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常見運動傷害:投手應注意手臂肩膀,捕手要顧好膝關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培訓和比賽過程中,球員最怕的就是「運動傷害」,每一次的受傷都可能影響運動表現,甚至導致運動生涯的終結。依據球員的守備位置也會有不同的運動傷害發生,本篇分成投手及捕手兩部份來探討。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張光祖(儀嘉暨展嘉物理治療所總院長)

國人對於棒球的支持,使得許多孩童從小就以成為棒球員為夢想,嚮往在偌大的棒球場上奮力一擊、帥氣跑壘、奔馳跳接。像陳金鋒、王建民、郭泓志、曹錦輝、陳偉殷等人揚名海外,成為下一位「台灣之光」。許多著名的棒球選手都是自小便接受專業訓練,從運動觀念深植、基礎動作訓練,再到技巧訓練、戰術演練、體能和力量的提升,一步一腳印地完善培育,期許能進入棒球名人堂。
儀嘉暨展嘉物理治療所總院長張光祖表示,在培訓和比賽過程中,球員最怕的就是「運動傷害」,每一次的受傷都可能影響運動表現,甚至導致運動生涯的終結。
根據統計,棒球運動傷害有58%發生於上肢,如肩頸和手臂肌肉痠痛、肩旋轉肌肌腱炎、手肘疼痛等;27%發生於下肢,如膝蓋軟骨磨損退化、內外側韌帶拉傷等;15%則發生在腰背,如下背肌肉拉傷等問題。
他進一步解釋,依據球員的守備位置也會有不同的運動傷害發生,本篇分成投手及捕手兩部份來探討。
投手:常發生於手臂、手肘和肩膀

曾經於美國大聯盟有「滾地球王子」稱號的台灣之光王建民,憑藉著出色的伸卡球威力,立下輝煌成績而備受推崇。而目前他卻因肩傷開刀,手臂狀況不穩定,致使復出的球速、球威不若以往,遲遲未能重返投手丘。
張光祖說,投手是飽受運動傷害威脅的族群。因為投手在投手丘上利用身體的旋轉與離心力,投出快速如砲彈般的球,並控制其旋轉軌跡及落點,身體必須具有極佳爆發力及反作用能力,才能相互抗衡不致損傷。
投手的運動傷害,常發生於手臂、手肘和肩膀。其中又以肘關節傷害最常見,例如棒球肘、肘部肌腱韌帶發炎、內側屈肌群病變(高爾夫球肘)、外翻伸展過度負荷症候群等。肘部傷害相當多樣化,加上各症狀間又有其相關連性,務必小心謹慎。影響投手投球的穩定性
而手肘關節活動異常,會影響到手腕與肩膀。國外研究發現,若棒球選手在青少棒階段就有手肘問題,到了青棒時,肩膀受傷的機率會增加,並且影響到後續的職棒生涯。
肩膀常見傷害,如投手肩、旋轉肌群肌腱炎或拉傷、肩膀黏液囊炎、肩關節唇盂破裂等;而手臂則會出現肱二頭肌肌腱炎、手肘內側韌帶慢性撕裂、關節軟骨磨損等,都是不可忽視的損傷。
張光祖說,其中應特別關注的是「肩關節唇盂破裂」,棒球界普遍認為此疾是投手的絕症,因為此傷害無其他治療可處理,僅能接受關節唇重建手術,但術後復健成效不彰,常造成球員找不回投球關節記憶,可能影響選手運動生涯。
肩關節唇是人體肩膀關節的環狀纖維軟骨組織,其功能在於穩定肩關節活動,並提供關節、韌帶與肌腱間一個有力附著點,若受傷破裂了,會讓人有關節無力、酸軟、麻痛等症狀。
捕手:常見於膝關節傷害

