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會選舉:修憲派未達門檻,安倍是否拼「4連任」又掀討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參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一半。執政聯盟不出所料拿下過半席次,但是安倍政府力圖修改日本憲法,修憲派卻無法達到修憲門檻。
日本21日舉行參議院選舉,執政聯盟不出所料拿下過半席次,但是安倍政府力圖修改日本憲法,這次修憲派卻無法達到修憲門檻所需的164席,首相安倍晉三力推的修憲可能陷入停滯。
但這次選舉過後,執政黨自民黨內部也出現兩個討論。一是要不要修改黨規,讓已經破格3度連任首相的安倍晉三再拼4連任。二是自民黨即使推出許多不利選舉的政策,這次仍然贏得最多席次,這樣接近「一黨專政」的局面,讓同黨議員也擔心。
參議院選舉結果:執政聯盟過半數,但修憲派沒能達到修憲門檻
《中央社》報導,日本參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一半,參議院總席次是245席,這次參議院選舉改選數是124席(選區74席、比例代表制50席)。
《共同社》報導,22日上午,日本參議院的改選情況出爐。日本參院選舉結果全部揭曉,改選的124席當中,自民黨獲得57席、公明黨14席、立憲民主黨17席、日本維新會10席、共產黨7席、國民民主黨6席、令和新選組2席、社會民主黨1席、其他10席。
《共同社》報導,若加上沒有改選的121個席次,參議院總席次245席中,各黨派新席次分別為自民黨113個(改選前122個)、公明黨28個(改選前25個)、立憲民主黨32個(改選前24個)、國民民主黨21個(改選前23個)、共產黨13個(改選前14個)、日本維新會16個(改選前13個)、社民黨2個(改選前2個)、其他黨派3個(改選前2個)、無黨派17個(改選前12個)。
此次改選席次中,兩黨分別拿下57個和14個席次,合計共71席,超過改選過半數。加上未改選的70席,執政聯盟總席次也超過國會半數。
修憲派未達門檻,能否形成修憲共識仍是未知數
《中央社》報導,然而,若要達到安倍政府期待的修改憲法,修憲提議的門檻需要三分之二席次,即總席次164席。沒改選的121席中,修憲派佔79席,所以修憲派在這次選舉需拿到85席才能達到修憲門檻。但對安倍修憲態度積極的修憲派(自民黨、公明黨和日本維新會)總共獲得81個席次,沒能拿下85席門檻。
《共同社》報導,自民黨以壓倒其他政黨的議席數為背景,有意在眾參兩院的憲法審查會推進修憲討論,但能否形成共識將成為難題。
自民黨推出4條修憲草案,包括在憲法第9條中明確寫入自衛隊等,期待在明年施行修憲。不過,修憲討論需要其他政黨的協助。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長甘利明在21日晚間的NHK節目中表示,修憲「應該由整個國會,包括在野黨一起討論並形成共識,而非以席次數量強行推進。」
公明黨對於修憲的立場是「切實深化在國會的討論」,但對修改第九條持保留態度,公明黨認為選民對修憲的關注度也不夠高。
立憲民主、國民民主兩黨並不反對修憲討論。不過,立憲民主黨魁枝野幸男主張稱:「不把違憲的安全保障法制恢復原狀的話就無法討論。」國民民主黨的立場則是認為比起修憲討論更應優先強化國民投票時的廣告管制。憲法審查會上能否深入討論修憲相關課題仍是個未知數。
修憲派包括對自民黨、公明黨和日本維新會,而立憲民主、國民民主、共產、社民4黨主張阻止在安倍政府執政期內修憲。
2017年已經為了讓安倍3連任修過黨規,安倍是否「4連任」掀起討論
《中央社》報導,選舉過後,安倍是否第4度連任自民黨黨魁的議題又被提出來討論。針對安倍晉三是否4度連任一事,自民黨幹事長(相當於黨秘書長)二階俊博21日晚間在東京FM電台節目上說:「我想今後黨內會有很多討論,他表現得相當好。」
安倍2018年9月3連任黨魁,任期到2021年9月止。如果要4連任黨魁,自民黨必須修改黨規。
安倍首度就任首相是2006年9月,但因身體不適等因素僅約1年就下台,之後政權輪替,在民主黨執政下的2012年9月安倍贏得自民黨黨魁,同年12月率領自民黨在眾議院大選獲勝,再度當上首相。
到了今年11月20日安倍將超越桂太郎(1848-1913),成為日本憲政史上在任最久的首相。
《公視》報導,自民黨黨章原本規定,黨魁不可擔任超過兩屆,但2017年3月,為了讓民意支持率穩定的安倍率自民黨打2018年底的眾議院改選,自民黨修改黨規,將黨魁任期從最高兩任6年延長到3任9年。《經濟日報》報導,安倍內閣和黨內高層可能在9月改組,屆時可一窺自民黨的接班布局。
日本接近「一黨專政」,連執政黨議員都說「不健康」
《中央社》報導,日本長期執政的自民黨即使背負競選包袱,包括計劃調漲消費稅、主張修憲和年金報告掀不安,仍將輕鬆贏得今天參議院大選。如此接近一黨專政情況,連同黨參議員都認為不健康。
在過去64年,自民黨僅4年未掌控眾議院多數席,意味其餘60年時間都享有執政權。安倍晉三再度擔任首相已接近7年之久,眼看他又將連續第6度在全國大選獲勝,並將在11月成為日本史上在位最久首相。
由於日本反對派勢力分散,因此始終未能利用安倍內閣的醜聞、失態和安全政策不時引發選民不滿等機會,成功推翻自民黨長期執政局面。
日本執政黨缺乏對手的情況,甚至連一些自民黨成員也哀嘆。自民黨參議員青山繁晴便表示:「即便我們競選時主張加稅,自民黨選情仍大好,令人費解。這一點也不健康。」
曾任民主黨眾議員的早稻田大學政治學教授中林美惠子指出:「日本目前有許多反對黨,但他們都無法組成聯合陣線,因此難以勝選。民眾也不樂見如此。」民主黨10年前難得從自民黨手中取得執政權。
休閒路跑最佳拍檔!跑步教練的百搭經典推薦──adidas史上最輕Ultraboost Light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didas推出經典跑鞋Ultraboost Light,將品牌經典BOOST中底科技再進化。本次邀請專業跑步教練實穿評測、細緻分析,帶您深入認識BOOST能量膠囊與各種跑鞋科技如何引爆能量,賦予它極致緩震性、舒適度與腳感回饋。
現代社會中,養成運動習慣、追求健康永續的生活,已成為許多人理想生活的想像。若仔細觀察,當清晨太陽沿著建築稜線緩緩升起,就能看見不少人換上輕便服裝,在健身房、公園或是馬路上,展開屬於自己的慢跑行程。不過,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跑步運動的行列,網路上也越來越多關於「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跑鞋」的討論。看著市面上從品牌、機能到產品定位琳瑯滿目的跑鞋產品,隨便一數都可以區分出十幾種類別,細緻的產品分類也反應出跑鞋多樣的使用情境。究竟跑步入門的初學者在選擇跑鞋時需要注意哪些部份呢?
談到跑鞋的挑選,這次我們邀請曾帶領過上千位跑步學員的跑團教練梁哲睿(Jerry),來和大家分享挑選時的細節與觀念,「不過就跑步入門者而言,從外型是否對眼、機能泛用與否,其實就能夠挑選出一雙適合於日常、運動場景來回轉換的全方位跑鞋。」哲睿教練說。這次,教練將從他多年的經驗出發,分別從中底科技、跑鞋性能、應用情景等不同角度,為大家體驗評測近期由adidas推出的經典跑鞋──史上最輕的Ultraboost Light!

