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人才難尋就自己培養,日本政府成立「地方創生大學」

人才難尋就自己培養,日本政府成立「地方創生大學」
Photo Credit: Reuter/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方創生的第一線推動者,必須精通當地觀光資源、景點、自然、食文化、藝術、風俗習慣、藝能等,還要能以做品牌、網頁、網路社群等宣傳,專業的人才不足,日本因此創設了「地方創生大學」。

日本地方創生戰略中有三支箭,情報、人才與財政。在國家提出地方創生總體戰略後,地方政府跟著提出自己的因應處方箋,這時地方的公共團體究竟要如何真正的在各地推動具體的事業計畫呢?

根據日本內閣官房地方創生本部事務局的報告表示,地方創生的第一線推動者,必須包含地方公共團體、地方DMO(Destinat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為精通當地觀光資源,包括景點、自然、食文化、藝術、風俗習慣、藝能的地方法人,做品牌、網頁、網路社群等宣傳),需要結合各個產業來策劃戰略、管理各式各樣的產業人才。這樣的地方創生人才還需要善用客觀的數據資料訂定基本的關鍵績效指標,透過年度PDCA來反覆檢討。

然而,如此高度專業的人才並不充足,必需仰賴各界地方人才相互支援及培養,因此日本政府便委託公益財團法人日本生產性本部建立了「地方創生大學(カレッジ)」,希望以國家的力量培育地方創生人才。到底地方創生人才指的是什麼樣的人呢?

一、以功能來區分

  1. 善於訂定地方發展戰略,統籌管理戰略的地方公共團體包括地方政府
  2. 善於發揮社群領導力的社區營造團體
  3. 善於經營個別領域的地方創生相關事業團體
  4. 活躍於現場的第一線中堅人才

二、以階段性來區分

  1. 計畫主持人:善於在戰略擬定前,促成住民與關係人共識
  2. 策劃人:善於將居民與關係人的共識整理歸納為事業化計畫
  3. 組織者:善於將具體的計劃有組織地分工執行
Honden of Fujisan Hongu Sengen Taisha, in Fujinomiya, Shizuoka, Japan
Photo Credit: わたり鳥 CC By SA 3.0

日本地方創生人才的現況與問題

日本在既有的人才育成機關中,有許多不同的系統,各系統中遇到的課題也不盡相同。報告中將人才分類為四種,分別是「首長的幕僚或計畫主持人」、「區域社區(日本使用Community一詞)」、「產業的負責人」、以及「第一線中堅人才」。

一、首長的幕僚與計畫主持人

現在有地方創生人才支援制度,包括派遣公務人員、大學研究員、民間人才到市町村長辦公室做幕僚工作,然而這些派遣公共事務人才不熟悉政府的業務,包括要熟悉不同於民間經濟原理的預算和法規,除了工作之外,還要有強大的抗壓性來面對地方居民和政府的期待,在過程中往往聽到業務過多導致精神負荷不來的聲音。

再者,地方公務員有兩種進修管道,一是傳統上總務省培育地方公務員的中央研修機關——地方政府大學(自治大学校)。二是地方四團體(全國市長會、全國町村會、全國市議會議長會、全國町村議會議長會)設立的公益財團法人全國市町村研修財團,包括營運市町村職員中央研修所全國市町村國際文化研修所來進行短期公務研修。

然而,這樣的研修多視地方政府的職員數、財政狀況、地方創生業務及體制而定,且限定只有公務員能參加,因此較無法推動與「官民合作」有關的研修。

此外,大學和民間企業,以及以地域活性化為目標的人,則是要把地方創生作為一項社會教育,學習如何執行地方創生的綜合規劃,包括地方政府的計畫經營與行政、善用民間活力的方法、策劃行銷戰略等。再藉由各項地方創生的案例實績來擴大人才間的知能。

換言之,為了讓地方創生計畫被落實,官民(政府與民間)的專業認知要先達到一致,才能順利推行。

二、地方社區(地方社群、地方共同體)的領袖

各地的社區與區域如何發展成生活的共同體,必須透過區域活性化中心來發動辦理跨領域的人才講座,為地方培育更多的社群領袖,大家可以發展出更充實的在地創生計畫。

三、不同領域的統籌監製(Producer)

