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兩國貿易額年減14%,貿易戰是增加聯準會降息壓力的主因?

美中兩國貿易額年減14%,貿易戰是增加聯準會降息壓力的主因?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川普一直希望聯準會降息,因為有助於活絡金融市場、拉抬美股表現,而他顯然對聯準會「鷹式降息」不甚滿意,這次美國宣布對中國剩餘30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背後因素之一,或許是希望藉此施加壓力,迫使聯準會延續降息步調。

這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重創經濟以來聯準會首次降息,聲明為聯準會未來幾個月再度降息預留可能性。

聲明寫道:「委員會思考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未來路徑之際,將持續留意經濟前景資訊背後的含意,並將採取適當行動以維持經濟擴張。」

美國經濟已擴張10年,聯準會官員預期經濟將穩健成長,但前景面臨諸多變數。聯準會主席鮑爾在會後記者會表示,降息是因應下行風險、支撐經濟並提振通貨膨脹的作法,但官員認為這只是「循環中期的政策調整」。

鮑爾並表明「長期降息循環」尚未展開,澆了預期聯準會今年將多次降息的投資人一盆冷水。

美股6月以來在聯準會降息預期升溫刺激下屢創新高,鮑爾發言導致股市氣勢頓失,7月31日3大指數午盤跌幅擴大。道瓊工業指數終場下跌333.75點,跌幅1.23%,收在26864.27點,創5月底以來最糟單日表現。

過去10年,美國緩慢走出金融海嘯引發的經濟衰退,聯準會歷經9次升息,才將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拉高到2.25%至2.5%。在歐元區、日本等國央行降息或採取負利率政策的局面下,去年4度升息的聯準會歷經7個月觀望期,終於改弦易轍降息。

鮑爾表示,這次降息確實有「保險」意味。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明顯降溫、貿易局勢充滿變數、美國通膨率未達聯準會2%目標,令官員深感憂心。鮑爾提到,聯準會今年改採趨於寬鬆的政策,經濟在支撐逐漸增加下表現符合預期,政策支撐漸增讓經濟穩健並有利於前景。

美國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折合年率成長2.1%,遠低於首季的3.1%。但6月失業率3.7%,仍接近半世紀低點,在企業投資觀望之際,占美國經濟約7成比重的民間消費勁道不墜,成為經濟中流砥柱。

不過,在民眾所得成長緩慢的情況下,美國通膨偏弱,成為聯準會降息另一重要因素。

聯準會去年每季都升息,背景是官員預期通膨率將往2%目標邁進,這份期待並未成真。面對通膨可能長期低於2%的風險,聯準會官員不敢掉以輕心,但美國第2季通膨出現回溫跡象,使得聯準會未來幾個月是否有必要繼續降息,充滿懸念。

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天是過去25年來,聯準會第5度從升息轉向降息。回顧過往4次,聯準會都不是降息一次就打住。

美國總統川普這一年來多次抨擊聯準會貨幣政策拖累經濟成長,曾要求聯準會降息1個百分點,讓基準利率回到去年4度升息前的水準。鮑爾在內的聯準會官員一向強調決策不受政治干預,未來利率走向是否符合川普願望,牽動金融市場人心。

聯準會降息,學者:金融市場無法樂觀看待

《中央社》報導,聯準會宣布降息後,美股應聲大跌,中經院院長陳思寬8月1日出席7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發布記者會受訪時解釋,降息預期前陣子已經反映在市場上了,如今結果揭曉,只有降1碼,市場才會有這樣的反應;中研院經濟所所長簡錦漢則說,聯準會降息是因為不看好未來經濟,這是壞消息,美國股市因而下跌。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也指出,美國第1季經濟成長率2.7%、第2季2.3%,下滑速度可能超出外界預期。

雖然聯準會主席鮑爾表明降息循環未開啟,不過,孫明德認為,聯準會對於未來降息可能性模稜兩可,使金融市場無法樂觀看待,且通常降息不太可能只降一次,在全球經濟往下掉的同時,仍有降息可能。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對中央社記者表示,不少民間機構分析,全球經濟在今年底至明(2020)年初會持續走下坡,聯準會這次以停止縮表、降息來應對,不排除回過頭採取寬鬆政策;而在種種較悲觀地分析條件下,不只聯準會降息,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及經濟政策,可能也都在準備採取因應措施。

陳思寬則認為,美國聯準會宣布降息1碼,不過就目前美國經濟指標來看,成長固然沒有先前快速,但也沒有看到Slow down的狀況,推測聯準會主要是針對美中貿易戰帶來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做一些貨幣政策的改變。

面對動盪的全球經濟局勢,陳思寬坦言,現在市場的不確定性,靠美國聯準會降息1碼無法完全解決,但最起碼會營造較寬鬆的環境,希望能夠維持美國史上最長的景氣擴張期。

至於美國聯準會降息對台灣的影響,陳思寬表示,美國降息會造成全球金融市場波動,不過台灣央行一直致力於維持金融市場穩定性,「應該沒什麼問題」。媒體詢問,聯準會降息是否意味台灣央行下半年跟進降息的機率提高?陳思寬表示,不方便評論央行政策。

殷乃平認為,若全球經濟出現變動,台灣央行當然要做適度因應,不過央行目前主要面臨的是在中國大陸台商回流資金帶來的升值壓力,而這項因素跟美國降息帶來的影響都還在初步階段,尚無法評估影響大小,仍待觀察。

孫明德則分析,聯準會這次降息意味著美國經濟下滑,台灣第2季經濟成長率雖高於預期,但在全球景氣都走弱的狀況下,應該不是因為景氣真的轉好,而是因為貿易大戰前搶出貨,以及生產基地移轉回台所致,使台灣出口看似變多,但整體其實是減少。轉單效益能維持多久,加上中國公布限縮自由行,陸客減少可能影響台灣內需,下半年的逆風挑戰還是很多。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