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把土耳其越推越遠,「俄土友好」將如何打破北大西洋公約防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土耳其在冷戰結束後,處於中東地緣政治改變及西方對伊斯蘭國家的反恐風暴之中,對NATO及美國的不信任感加劇,且希望能加強其防禦飛彈系統,但NATO只提供有限度與價高的愛國者飛彈,不論在數量及科技轉移上,皆不符合土耳其政府期望。
土耳其在防空飛彈系統與NATO及美國的衝突只是歷史的重演。早在2013年,土耳其宣布向中國購買防禦飛彈系統時,NATO及美國表示強烈反對而作罷。經過六年的中東地緣政治的變遷,土耳其決定不顧西方的反對,轉向俄羅斯購買防禦飛彈系統,根據土耳其國防部長的說詞:「這次飛彈系統交易,是基於土耳其國防的必要措施,而非有選擇性的決定,土耳其的戰略方向並沒有改變。」點出了安卡拉與大馬士革的緊張關係,並且希臘與土耳其雙方無劃定海上邊界與相互主張主權的互槓,更是艾爾多安不願放棄S-400的原因。
土耳其在冷戰結束後,處於中東地緣政治改變及西方對伊斯蘭國家的反恐風暴之中,對NATO及美國的不信任感加劇,艾爾多安政府希望能加強其防禦飛彈系統,但NATO只提供有限度與價高的愛國者飛彈系統,不論在數量及科技轉移上,皆不符合土耳其政府期望。
考慮土耳其鄰國:伊朗、敘利亞等國的軍事裝備先進程度越來越高,艾爾多安政府希望大幅提升防禦飛彈系統的等級,更希望未來能達到土耳其自製的科技移轉,在西方飛彈系統不但昂貴,而且不提供技術移轉的情況下,俄羅斯(及中國)提供了廉價而且可以技術移轉的選擇。雖然2013的中國飛彈系統最終吿吹,但俄羅斯於克里米亞事件後,大力拉攏土耳其,這次又以較中國還低的價格提供S-400飛彈系統,難怪土耳其政府不願意再向美國低頭,在國防獨立的前提下,強力推進此飛彈交易。
俄羅斯S-400飛彈系統為長程地對空型防禦型飛彈系統,具有400公里的射程,可以同時防禦多重目標,並可以擊落洲際飛彈及飛行器。這次俄羅斯報價2.5億美元,甚至低於2013年中國的3億美元報價,更是比印度5套52億美元硬生生便宜了許多。此外,還包括了技術轉移項目,對土耳其來說是不可放棄的交易,但美國及NATO對俄羅斯武器系統進入北約防禦體系的風險意識,及未來可能祭出的抵制措施,都是土耳其可能要付出的額外代價。目前,美國已經明確的將土耳其排除在其F-35戰機的盟友國,並且聲稱將減少向土耳其購買該國生產的飛機零件。
但實際上現今NATO成員國也是紛紛作著同床異夢,以英語系為集團的美、英、加拿大,與屬於前蘇聯成員國的波蘭、波羅的海三國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其他國家自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集團。川普的跨大西洋合作主要是建立在一種「自我支持」的氛圍上,而地中海成員國認為北非和中東的不穩定性是歐洲安全的主要挑戰;但對於波羅的海和東歐國家而言,沒有什麼比俄羅斯帶來的威脅來的重要。
NATO成員國在國防威脅上觀點已不盡相同,再者財務上也盡顯分歧,需要佔2%GDP的NATO國防花費,各國更是能避就避。加上英國是否在將來繼續會留在NATO當「僅次於美國」的菁英領導者,也是值得關注的。以NATO現在面臨的狀況使得我們能夠推測,在將來可能會出現特定戰略聯盟與解決內部具體任務的臨時聯盟。但最終NATO是否會因為S-400事件,將土耳其開除盟國資格?目前NATO的態度似乎尚未如此強硬,正如NATO秘書長日前的發言:土耳其為北約成員國的地位,比S-400飛彈系統來的重要。另一方面,歐盟對土耳其的加入似迎還拒的態度,也證實西方對土耳其的戒心:土耳其太大、太窮、太伊斯蘭(too big, too poor, too Islam),真的適合西方政治模式嗎?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以引擎創造汽車, Mercedes-Benz 又將如何以 AI 重新定義汽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I 人工智慧,正在快速改變你我世界。從客服中心的對答到文章的生成, AI 似乎越來越無所不能。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移動生活同樣沒因此例外, AI 不僅讓座艙內車載資訊系統的語音系統聰明應答,更可逐步取代人類掌握方向盤自動駕駛。巧合的是,積極利用 AI 改變汽車樣貌與功能的,更是 130 多年前發明汽車的 Mercedes-Benz!
