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拉登之子韓薩疑似身亡,美方拒絕透露更多細節引發揣測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認為,蓋達組織前領導人賓拉登之子、本身也在組織內位居要職的韓薩.賓拉登已經死亡。這位要求不具名的美國官員並未說明更多細節,包括韓薩何時死亡,或在哪裡死亡。
《中央社》報導,官員7月31日表示,美國認為,蓋達組織(Al-Qaeda)前領導人賓拉登(Osama bin Laden)之子、本身也在組織內位居要職的韓薩.賓拉登(Hamza bin Laden)已經死亡。這位要求不具名的美國官員並未說明更多細節,包括韓薩何時死亡,或在哪裡死亡。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率先披露美方這份評估,總統川普今天稍早被記者詢問是否掌握相關情資時,回答說,「我不想評論此事」。白宮也不願評論近期是否會做出任何宣布。
韓薩是誰?他為什麼被視作賓拉登的接班人?
韓薩據信約30歲,2001年9月11日恐怖攻擊事件之前都和賓拉登一起待在阿富汗,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入侵阿富汗之後,韓薩則和賓拉登一起移居巴基斯坦。2011年賓拉登在巴基斯坦巢穴內遭美國特種部隊擊斃,當時韓薩據信被軟禁在伊朗。在賓拉登巴基斯坦巢穴起出的文件顯示,賓拉登身邊的人一直嘗試要讓韓薩和父親團聚。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指出,美國參與了擊斃韓薩的行動,據說美國過去兩年都在執行相關行動。路透社目前無法證實細節。但美國政府似乎是最近才做出韓薩已死的結論。國務院2月還曾提供100萬美元賞金,給提供線報促成找到韓薩者,懸賞公告中把韓薩稱為重要的蓋達領袖。
蓋達首腦薩瓦里(Ayman al-Zawahiri)2015年曾在錄音訊息中介紹韓薩,代表蓋達組織的年輕人聲音。分析家說,蓋達領袖群年邁,難以鼓動世界各地被「伊斯蘭國」(IS)激發的好戰分子。
《自由時報》報導,在賓拉登遭美國特種部隊擊斃後,蓋達組織從2015年開始,就發布了韓薩一系列講話錄音,這位被蓋達組織視為「恐怖王儲」的韓薩,試圖利用父親的名號,擴大在極端組織中的影響力,不過蓋達組織僅公布韓薩幼年照片,直到2017年,中央情報局(CIA)公布了其婚禮影片,才讓韓薩成年影像首度曝光。
年僅30歲的韓薩是賓拉登最小的兒子,據稱賓拉登最寵愛他,美國國務院早在2017年將他列為「特殊指定全球性恐怖分子」,今年3月美國國務院宣佈懸賞100萬美元追查他的行踪,韓薩最後一次公開聲明是在2018年,因被沙烏地阿拉伯剝奪公民身分,他威脅沙國,呼籲阿拉伯半島人民起義。

《轉角國際》報導,《路透社》表示,在薩瓦里的特定安排下,作為新世代備位人選的韓薩,近年來曾密集活動於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敘利亞的內戰戰場,其組織號召力也透過前線奔走而穩定攀升。不過與父親留下的一幫老人不同,韓薩對於ISIS與其領導人巴格達迪(Abu-Bakr al-Baghdadi)的態度相對開放,並不如薩瓦里一般採取競爭姿態——相關專家認為,這是韓薩的特意表現,其目的是為了蓋達與ISIS日後可能的「聯盟統一」,所預留的政治後路。
但《路透社》也強調,美方官員透漏的資訊中,各方來源都拒絕透露韓薩的死因、死亡時間、與死亡地點,官方究竟是透過「怎樣的交叉通報」來證實死訊?政府內部也都異口同聲地拒絕回答。因此在死訊情報的可信度之外,也引發媒體與學界的一陣疑慮。
除了死亡真相,韓薩在蓋達組織裡的地位也遭質疑?
《中國時報》報導,前聯邦調查局(FBI)高階幹員索方(Ali Soufan)警告,截至目前為止,蓋達組織尚未發布韓薩的死訊,或是紀念他的殉難,以他的身分地位而言,這是相當不尋常的,不過如果美國政府的判斷正確,韓薩的死恐「重創蓋達移交給下一代領導人的接班計劃」。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引述蓋達專家柏根(Peter Bergen)分析,蓋達現任首腦薩瓦里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實質領袖,他缺乏領袖魅力,因此組織成員一直以來正試著培養韓薩。儘管韓薩近年來確實曾經公開發言,不過柏根也懷疑他是否曾在行動中擔任首腦,因為犯下911恐攻的中心蓋達組織在那之後就沒有重大行動,反倒是一些分支機構不斷在敘利亞、葉門、非洲等地發動攻擊。
美國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資深成員裘斯林(Thomas Joscelyn)同樣懷疑韓薩就是下一任蓋達領袖的說法,他說韓薩確實在組織內擔任重要角色,他是一名發言人,而且和激進組織塔利班的關係也很緊密,他說蓋達正在培養他有一天能接班,「不過現在還不是。」
新聞來源
- 官員:美方掌握情資 賓拉登之子已死(中央社)
- 美國祭3000萬抓他 傳恐怖王儲、賓拉登之子哈姆薩被擊斃(自由時報)
- 蓋達「太子」斃命?美國:奧薩瑪之子漢薩.賓拉登已死(轉角國際)
- 美媒曝賓拉登之子已死 專家:恐重創蓋達接班大計(中國時報)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