BOOST科技10週年:承襲經典再「勁」化
「你實際上手,第一個感覺是變輕了。」哲睿教練說。Ultraboost Light不只是歷代Ultraboost中最輕的一雙,也是adidas十年來各項跑鞋科技的心血結晶;其中,一顆顆酷似保麗龍的能量膠囊「BOOST顆粒」,更在這一代迎來輕量、回彈的全方位突破。關於BOOST科技的發展歷史與創新效能,這篇讓你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打造輕盈腳感的秘密,可以讓大家更深入了解BOOST科技的迭代歷程。
話說回來,10週年的「Light BOOST」技術到底多厲害?首先得從Ultraboost系列的中底談起。「從Ultraboost 21開始,它就變成這種超胖的加厚中底。」哲睿教練分析,「BOOST顆粒增量加厚有效提升了腳掌落地後的緩震與支撐性能,但也讓整體跑鞋的重量及存在感受到不小影響。」不過,這一代的Light BOOST減輕了30%的重量,讓Ultraboost Light同時保留極厚中底的Q彈效能,又不會造成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長跑後期跑鞋的存在感,讓跑者能更加專注於步伐、配速與呼吸節奏,提升非常有感。
另一方面,Ultraboost Light和過去Ultraboost系列強調緩震和舒適有些不同,Light BOOST技術在輕量化的同時還提升了4%的回彈性,明顯提升中底回彈的推進效果,就像在緩震的同時稍稍推你一把,讓腳跟有種被「往前帶動」的循環感受。再搭配使用Primekint+技術針織的細緻鞋面,整體跑動的腳感不只極度貼合腳背,更舒適包覆所有種類的腳板輪廓,創造輕盈穿戴感與傑出的緩震、回彈效果。