各項成功的地方創生計畫,需仰賴觀光、生涯活躍、社區營造等組織合作,換言之,不同的跨類別專案計畫需要培養有統籌能力的製作人。全國各地的觀光DMO和觀光協會應該要分享彼此的案例,並且整理成系統性的人才養成專門知識,同時應確立DMO的職涯養成方向以及建構不同人才的在地適性環境。

「生涯活躍城鎮」的需培養中間協調人,確立課程。而「社區營造」類則是要聯合相關大學及研究所,一定要學習公私協力(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民間財務主導公共建設﹙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PFI)方法、財務金融、以及商業模式等課程。

mxp7pvz7zfrt0rlg2ktcenctqtffn0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四、現場中堅人才

最後是回到地方的第一線。

大家如何精進自我,無論是在地方或首都的大學、地方的企業、教育委員會等,應該相互組成合作聯盟,特別是實踐型人才育成(重視學生主體、實踐演練解決問題型)的教育機構,讓學生參與地方的活動,並透過實習來喚醒學生對在地的熱情。

另一種則是地方的公務人員的幹部培訓,除了市町村機構和地方政府學校之外,更不能忘記課長階層、課長秘書、主任層級等第一線計畫承辦者,應該打破課程參與的資格門檻限制,充實課程多樣內容與授課模式。

為了更扎實地推動地方創生,除了各式各樣的地方公務人才培育內容之外,需要同時進行專業人力資源的評估,特別是關注公務人才的職業生涯是否有一個完整的系統,另外,面對地方的需求是否能夠有多樣且充分的人力供給。日本這種地方創生大學的人才課程網站,希望能夠扮演「強化宣傳」、「釀成機運」以及「合作的契機」,在平台上累積知識、傳承知識以及合作更多為地方帶來長遠榮景的智慧。

課程分為基礎篇與專門篇,共162堂課,分別提供從基礎概論、政策、具體戰略擬定、計畫管理、公私合作等結合理論與實務的全方位課程。

9hi3io7iy81frq8m09bpf52xmvkd7v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附件:地方創生的課程

(基礎篇)

概論:地方創生是什麼?重要理念?推動的基礎是什麼?

  • 從案例學習~從女性開始的多樣人才活躍與工作方法改革
  • 地方的中小企業和產業振興(地域創生入門)
  • 女性和高齡者的活躍與工作方法改革
  • 生涯活躍的城鎮
  • 地方公共團體推動SDGs的意義與實踐
  • 透過跨世代交流挖掘地方魅力與年輕人的人才育成
  • 地方創生的課題和成功的區域條件
  • 地方創生與人才的必要性
  • 本地的生與地域力創造
  • 地方創生的課題與新的地域振興策略
  • 條件不利的區域、小規模地方政府的地方創生戰略
  • 地方消滅的真相和地方創生的方法
  • 日本的解決策略 里山資本主義
  • 從案例中學習地方創生的歷史意義和現代課題
  • 從解決課題的先進區域看地方創生
  • 地方政府管理基礎~下個世代能生存下來的經營方法
  • 促進區域振興的金融機構案例
  • 地方創生相關政策介紹
  • 解決區域課題、以地方創生為基礎的地方分權改革
  • 從失敗的案例中看學習文化與地方創生

數據分析、戰略檢討:地方創生作為一個計劃在進行時的各種數據分析與具體的戰略發想

  • 經營戰略基礎
  • 地方創生的戰略與新的方向性
  • 區域活性化的行銷
  • 活用社群媒體的有效宣傳基礎講座
  • 區域經濟分析基礎
  • 區域人口推估
  • 區域經濟循環分析與區域經濟對策
  • 區域分析
  • RESAS的使用方法
  • 正確認識事實與分析的方法(數據分析與比較)
  • 活化地方的行銷戰略(實踐的行銷)
  • 活化地方的行銷戰略(網站行銷)

“地方創生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