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詐欺》:讓年輕人淪為詐騙集團的始作俑者,就是被詐欺的老人

《老人詐欺》:讓年輕人淪為詐騙集團的始作俑者,就是被詐欺的老人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特殊詐欺犯罪在日本跋扈橫行的這十餘年間,我採訪了生存在各個詐欺現場的年輕族群。一開始以為只是「單純在地下社會打工」,並且認為他們是日漸抬頭、窮凶惡極的小鬼;但隨著深入採訪,我開始認為他們是現代日本「必然」出現的產物。

文:鈴木大介

浪費的人才與浪費的才能

各位覺得如何呢?本書介紹了專騙老人的頂點、特殊詐欺犯罪組織,以及在現場工作年輕人的心境、現況與今後。

「總覺得這個產業是在消磨、浪費人材與才能。」

採訪詐欺業界的人們之後,這是我心裡最後的感想。

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對於這些在詐欺現場擔任機仔手的年輕人,若能給予一個易於發揮所長的環境與適當的鍛鍊,他們勢必能夠在各行各業成為成績優異的人才。然而,詐欺店舖利用高效率的方法來促使他們成長,另一方面也以極快的速度消耗這些人才。先前提到的神部君,看過許多機仔手從入行到退出,他這麼說:「過半數的機仔手都會半途而廢。」

「我自己也曾經差點把持不住,你也知道,詐欺店舖大多是集中火力的短期經營。有時候是衝刺兩個月,直到下次再度集結之間,可能有數個月的休息。這段期間,就有很多人會自甘墮落。」

「不管掌櫃或桶仔主再怎麼嚴厲交待,還是有人會去玩火,像是大肆揮霍而被黑道盯上,受到殘酷的教訓;又或者沉迷於賭博,一個晚上就在百家樂賭桌上輸個幾百萬。我當時升上掌櫃,其中一個條件就是要有存錢的習慣,但幾乎所有機仔手,能夠存下所賺的錢一半就算不錯了。這些傢伙一到休息期間,就會變得懶散又遲鈍,等之後配屬到新店舖,還得花一段時間才能進入狀況。不少人都是在第一間店舖賺最多,接著業績就會漸漸下跌。機仔手並不是單靠經驗和年資決定優劣的職業。」

另一方面,不管他們看起來多麼老成,多數機仔手終究還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正因為他們想法都還很單純,當了一陣子機仔手再回到一般人身分,就很容易出現脫軌失序的行為。

「說到底,沒有任何一個工作,可以像詐欺一樣,付出就能獲得回報。這一行的『勞務單價』本來就不同於其他行業,所以他們金盆洗手後,有一段時間會無法適應一般正常的工作,因為薪水實在差太多。再者,我自己也是這樣,經歷過詐欺店舖的工作,再去看一般企業的上班族,總覺得想扁他們一頓,因為這些人實在太沒幹勁了。因此,幾乎所有離開詐欺業界的人,都不會選擇回去當上班族,但通常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例如有些人出資開店,就會遇到惡質創業顧問公司,專門鎖定他們這些詐欺業退休的人,不管是開陪酒舞廳或是情色酒店,幾乎都維持不了一年,幾千幾百萬資本就像丟進水裡化成泡影,這樣的例子可說是司空見慣。」

多數機仔手退出業界後,常常會說:「好想再回去當機仔手」,但是在把過去賺的錢花光之前,他們也不會採取行動。因此,神部君一路看下來,退休的機仔手要不就是酒精中毒、濫用藥物,要不就是沉迷於賭博或線上遊戲,形同廢人。總之,多數人都過得十分慘澹。

而我實際感受到他所說的這種情況,是在採訪中接觸到「詐欺前輩」,其中就有一些人落得悲慘的下場。過去,他們在詐欺店舖也擁有異於常人的熱情,而且也發揮最大限度的才能,一想到這點,我深切感到他們確實將青春「消耗、浪費」在詐欺店舖裡。就算退出數年又重操舊業,也跟不上詐欺店舖現場常識的急遽變化,有些人在現場只被當成「累贅」或「老賊」。