從 Siri 、 Chatbot 、 ChatGPT ,到 Bing 搜尋引擎, AI 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存在。 AI 發揮分析語言及推測使用者意圖的強項,讓過去需要人類親力親為的服務與對談,成為了 AI 當前最火熱的應用功能。汽車產業中也有相同運用,座艙內的車載資訊系統正是最好例子。透過聲控操作車輛功能,讓駕駛不再需要用手一鍵一鍵地輸入指令,更輕鬆直覺,也更便利安全。但 AI 的強大可不僅於此,透過對圖像能力的處理與深度學習,更一步步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
AI 於汽車產業的應用,放諸全球每個汽車品牌都在積極努力。身為汽車的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曾以內燃機改變了人類的移動方式,以當前的發展趨勢看來, Mercedes-Benz 很有可能要再度運用 AI 科技,改變汽車於人類歷史中的定義。
AI 能帶給車主何等的科技便利? 以 Mercedes-Benz 的 MBUX 多媒體系統發展來說明
開車時要如何讓旅程更添便利與樂趣?從收音機的發明開始,車廠們從不停止創新。在安全的基礎上,設置更進階的汽車音響、透過衛星訊號的導航系統、利用連網能力引入更多元的功能等。 Mercedes-Benz 於 2018 年推出 MBUX 多媒體系統,更開拓了汽車產業的全新領域。雖然聲控不算是最新的科技,但搭載於當時 A-Class 上的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可以透過 AI 學習,讓駕駛使用如「我覺得冷」的人性化口語,命令車輛聰明自動地調高空調溫度,並結合大尺寸的觸控螢幕與高度個人化設定,達到因人而異的介面風格。此外,亦可發揮 AI 運算與學習能力,分析駕駛愛聽的音樂類別、常去的餐廳等安排建議,直接顯示於介面上。

立基於第一代基礎, 2021 年第二代 MBUX 多媒體系統迎來了更智慧的更新。延續前一代的大尺碼螢幕規格,創造出更大且前所未見的顯示介面。且不僅針對駕駛,更能針對座艙內的每位乘客進行貼心功能。後座乘客也可以直接與 MBUX 語音助理溝通、夜間拿取前方置物箱內物品時副駕駛座室內燈主動開啟等等。針對駕駛部分更是無微不至,駕駛要倒車時系統會自動收起後擋玻璃電動遮陽簾、要調整後視鏡時駕駛只需注視欲調整的後視鏡,就可直接進行控制;不僅如此,更研發出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讓導航路徑可與前方環境合而為一,駕駛無需低頭觀看地圖。
而在第一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研發不到五年時光內,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將於 2023 年問世,啟用 5G 模組,加強即時連線的應用能力。在車輛靜止時,要於車上進行視訊會議、觀看 TikTok 影片或是玩個 Angry Bird 都不成問題。更強大的沈浸式體驗也是第三代 MBUX 多媒體系統的強項,將讚譽為柏林之音 Burmester® 環場音響系統結合環景式內裝照明,讓燈光可隨著音樂節奏改變照明效果,再搭配 Dolby Atmos® 音效科技,打造聲歷其境的環繞音響體驗與體感震動,大幅豐富聽覺體驗。

AI 如何創造安全未來 看看領先的 Mercedes-Benz 怎麼做?
