待遇、刑求和被判死刑的危險,因此決定給他們庇護。

捷克警方根據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發出的紅色通報,去年1月在首都布拉格逮捕陳姓、林姓等8名台籍電信詐欺犯罪嫌疑人。中國政府指控他們喬裝成中國的公安和檢察官,利用電話對住在澳洲的中國婦女進行詐騙。

《上報》報導,據悉,詐騙所得的金額高達金額達6000萬克朗(約新台幣8197萬元)。

布拉格地方法院同意引渡到中國

布拉格地方法院採信中方「公平審判」和「不判死刑」的保證,去年秋天同意將嫌犯引渡到中國。隨後他們提出上訴,上月中旬布拉格高等法院做出最後裁決,8人全都維持原判。

一名鄭姓嫌犯當時在庭上表示:「我今年22歲,不想結束生命。我的父母千辛萬苦養育我,我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他們。我請求法院不要把我引渡到中國,不然將天人永絕。」。他們如果在捷克受審,最多被判處10年徒刑,但在中國可能面臨終身監禁。

這是捷克第一次將嫌犯遣送到中國,台灣駐捷克代表處日前也對此表示抗議。

一位台灣外交官接受德國媒體《Denik N》訪問時表示,中國人權紀錄不佳,司法也缺乏公信力,法官依照黨意決定,沒有公平審判可言。這位外交官指出,相較於在捷克受審或送回台灣,將這些嫌犯遣送到中國是最糟的選項,因為沒人可以保證他們在獄中的人權。

他批評,中國顯然有意藉由引渡台籍嫌犯主張台灣人是中國公民並受中國的司法管轄。

捷克政府如今給予他們輔助性保護,等於反駁法院先前的裁定,回絕中國的引渡要求。

除了捷克的案例之外,上週瑞典最高法院才決定不引渡遭北京指控貪汙的喬建軍,理由是這名中國前官員有受到迫害的風險。他被控侵吞相當於1億瑞典克朗(約港幣8328萬/新台幣3億3000萬元)公款,犯下背信和詐欺罪。中國政府曾要求瑞典引渡他。

瑞典最高法院表示,由於喬建軍涉入相關政治活動,法院評估他有受迫害風險,且所獲對待勢必會違反歐洲人權公約。瑞典最高法院發聲明指出:「在這類情況下,無法進行引渡。」歐洲人權公約和瑞典法律都禁止把犯嫌引渡至恐面臨政治或宗教迫害、酷刑或判處死刑的國家。

台灣正面回應:盼遣返回台受審

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今天在外交部例行新聞說明會回應此事表示,捷克政府發揮道德勇氣,以實事求是態度、採取輔助性措施,確保台人權益,對此表達肯定與感謝。

他說,確保旅外台人權益、提供必要協助是外交部與駐外館處的重要工作之一。外交部一貫的立場是,若國人在海外有任何不當行為遭到當地國政府羈押或法律審判,外交部會盡可能全力協助國人引渡回台,接受必要司法程序。

對此,刑事局則表示,此案是配合外交部辦理,先前外交部已對當地法院判決表達抗議和疏處。刑事局說,就偵查跨境案件部分來看,希望能透過遣返台嫌回台,以擴大追查相關幕後犯罪組織與犯罪不法所得,才能達到溯源的目的,以及成功瓦解幕後犯罪組織。

法務部則回應,雖然這並非最終結論,但歡迎這個結果,並強調台籍電信詐欺嫌犯返台後,檢察機關一定會立案偵辦。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