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憲派未贏得參議院三分二多數,安倍晉三還可推動修憲嗎?

修憲派未贏得參議院三分二多數,安倍晉三還可推動修憲嗎?
Photo Credit: 鄭仲嵐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參議院改選後,如何藉由剩下的執政時間刺激日本經濟成長,並且跟在野黨共商後提出最有可能性、必要且妥當的憲法修正案,找到最佳時間點切入,是安倍晉三的一大難題。

修憲受到挫敗?

「用最善意來思考,不被束縛,柔軟的議論來思考(修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7月22日於自由民主黨本部的參議院勝選記者會上,再度以勝者姿態對於憲法給了新的指示。日本於21日舉辦參議院選舉,245席中改選近半的124席次,在一夜的開票接力後,於22日半夜4時左右確定結果,目前執政的自民黨與公明黨聯合政權共拿下71席,在野黨則拿下53席,安倍晉三拿下就任自民黨總裁以來的國政選舉六連勝。

憲法改正,意即憲法第九條改正案,對於安倍晉三來說,是他在任期內一定要完成的目標之一。2014年7月時,日本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後,自民黨內就一直有呼聲希望可以就日本憲法第九條的自衛隊是否該明記,以及是否可正式派遣海外援助等解釋可以修得更清楚。

但對許多日本人來說,當初的憲法給了日本長時間的和平,如果貿然修憲,就「自衛權」、「交戰權」與「戰力」等重新解釋的話,會讓海外國家認為日本試想逐步恢復武力行使權利。特別是亞洲國家,如中國與韓國等,長年以來都對此持負面態度,中國政府甚至指責是「軍國主義復辟」。

加上選舉前,自民黨加上公明黨還有147席,選舉後倒退到變成141席,距離三分之二的164席次修憲門檻還有23席,因此就客觀上來說,目前要改憲還有一定的難度。支持憲法修正的右派政黨日本維新會雖然拿下10席,但是加起來仍舊有13席才會達到修憲標準,比2013年幾乎參眾兩院都可以藉由修憲派來達成三分之二的門檻相比,這一次參議院改選,讓原來僅差臨門一腳就可以修憲的安倍,又往後退了幾步。

然而,面對修憲是否受到挫折,安倍在面對各大電視台訪問時,一再強調這個不是「改憲選舉」而是「國民安定選舉」。他並直言國民生活的安定,才會帶來政治的安定與經濟的繁榮,但話鋒一轉談到修憲,他也堅定的表示「這是我的使命,在剩下的任期中,我當然要挑起責任」,顯示出一定的決心。

在野黨的不安

相較於始終高舉修憲大旗的安倍晉三,強烈反對修改憲法的在野黨,則以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與共產黨為主。其中,眾議員枝野幸男所領導的立憲民主黨是這次的最大贏家,拿下17席參議員,比先前多了八席。在21日晚上的記者會,枝野幸男再度強調「有權者切實關心的主題應該是國民的生活」,對於修憲一事直言「反對憲法修惡的勢力超過三分之一,這就是明確的民意。(修憲)議論目前毫無必要」,他並拋出「在野黨聯合」,希望未來有在野黨推出聯合政權抵抗自民黨。

相較於立憲民主黨的強硬,讓安倍也出招,點名希望與另一在野黨國民民主黨合作,安倍明確說出「我與國民民主黨部分人士想好好對話」,想分化在野黨的意圖明顯。國民民主黨由前民主黨眾議員玉木雄一郎帶領,但在這次拿下六席,比之前更為退步,出現泡沫化危機,自然引起安倍想收編。玉木也在選戰當夜表示「自民黨的提案還是稍嫌薄弱了些」,認為修憲這事,要有中央跟地方的集體共識「要討論的部分還很多」,給了較曖昧不明的答案。

共產黨則是在大選中拿下七席,只比之前略少一席,委員長志位和夫坦言「整體大家都奮戰過了」,但對於立憲民主黨枝野幸男的聯合政權,志位則坦言難度很高:「這是很嚴重的大事,總選舉這擋事,要是把安倍政權打倒再換一個新政權,那要什麼政權?這個責任如何給大眾看是很重要的,如果大家可以有共識前進,一同共鬥那才有意義。」

其他如社民黨、還有新成立的「令和新選組」等都只拿下一至二席,短時間內無法形成氣候,對修憲無太大影響力。然而,自民黨幹部中有人坦言國民民主黨有高層是對合作有興趣的,將來安倍如何合縱連橫,備受關注。

RTX70G4H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民意是否支持?

不過整體看來,日本國民如何看待修憲?根據共同通信社在選舉後的出口調查,顯示仍有47.5%的民眾反對改憲,贊成則為40.8%,依舊是反對佔多數。日本較左派《朝日新聞》的統計顯示47%贊成、46%反對的膠著狀態。由於修憲需要參眾兩院三分之二的同意外,還要交由公民投票,過半數同意後再交由天皇發布,光是公民現在就兩極,沒有共識的情形下,公民投票很難成立。

加上這次的投票率過低,創下有統計以來第二低的48%,雖然有實施「期日前投票」,民眾可以先去投票,避免投票日當天擁擠,甚至還一度創下1700萬人先投票的新高,但結果出爐後,整體投票率依舊下滑,顯示民眾對於投票依舊興趣缺缺。修不修憲也不是首要問題,根據民調,日本國民還是在意「年金怎麼改革」與「經濟如何成長」。

左派報紙《東京新聞》就認為,與其要強渡關山去硬湊三分之二席次修憲,讓國家愈來愈分裂,不如執政黨拿出格局,讓政黨相互協調之下,舉辦「憲法論議」就是否改憲來辯論,最後再付諸於民意即可。偏右派的《讀賣新聞》社論則指出,自民黨以勝者之姿,此時耐心傾聽在野黨意見,才是最能凝聚共識的時機,然後謹慎就修憲等各項衍伸的議題展開討論,才會有修憲的可能。

再度解散眾議院?

為了要順利推進修憲與安倍的經濟政策,不少媒體紛紛預測,安倍將於9月中進行內閣改組。加上因應10月實施消費稅提升到10%,社會可能會相對需要穩定性,還有年度預算案也要審核,因此11月時解散眾議院是相當好的方法。等到2020年舉辦東京奧運,特朗普(Donald Trump)又順利連任的話,美日可以再創一波蜜月期,也正好讓安倍可以得到最多聲望跟民心,在2020年靠著最大共識來推動修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