經典就是無畏挑戰:細數Ultraboost Light細節表現
除了中底技術的進化,Ultraboost Light在輔助機能方面也透過其他項目的突破,證明了它作為經典跑鞋的底氣。首先,adidas更新了鞋底上的L.E.P.抗扭系統,將原先放置於中底內層的彈性塑膠片由X型轉為U型,連貫落腳後的支撐性與回彈力道;接著,再透過「船型」的外觀設計,仿造船底圓弧狀的力學設計製作鞋底,讓外觀顯得圓潤討喜,還能藉由鞋型的自然滾動,提供跑者下一步的推進感,讓跑者不需要為穩定腳踝而分心,踩穩漫漫長路上的每一步。

這一代Ultraboost Light依然使用Continental™馬牌橡膠作為大底材質,並透過豆莢式的重點貼法,針對雙腳離地之前實際使用到的摩擦點加強。如此一來,既能減輕整體重量、又能維持跑動時前掌的抓地力,維持與前代相同的推進效果,並達到整體輕量化的目標。

應用場景隨心所欲:亮色搭配、低調穿搭都適合
挑選跑鞋重要的可不只是性能,還有一個生活層面的喜好考量──外觀。「因為外觀會很直接的決定,我會不會想要這雙鞋。」哲睿教練說。無論鞋子的性能再好,如果跑鞋外型本身不對眼,不管功能性再好,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在挑選跑鞋時被排除──因為就是不喜歡嘛。
但說到這裡,我想熟悉adidas的鞋友們可以肯定地說,Ultraboost系列的鞋款不太會在這關敗下陣來。除了圓潤討喜的鞋型以外,配色也是Ultraboost Light最吸睛的亮點。
這次Ultraboost Light推出多款配色,其中主打色款「活力紅」以高亮度的白橘配色亮相,非常適合作為平常休閒穿搭的單品搭配,增加整體穿著層次感;或是像經典純色系鞋款,adidas也別具匠心加入螢光色點綴,讓本來低調的外觀多了些亮點。
「我常常裡面穿一些運動用的機能服飾,外面就是一般日常穿的衣服,鞋子就搭配它,這樣不只上下班切換方便,而且它也像是你穿搭的第二主角,既不會給別人『你是來運動』的休閒印象,也不會過度正式而失去骨子裡身為跑者的運動氣質。」哲睿教練分享。

極輕超彈、舒適無感,適合休閒入門跑者
「一雙好的跑鞋應該會幫助你、輔助你,讓跑者只需專注在這一步和下一步上面。」這是哲睿教練認為一雙「好的跑鞋」所應具備的條件。當我們將這些條件對應在Ultraboost Light上,便會發現無論緩震、包覆、輕量化及推進感受等,它都有滿全面的平衡性;甚至其亮眼的外型及應用場景的多元性,還為它增添許多便利之處,不只可以搭配日常穿搭,也可以拿來作輕度訓練,提供支撐、推進、抗扭轉等性能支持,滿足種種跑步運動所重視的訴求。
訪談最後,哲睿教練再一次細數Ultraboost Light的超強「輕」功:
- 單位密度減輕30%的Light BOOST顆粒帶來前所未有的輕盈腳感。
- 跑鞋科技革新減少10%的碳足跡,讓Ultraboost Light成為減輕地球負擔的環保跑鞋。
- 外型時尚亮眼、配色活潑吸睛,情境切換隨心所欲。
- 重量輕盈、支撐穩定、抗扭回彈,泛用性能適合剛接觸跑步,或是想入門的跑者。
「如果今天你只有一雙鞋的預算,我推薦這雙鞋子,它的泛用性對跑步入門者而言就是非常好的選擇。」哲睿教練誠懇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