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諧星總統「二次勝利」 新政黨得票率有望破四成

烏克蘭諧星總統「二次勝利」 新政黨得票率有望破四成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烏克蘭政壇迄今為蘇聯時期出生的政治人物把持,但這次兩個新興政黨都力推素人,新國會可能有5至7成的新科議員是政治素人。

烏克蘭21日舉行國會選舉,根據出口民調與目前開出的票數,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所屬的「人民公僕黨」(Servant of the People Party)有望拿下4成以上的席次,成為國會第一大黨。值得注意的是,烏克蘭政壇迄今都為蘇聯時期出生的政治人物把持,但這次國會大選,由於「人民公僕黨」與另一個新興政黨「聲音黨」(Golos)都力推素人,新國會可能有5至7成的新科議員是政治素人。

(中央社)烏克蘭21日舉行國會大選,出口民調顯示,總統澤連斯基所屬政黨「人民公僕黨」在政黨名單席次的部分,得票率高達43.9%。

《法新社》報導,根據3份民調機構的綜合數據,親近莫斯科當局的「反對平台-為了生活黨」(Opposition Platform-For Life)拿下11.5%得票率位居第2名。

出口民調還指出,搖滾明星瓦卡洽克(Svyatoslav Vakarchuk)領導的「聲音黨」拿下6.3%得票率,跨過進入國會所需的5%政黨得票率門檻。

烏克蘭國會共有450席,這次選舉要選出424席,其中225席是由全國政黨名單比例代表制選出,其餘席次則由各選區直接選出。今天的出口民調只顯示政黨名單的各黨得票率,完整的官方計票結果要等到明天才公佈。

《路透社》報導,總統澤連斯基已表示,他想要邀請聲音黨共同討論在國會籌組執政聯盟的相關事宜。

根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ukrinform)及烏克蘭中央選舉委員會當地時間14時30分(台北時間19時30分)的開票資訊,選舉委員會在政黨票開出65.20%的票,「人民公僕黨」持續處於領先地位,各黨派開出的票數如下:

  • 人民公僕黨:42.57%
  • 反對平台-為了生活黨:13.03%
  • 歐洲團結黨:8.48%(前任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所屬政黨)
  • 全烏克蘭團結祖國黨:8.01%
  • 聲音黨:6.26%

「比總統大選更重要」,執政黨將佔國會多數

《聯合報》報導,烏克蘭國會原定今年10月才要舉行大選,但今年4月當選的新任總統澤連斯基為了擺脫由前任總統波洛申科把持的國會舊勢力,在就職首日旋即宣布解散國會、提前改選。

《BBC》報導,澤連斯基21日在基輔投票後,在投票所外發表講話表示,這次選舉「可能比總統大選更重要」。

《自由歐洲電台》(RFERL)報導,雖然部分分析指出,由於直選選區往往由地方商人主導,因此「人民公僕黨」在直選選區可能表現不佳。但《基輔郵報》(Kyiv Post)報導,根據當地時間22日上午10點(台灣時間22日下午3點)的開票結果,「人民公僕黨」在國會取得了壓倒性優勢,包括已開出的政黨比例票和直選選區票,人民公僕黨已經在國會的424個席次中拿下246個席次,佔58%,超過半數,不必跟其他政黨聯合執政。

由於原本預計席次不會過半,稍早,「人民公僕黨」曾釋出消息,表示有意與聲音黨籌組聯合政府。但《烏克蘭獨立新聞社》(UNIAN)報導,確認能夠取得過半席次後,人民公僕黨領袖拉蘇姆嘉(Dmytro Razumkov)表示現在談論聯合政府還為時過早,「當然,我們對任何對話持開放態度。⋯⋯但是現在談論籌組聯合政府還為時尚早,我們看到了相當不錯的結果。」

《自由歐洲電台》報導,澤連斯基的「人民公僕黨」將佔據議會的大多數,人民公僕黨將在議會中擁有最大程度的控制權,並授權澤連斯基,讓執政黨能更順利的推動改革計畫,包括澤連斯基列為優先政策的「結束戰爭、讓俄羅斯歸還手中的烏克蘭戰俘、終結貪污文化」等。

兩個「新興政黨」達到門檻,新人佔5成以上

《聯合報》報導,目前開票得票率第一位的政黨「人民公僕黨」,正是澤連斯基所屬的政黨,才創立剛滿一年。原本在國會中完全沒有席次,這次卻可能拿下4成選票。

此外,目前名次位居第5的聲音黨,由烏克蘭知名搖滾樂團「Okean Elzy」主唱瓦卡洽克領導,今年5月才剛成立,就拿下6.3%選票,跨過5%的政黨席次分配門檻。

《中央社》報導,這兩個新興政黨,有意透過引進素人從政,鞏固自身權力基礎,兩個政黨甚至禁止先前曾任議員者參選。分析家預測,此次的新科議員將有5至7成是新面孔。

《euronews》報導,這次大選有望讓烏克蘭國會擺脫長期以來的貪腐狀況,民意調查顯示,國會是烏克蘭人民最不信任的政府機構之一。

接下來,哲連斯基面臨的棘手難題包括烏克蘭與俄羅斯在烏東頓巴斯(Donbas)地區的戰事,並提出經濟改革方案、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紓困援助。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