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把土耳其越推越遠,「俄土友好」將如何打破北大西洋公約防線?

美國把土耳其越推越遠,「俄土友好」將如何打破北大西洋公約防線?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土耳其在冷戰結束後,處於中東地緣政治改變及西方對伊斯蘭國家的反恐風暴之中,對NATO及美國的不信任感加劇,且希望能加強其防禦飛彈系統,但NATO只提供有限度與價高的愛國者飛彈,不論在數量及科技轉移上,皆不符合土耳其政府期望。

土耳其在防空飛彈系統與NATO及美國的衝突只是歷史的重演。早在2013年,土耳其宣布向中國購買防禦飛彈系統時,NATO及美國表示強烈反對而作罷。經過六年的中東地緣政治的變遷,土耳其決定不顧西方的反對,轉向俄羅斯購買防禦飛彈系統,根據土耳其國防部長的說詞:「這次飛彈系統交易,是基於土耳其國防的必要措施,而非有選擇性的決定,土耳其的戰略方向並沒有改變。」點出了安卡拉與大馬士革的緊張關係,並且希臘與土耳其雙方無劃定海上邊界與相互主張主權的互槓,更是艾爾多安不願放棄S-400的原因。

土耳其在冷戰結束後,處於中東地緣政治改變及西方對伊斯蘭國家的反恐風暴之中,對NATO及美國的不信任感加劇,艾爾多安政府希望能加強其防禦飛彈系統,但NATO只提供有限度與價高的愛國者飛彈系統,不論在數量及科技轉移上,皆不符合土耳其政府期望。

考慮土耳其鄰國:伊朗、敘利亞等國的軍事裝備先進程度越來越高,艾爾多安政府希望大幅提升防禦飛彈系統的等級,更希望未來能達到土耳其自製的科技移轉,在西方飛彈系統不但昂貴,而且不提供技術移轉的情況下,俄羅斯(及中國)提供了廉價而且可以技術移轉的選擇。雖然2013的中國飛彈系統最終吿吹,但俄羅斯於克里米亞事件後,大力拉攏土耳其,這次又以較中國還低的價格提供S-400飛彈系統,難怪土耳其政府不願意再向美國低頭,在國防獨立的前提下,強力推進此飛彈交易。

俄羅斯S-400飛彈系統為長程地對空型防禦型飛彈系統,具有400公里的射程,可以同時防禦多重目標,並可以擊落洲際飛彈及飛行器。這次俄羅斯報價2.5億美元,甚至低於2013年中國的3億美元報價,更是比印度5套52億美元硬生生便宜了許多。此外,還包括了技術轉移項目,對土耳其來說是不可放棄的交易,但美國及NATO對俄羅斯武器系統進入北約防禦體系的風險意識,及未來可能祭出的抵制措施,都是土耳其可能要付出的額外代價。目前,美國已經明確的將土耳其排除在其F-35戰機的盟友國,並且聲稱將減少向土耳其購買該國生產的飛機零件。

但實際上現今NATO成員國也是紛紛作著同床異夢,以英語系為集團的美、英、加拿大,與屬於前蘇聯成員國的波蘭、波羅的海三國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其他國家自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集團。川普的跨大西洋合作主要是建立在一種「自我支持」的氛圍上,而地中海成員國認為北非和中東的不穩定性是歐洲安全的主要挑戰;但對於波羅的海和東歐國家而言,沒有什麼比俄羅斯帶來的威脅來的重要。

NATO成員國在國防威脅上觀點已不盡相同,再者財務上也盡顯分歧,需要佔2%GDP的NATO國防花費,各國更是能避就避。加上英國是否在將來繼續會留在NATO當「僅次於美國」的菁英領導者,也是值得關注的。以NATO現在面臨的狀況使得我們能夠推測,在將來可能會出現特定戰略聯盟與解決內部具體任務的臨時聯盟。但最終NATO是否會因為S-400事件,將土耳其開除盟國資格?目前NATO的態度似乎尚未如此強硬,正如NATO秘書長日前的發言:土耳其為北約成員國的地位,比S-400飛彈系統來的重要。另一方面,歐盟對土耳其的加入似迎還拒的態度,也證實西方對土耳其的戒心:土耳其太大、太窮、太伊斯蘭(too big, too poor, too Islam),真的適合西方政治模式嗎?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