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大選極具爭議的候選人(上):加伯德為何威脅到民主黨建制派與主流媒體?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於主流媒體而言,桑德斯以及加伯德代表著「川普式的不確定性」,以及極端左派的影子。更大層面的來看,桑德斯及加伯德象徵著反建制派的勢力,威脅到了統治階層,以及主流媒體所賴以為生的既有秩序。
文:張宸邦(法國巴黎政治學院歐美關係研究,曾任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報社專欄作家)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剩下460天,民主黨第二場辯論大會於當地7月31日晚間落幕。與前一場相比,此次辯論會並無增添辯論深度,除了拜登(Joe Biden)尷尬地背錯稿與父權主義式地對哈里斯(Kamala Harris)說話引發討論外,主持人嚴格的時間管控遭受批評,候選人們含糊的應對則使選民摸不著頭緒。然而充滿爭議性的眾議院議員圖茜.加伯德(Tulsi Gabbard)意外成了網路上討論的焦點,究竟這位亞裔參選人如何成為建制派(The Establishment)以及主流媒體頭痛的人物呢?
圖茜.加伯德,反戰的軍人
加伯德年僅38歲,為第二年輕參選人,僅次於37歲的南灣市長皮特.布塔加智(Pete Buttigieg),與年紀最大的參選人邁克.格拉韋爾(Mike Gravel)年齡則相差整整半世紀之多。目前代表夏威夷為美國眾議院議員,父母來自美屬薩摩亞(American Samoa),生下圖茜後不久,舉家搬遷至夏威夷。
加伯德首次獲得全國選民關注,是在2016年主動放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的副主席一職,並公開支持當時尋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當時一則助選短片中,加伯德表示桑德斯了解戰爭所帶來巨大的成本,因而反對伊拉克戰爭;她相信桑德斯將把美國政府長期浪費在政權顛覆戰爭(Regime Change War)上兆的花費,轉而投資在社區、健保、教育以及環境等民主黨應該在乎的領域上。

三年後的今天,加伯德看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違背競選諾言,並未減少美國的干涉主義式(Interventionist)軍事活動,從支持以色列納坦尼雅胡(Netanyahu)政權對巴勒斯坦人的迫害、大量銷售軍武至沙烏地阿拉伯供其在葉門展開種族屠殺的行動、片面退出伊朗核協定(Iran nuclear deal),到透過經濟制裁直接干涉委內瑞拉內政等等。在桑德斯表態前,她決定親自出來參選,並主打反戰議題。
「身為夏威夷陸軍國民衛隊(Army National Guard)的一員,且曾身在伊拉克戰爭的前線,我了解戰爭帶來巨大的成本,無論是對美國國民而言,抑或對於他國人民來說,都是一種長期的煎熬……。是時候我們所有人站起來反抗貪婪的軍工複合體(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以及喜好永久戰爭、自私的政治人物。」在一群夏威夷支持者的見證下,圖茜.加伯德的總統競選之旅伴隨著夏威夷溫煦的風靜悄悄地展開。
造成全美都在Google加伯德的那一刻
在六月舉行的第一場辯論中,前加州總檢察長、現任參議院議員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靠著個人故事的敘述以及尖銳的質問前副總統拜登有關他曾反對學童混合就讀接送計畫(desegregation busing),博得群眾一片好感,並取得8.7個百分點的支持度成長。
然而此次辯論會中,加伯德毫不留情地揭露哈里斯在擔任加州總檢察長(Attorney General)時的種種惡行。「她以違法使用大麻為由讓1,500人身陷囹圄,而被問到自己是否使用過大麻,則嘻笑以對,」加伯德緊接著說「她違法將囚犯留在監獄裡,即使他們已經服滿刑期,只為了要壓榨他們成便宜的勞工。」最後,在一陣騷動夾雜著歡呼聲中,加伯德冷靜地說:「無辜的人成為死囚,只因為妳不願意公開能洗脫他們罪名的證據,直到法院下令妳公開。」
Following the last two debates, Tulsi has spiked to #1 in Google Trends, showing America is hungry for her message of ending wasteful wars and the nuclear arms race. Join us to ensure she makes the donation requirement for the September debate #DemDebate https://t.co/pcTHp1M8ei pic.twitter.com/x4FS7oVK5P
— Tulsi Gabbard (@TulsiGabbard) August 1, 2019
第二場辯論後,全美國都在搜尋「圖茜.加伯德」這個名字,儘管主流媒體一再冷落這位來自夏威夷的眾議員,加伯德的網路聲量仍在辯論會後無人能及。根據主流媒體民調統計,加伯德的支持度目前只落在1.3%,屬於倒數位置;並且只獲得10.6分鐘的辯論時間配給,遠遠不足拜登的21.2分鐘以及哈里斯的17.7分鐘(註:平均時間為12.4分鐘)。
建制派口中的「叛徒」以及主流媒體的眼中釘
所以究竟為什麼聲量僅限於夏威夷,及美國社群網站上的加伯德能為建制派以及主流媒體帶來威脅呢?
支持加伯德聲音主要源自於一些獨立且小眾的YouTube頻道、推特(Twitter)用戶,這些人大多在三年前是支持桑德斯(有一些仍支持著),因為感念加伯德在三年前義氣相挺,力抗以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為首的民主黨建制派,同時認同加伯德所秉持的理念,決定力挺。這同時展現了加伯德與桑德斯的支持者其實重疊性較高,而這些YouTuber、Podcasting主持人、推特用戶,對於民主黨過去三、四十年選擇的「新自由主義」路線積怨已久,渴望一位不被大財團、軍工複合體收買,且願意停止濫用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真正走出同溫層與意見相左的共和黨支持者對話的政治人物。
然而,對於建制派支持者而言,桑德斯和加伯德是背叛民主黨的叛徒,他們與他們的支持者是造成川普掌權的主要原因。2016年的低投票率(55.5%)很大部分歸咎於這些桑德斯選民不願意出來支持希拉蕊,而加伯德甚至為了桑德斯辭掉權高位重的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一職,象徵一種不團結的表現。
Tags: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