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中國乃敵國也》:羅大佑和張惠妹對中共政權的不同抉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辱罵張惠妹的,是中國的普通網友;封殺張惠妹的,則是中共當局。兩者在此合流。這也表明天安門屠殺之後,中共的民族主義宣傳和教育已初見成效。
今天羅大佑對美國的態度,在台灣諸多名人之中並非少數。如李敖、陳映真等昔日的異議知識份子,若非美國對蔣氏政權再三約束,早已被送上斷頭台。他們卻專以罵美國和讚中共為己任。這讓我想起「農夫和蛇」的故事。仇恨恩人,諂媚敵人,不是崇高品質。
羅大佑、李敖、陳映真等曾經的台灣異議人士,我尊重他們此前對台灣威權政府的批評,但不能認同他們的激情反美和柔情媚共。昔日,他們沒有在中共治下生活過,兩岸資訊互相封鎖,對彼岸產生過美好的想像,可以諒解;今日,要想知道彼岸的實際情況已非難事,他們仍不肯正視現實,故意蒙住眼睛,生活在謊言的世界裡,就無法讓人原諒。
對於美國出兵伊拉克,羅大佑表示「實在看不下去」;但對於一個用坦克和機槍鎮壓請願學生的政權、一個讓愛滋病病毒肆意氾濫的政權、一個聽任無數奴隸勞工在礦難中喪生的政權,他卻從來不會「看不下去」。與俠骨丹心、為天安門死難學生舉辦義演的梅豔芳相比,向權貴獻媚的羅大佑讓人齒冷。
當年那個單純真誠的羅大佑已經死了。今天留下的這副有形無神的軀殼,既不會對天安門母親表示同情,也不會關心中國飽受蹂躪的工農大眾的命運。羅大佑已淪為中國政府歌舞昇平、虛假繁榮的點綴。
張惠妹是一位不怕封殺的台灣人
與軟骨頭的羅大佑相比,台灣有原住民血統的歌星張惠妹的骨頭要硬得多。
有一次,張惠妹應邀在中國杭州為「冰力先鋒樂隊選拔賽」表演,作壓軸嘉賓。但是,在張惠妹抵達杭州的第二天下午,有關方面取消她的演出部分。有消息透露,此決定乃是由中共浙江省省委書記親自作出的。
無獨有偶,歌手蔡依林傳出將到浙江一所大學舉行校園歌友會,也被浙江當局封殺。看來,如今不僅是中國的弱勢群體需要維權,港台明星亦需要維權。
香港《太陽報》報導說,台灣大選後的局勢引發中國網友反彈,將張惠妹列入「深綠藝人」名單。張惠妹因在陳水扁的總統就職典禮上領唱中華民國國歌,遭到中國有關部門封殺。粗估張惠妹在被封殺期間損失達數千萬元,人氣亦受打擊。
中共不僅痛恨台獨,也不容忍中華民國的存在。然而,中華民國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存在,這是不可改變的歷史事實;中華民國仍然存在於台灣,這也是一個不可改變的現狀。難道一個生長在台灣的居民承認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是不可饒恕的原罪嗎?那麼,中國非得要讓台灣民眾選擇「台灣共和國」來效忠嗎?
中共對陳水扁恨之入骨。陳水扁代表台灣的本土力量,即「分離主義」勢力。陳水扁挑戰國共已經形成默契的若干底線,讓中國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在中國看來,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因此,凡是跟陳水扁有關的人物,都成了中共的敵人。而受邀在陳水扁就職典禮上唱歌的張惠妹,即便與陳水扁並無多麼深厚的淵源關係,也被劃入「陳水扁集團」之中。
張惠妹被封殺實在是冤枉。阿妹並非「綠色藝人」,阿妹在陳水扁就職典禮上演唱的乃是中華民國國歌,這難道是不可容忍的罪過嗎?阿妹不是一名喜歡政治的歌手,只是因為她能夠代表台灣原住民群體和草根階層,陳水扁才邀請她在總統就職典禮上演出。
然而,中共政權睚眥必報,你做過它不喜歡的事情,它會記恨你一輩子——阿妹很快就付出代價了。她的被封殺,讓其他諸多明星無不心驚膽戰、如履薄冰——如果你想去大得超過你想像的中國市場分得一杯羹,焉能得罪中共當局?
辱罵張惠妹的,是中國的普通網友;封殺張惠妹的,則是中共當局。兩者在此合流。這也表明天安門屠殺之後,中共的民族主義宣傳和教育已初見成效。
相關書摘 ▶ 余杰《中國乃敵國也》:柯文哲不是墨綠,而是粉紅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中國乃敵國也:台灣與中國關係新解讀》,前衛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余杰
- 揭密中國虛幻的「一帶一路」以及習近平的「天朝夢」。
- 中華民國已是過時圖騰,從國民黨黨員錯誤的黨史觀看蔣介石也會哭泣。
- 評香港出版自由淪陷的四個手段——香港銅鑼灣書店系列綁架失蹤事件。
余杰,美籍華裔作家。他長期批判中國專制政權與習近平的帝制集權,並支持中國各地的獨立運動與台灣獨立運動,二○○四年與劉曉波等共同起草中國年度人權報告,並多次入選「最具影響力的百名華人公共知識份子」名單,但於二○一○年十月起遭到中國公安非法軟禁數月,二○一二年出走美國,成為流亡海外的華裔知識份子。
本書為余杰針對台灣國際政治與中國政權發展的評論合集。從美中貿易解析談到中國是世界的毒瘤;再表明中華民國已是過去式,並暢談右獨才是台灣未來的活路。余杰用字犀利猛烈,觀察入裡。他以自身經歷與明確的洞見讓民主自由的台灣人知道,中國乃敵國也!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