過去,我們常認為棒球運動中較容易發生運動傷害的應是投手,但有研究發現,常被列入傷兵名單的守備位置,運動傷害比率最高的居然是「捕手」。張光祖表示,相較於其他守備位置,捕手有較長時間蹲著接球、瞬間起身傳球等動作,致使全身肌肉不易使力,加予手肘壓力更大,而較容易受傷。
他解釋,有「球場上的教練」、「投手的大腦」之稱的捕手,可說是棒球場上重要的靈魂人物,也是個辛苦的守備位置。球員必須具備強壯的體魄,能禁得起長時間的蹲捕,可快速長傳狙殺各跑壘者,於本壘攻防時被衝撞仍可有效牽制敵手。同時也須具有聰明而冷靜的頭腦,指揮全場攻防臨危不亂,適時識破敵方戰術等。
捕手最常見的運動傷害,來自於長期蹲姿造成的膝關節炎、股四頭肌拉傷、髕骨肌腱炎、髕骨軟化症等。蹲坐傳球姿態導致的投手肩、旋轉肌群、肱二頭肌肌腱炎、肘關節韌帶慢性撕裂與關節不穩定等。遭受跑壘者衝撞的胸悶、內臟撞傷、手指吃蘿蔔乾,甚至可能被球K頭、被人撞倒,而發生腦震盪等無數種狀況,可說是耗損極大的守備位置。
最好的例子,即是在美國大聯盟有「天才少年」之稱的Bryce Harper,在學生時代原本專攻捕手,小聯盟時期加入國民隊,教練為了能延長他的職業棒球生涯,並能快速適應高強度比賽,進而早點在MLB亮相,而讓他改練外野手。
張光祖建議,如果想成為優秀的捕手並延長運動生涯,應積極鍛鍊下肢肌群更強壯,讓自己站妥站穩不怕撞;加強身體柔軟度和爆發力,讓移動時能輕盈快速;強化手臂肌群和靈活的手腕,讓每次長傳都能順利達陣。
本文經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運動健身專欄”的相關議題
- 2019-08-17 保護膝關節的收操拉筋:想伸展大腿後側要怎麼做?
- 2019-08-10 為什麼教練老是說「肌肉離心收縮」階段動作要放慢?
- 2019-08-03 棒球常見運動傷害:投手應注意手臂肩膀,捕手要顧好膝關節
- 2019-07-27 重訓完像「全身被車撞到」一樣,這麼痠痛正常嗎?
- 2019-07-20 回味台灣棒球精彩史頁:從引入東洋「野球」到勇奪「三冠王」
永豐「DAWHO之夜」帶大戶看大勢:展望2024經濟走向,深度解析股房雙市投資契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11月29日,關鍵評論網攜手永豐銀行舉辦直播活動《DAWHO之夜》,邀請到吳怡霈主持,以及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兩位投資專家,與大家分析2024年的經濟、房市,以及持續發燒的AI議題,尋覓投資契機!
去年開始,關鍵評論網攜手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舉辦系列直播活動《DAWHO之夜》。每次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帶來實用的生活、理財知識,播出至今深受觀眾喜愛,像是2月播出的「行為財務學實踐大戶方舟策略」、或是6月播出的「大戶的日本秘境攻略」,也都好評如潮。
今年11月29日傍晚,雙方再次合作舉辦大戶們敲碗已久的直播活動──「DAWHO之夜:2024經濟展望」,本次邀請到知性主播吳怡霈擔綱主持,以及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兩位股市房市投資專家,與大家細細分析2024年的經濟、房市,以及持續發燒的AI議題,在溫和衰退中尋覓投資契機!
2024經濟「審慎樂觀」!做好資產分配是投資成功關鍵
隨著2023年越來越接近尾聲, 2024年臺灣經濟預測也紛紛出爐,綜觀各界預測報告*,2024年經濟成長率預估落在3%上下,較2023年增長約1.5個百分點。對於明年臺灣的景氣觀察,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以烏俄戰爭、美中科技角力等國際事件的影響力式微為例,說明過去影響經濟的風險事件都已漸漸被認為「可控」,再加上近期作為經濟先行指標的股市也回穩、上漲,因此認為未來景氣將會緩慢恢復正常。
周教授提醒,雖然樂觀看待未來趨勢,但還是必須關注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和「以巴衝突」的後續情形。不管是債市還是股市,只要利率政策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此外他也提到,雖然從過去歷史看來,地緣政治事件對市場影響短暫,但仍建議投資人要多加注意,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談到投資心法,周冠男也強調,「投資絕對不是短線賺大錢的事情,不能急。為什麼『經濟循環』裡面有『循環』?因為它不可能永遠都不好。所以我們要做好資產配置,長期它就可能會自然而然地往上增值。」除此之外,他也分享資產配置比例的建議,「我覺得更精確的比例是『100-年齡』。」例如30歲年輕人的配置方向就是70%股票、30%債券,然後每個人再根據個別的風險承受能力調節。最後,周冠男也建議大家在選擇標的時要落實分散的動作,避免一注獨壓某檔標的,因為市場到底最後誰會存活、誰能出線都是未知數。