這樣的情況,宛如運動競技的世界裡,明星選手退出第一線之後,晚年窮愁潦倒的模樣。

而近幾年來經常聽說,這些退休的前輩,或是離開現場店舖轉為人力資源業者、派遣後輩機仔手到詐欺現場的人,都有黑幫積極與其接觸,並且拉攏他們加入組織。因為目前黑道也面臨年輕組員不足的困境,而這些詐欺界的前輩,正是今後足以率領黑道社會的必備「人才」。

過去任俠團體給人的印象是,「拉攏在社會上難以立足生存的人,提供生活所需,相對地要求他們必須把生命奉戲給家族(組織),但現在的情況是「一般社會難以接納的優秀人才,由黑社會來回收」,可以說相當諷刺。話雖如此,近年政府大力取締任俠團體,亦即反社會勢力的經濟活動。這些優秀的年輕人,憑藉詐欺產業化解了心裡的鬱悶,又因此再度陷入另一種鬱悶中。

若說這一切都是他們自作自受,我還是覺得這個社會對他們實在過於殘酷。

無人關心而面臨絕境的年輕世代

年輕人應該是日本這個國家的重要資產,卻被犯罪組織吸收、消費,即使如此還是有年輕人前撲後繼投入、創立新的組織,而專騙老人的產業也絕對不會消失。

特殊詐欺犯罪在日本跋扈橫行的這十餘年間,我採訪了生存在各個詐欺現場的年輕族群。一開始以為只是「單純在地下社會打工」,並且認為他們是日漸抬頭、窮凶惡極的小鬼;但隨著深入採訪,我開始認為他們是現代日本「必然」出現的產物。

專騙老人這項特殊詐欺犯罪的總受害金額,從二○一四年一月到十一月間,已經高達五百億日圓。然而我覺得比起受害金額,年輕人被逼到必須從事專騙老人的工作,對世間長期性的社會損失反而更大。

當然,並非每個高齡者的經濟條件都那麼優渥,高齡世代當中也存在著貧富差距。世上還是有些高齡者飽受貧窮所苦,詐欺受害者勢必也有人被逼入絕境。然而,今後的三、四十年間,預估將投入專騙老人的年輕機仔手們,無疑是日本社會中珍貴的勞動人口。

「不能搶奪他人財物」、「不能欺騙他人」這種理所當然的道德觀,幾乎已經被破壞殆盡,而年輕族群被逼到這步田地,正是專騙老人的犯罪組織囂張跋扈的原因。若只是一味感嘆世道變得如此可怕,彷彿事不關己,這種態度未免也過於不負責任。

然而,無論如何,若追根究柢來看,在如此世道中,放任年輕人自生自滅、將他們逼入絕境,造成現在日本社會現況的始作俑者,卻正是現在被當成作案目標的高齡者們。

相關書摘 ▶《老人詐欺》:對老人下手不是因為他們好騙,而是坐擁最多財富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老人詐欺:把老人當作目標,不僅是因為老人好騙。更是因為「那個世代」,壟斷最多財富》,光現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鈴木大介
譯者:李建銓

►這本書要談的不是如何防範老人詐欺
本書中,鈴木大介要談的重點自然是近年來在日本越發猖獗的「老人詐欺事件」,但他要談的並不是如何防範——而是為什麼會有專以老人為目標的詐欺事件出現。

是因為老人多半與社會脫節嗎?或是老人較無防備心?鈴木大介認為若是將「老人詐欺」單純視作為犯罪集團針對弱勢者(老年人)的犯罪行為,只是治標,而無法除去問題的根源。

►絕望的社會,選擇走向絕望之路的年輕世代
鈴木大介指出,日本的戰後嬰兒潮可說是獨占大多數的財富,他們的財富也大多是讓自己的家族或是孩子、孫子繼承。孤軍奮戰的年輕世代 ,大多只能在社會上載浮載沉,光是要活下去就已經耗盡全力。

階級流動——幾乎不存在。

鈴木大介認為,這樣的犯罪行為無可寬宥,也絕非正義。但日本社會的缺乏流動性、階級世代延續帶來的絕望感,讓一部分的年輕族群轉而仇視壟斷財富的老人世代。絕望感帶來的仇恨,才是讓這些年輕人拋棄同情與同理心的主要原因;以老人為主要目標的詐欺犯罪,也因此更加猖獗。

(光現)老人詐欺_建檔封面立體封300DPI
Photo Credit: 光現出版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