無論是汽車發明前的馬車,或是搭載著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的汽車,駕駛皆是以人為主。車輛上的介面亦應以使用者為導向,盡可能增加駕駛便利性與行車安全。畢竟人非機器,駕駛過程會受到各種身體、心理狀況影響,行車安全也會隨之起伏,而往往意外就是在此分心或失誤中產生。
正因 AI 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何能改善行車安全,成為了工程師們的重要課題。透過感應器的資料收集,再結合圖像判斷能力與豐富的大數據,以及 AI 強大的深度學習,讓輔助駕駛科技一步步地朝向「自動駕駛」邁進。也因當前自動駕駛科技的發展火熱,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 ) 將自動駕駛以自主能力區分,從 Level 0 到 Level 5 區分出六種自動駕駛等級。當前諸多車廠都已達到的 Level 2 ,於定義上仍屬於「輔助」階段,非真正的自動駕駛科技,意味著駕駛不能離開方向盤,駕駛必須時時監督輔助駕駛功能。簡而言之,仍是人為主、科技為輔的階段。
而 Level 3 開始,自動駕駛科技可以適度地接管車輛。當系統要求,駕駛需要立刻接手車輛操控,換言之,駕駛可在某些路況或路段交由車輛自動駕駛; Level 4 則是實踐了高度自動,基本上除了極端的氣候或環境影響外,駕駛不須時時注意方向盤、油門等操控,車子都能執行自駕。如計程車的自駕服務,方向盤或油門踏板可能無須安裝等。而到了 Level 5 ,則是完全交由系統自主操控,在「任何條件」下車輛都能自動駕駛,無需人類操控。
Mercedes-Benz 不僅於 MBUX 多媒體系統中高度結合 AI 科技發展,在自動駕駛輔助上有著領先業界的地位。 2023 年 Mercedes-Benz 成為了全球首家於美國內華達州獲得 Level 3 有條件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汽車品牌,在特定的路線上與特定條件中,駕駛可以將駕駛任務交由系統來執行。

你以為 Mercedes-Benz 於自動駕駛的領導地位僅此於此嗎?其實不然。 Mercedes-Benz 其實也已成功開發出 Level 4 自動駕駛科技,被德國聯邦汽車運輸管理局核准在斯圖加特機場的 P6 停車場中使用,實踐無人自動停車技術。意指當駕駛開車進入此停車場後,點擊智慧手機應用程式並發送到預先預定的停車位,駕駛就可離開,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會自動把車輛停妥到指定車位。駕駛再也不用辛苦於停車場中找尋車位,再也不用擔心自己停車技術不佳而無法停好車。一切的停車動作,交給 AI 掌控的 Level 4 自動停車功能即可。

身為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更要重塑汽車未來樣貌
從過去的汽車發展軌跡可以發現,過去重點以硬體設備為主;而當前或是未來汽車的核心價值,則會奠基在車廠於車內系統的軟體科技水平之上。許多車廠為了迎合此改變,期望透過與其他科技公司合作,串接現有軟體介面,試圖縮短革新的時間,但對於汽車發明者 Mercedes-Benz 而言,更專注於自有系統與架構研發。適度地與 NVIDIA、Google 等 科技大廠聯手開發,目的就是要打造完整的自有科技團隊與生態系。這點或許是品牌的自我高度期許,也或許是身為汽車發明者的責任使然。
AI 正改變人類社會中的各個層面,其中也包含汽車產業。以硬體定義車輛品質的時代已然過去,在使用者體驗上考驗著眾車廠如何以使用者體驗為核心,發展車用軟體系統,以創造消費者於車輛內的全新體驗。未來汽車產業將不會只是傳統製造業,更須引進科技業的核心追求突變。 Mercedes-Benz 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不僅是最佳說明,也為車壇發展開啟了一條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