2024房市「量」重於「價」!給首購族與投資人的建議
除了股市,房市的發展也是許多投資人關注的重點,尤其在臺灣號稱年度最重的打「炒房」政策《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正式實施以後,不少人認為房市好像活力不再。對此,樂居創辦人李奕農以國泰房價指數及央行報告*推論,認為未來房市將出現「價格緩漲、成交量萎縮、建商推案量縮」三大趨勢,建議2024年投資人可以從「成交量」觀察房屋的剛性需求強烈與否,進而判斷未來房市走勢。

此外,李奕農進一步指出,「看似條例實施壓縮了預售屋的淨轉手空間,整體市場萎縮、監理轉嚴,預售屋受傷應該比較嚴重,但實際上預售屋還是交易最熱絡的。」原因出在預售市場分期支付款項的特性,所以他認為未來預售屋的成交量還是持續看漲,且整體房市也不會過於疲弱。他接著解釋,「就像實價登錄不能稱為打房手段,近期政府只是增加監管力道,整頓市場的交易狀況,讓房地產交易回歸正常化,所以我不認為這些政策會導致房市走緩。」
面對首購族的聽眾,李奕農認為可以跟著政策走,例如現在提供利率補貼、寬限期延長、貸款年限延長的「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就是不錯的機會;但如果是投資人,李奕農則建議要等到政府把限貸政策移除的時候,才比較是進場投資的時機。

AI話題持續發燒,股房雙市怎麼看?
活動過程中,也談到近年熱門的AI話題。對此,李奕農分享美國房產領域已經有運用AI預測房地產價值的成熟案例,說明AI未來很可能成為房市中預測物件價值的工具,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都能幫助到想買房的購屋族。周冠男也認同AI崛起的趨勢,並從兩大觀點進一步分析,「第一,市場最近剛從AI熱潮冷靜下來,市場和投資人也能更客觀的看待產業未來的前景;第二,回到生活面來看,AI也只會越來越強,不管是金融商品推薦、醫藥應用、電信通訊、傳播應用,甚至是娛樂產業都是一片藍海,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不過論及「出手」時,他也鄭重的再次提醒,「還是那一句,出手之前要做研究、不要單押某一家股票;最好AI相關標的都要有所涉獵,或是挑選一個投資組合,盡量把風險透過資產配置分散開。」就像周冠男教授不斷強調的,投資最忌諱人云亦云,哪個故事好聽走哪邊。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不同,投資理財的規劃、資產配置的方式也不同,投資人必須仔細思考,做好功課,然後才能在一次次的配置和操作過程,領悟到屬於自己的投資心法,並在2024年把握市場大勢,享受被動投資的甜美果實。

*註1:綜觀中央銀行、行政院主計總處、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等單位所公布之經濟報告中的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
*註2:2023年10月3日,中央銀行業務報告暨 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行政院歲入預算有關中央銀行股息紅利繳庫部分之說明,第33頁。
* 來賓言論不代表永豐銀行之立場,直播活動體驗旨在提供趣味性互動,因每個人的狀況不盡相同,使用者應自行評估與參考,切勿以此直播內容作為生活規劃的唯一依據。
* 注意事項:
1. 基金: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請至永豐銀行基金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mma/SinopacFundSearch/search/FundIndex.aspx
2. 美股:
(1). 投資人投資海外股票之決定應依本身判斷為之,且應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本行並不分擔投資風險或為任何收益保證。投資海外股票有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信用、價格、匯率、下市、政治之風險),亦可能發生部分或全部本金之損失,最大可能損失為全部投資本金及利息。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美股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USStock/index.html
(2). 投資一定有風險,股票/ETF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 ShareShares 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ShareShares/Index.aspx
3. ibrAin:永豐商業銀行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09年9月10日金管證投字第1090352215號函核准辦理兼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請至永豐銀行ibrAin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ibrain/index.html
4. 大戶投:「大戶投」為永豐金證券提供之服務,詳情請至大戶投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dawhotou/
5.房貸:「理財型房貸」為永豐銀行提供之服務,請評估投資風險及自身償債能力,詳情請至房貸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mortg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