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談品牌命名策略

從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談品牌命名策略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很多人都想組黨,也很多人真的組黨,但若拋開政治,從品牌經營的角度來看,這些人都沒有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這麼具有話題性,柯掌握話題行銷自己的能力,確實不容小覷。

文:汪志堅(國立台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教授)

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於2019年8月6日舉行創黨成立大會,柯文哲在台灣政壇是個獨樹風格的政治人物,擁有廣大的年輕選民支持者。他的一舉一行,自然引起各界重視。而台灣民眾黨的名稱「撞名」1927年日本統治時期由蔣渭水、林獻堂等人所領導的同名政黨,引發注目。

將新政黨取名為「台灣民眾黨」,並非無意的巧合,而是刻意為之,而柯文哲將創黨大會訂在8月6日,這天不但是他的60歲生日,也是蔣渭水生日,也是蔣渭水逝世紀念日(忌日)的隔一天。整個來說,新政黨想要連結到蔣渭水台灣民眾黨的企圖非常明顯。

柯文哲與蔣渭水都是醫師,生日恰好相同,而台灣民眾黨是日本統治下成立的第一個政黨,因此,柯文哲選擇台灣民眾黨作為黨名,背後的考量非常容易理解。不過,因為蔣渭水是台灣民主運動的前輩,許多文史工作者對於柯文哲這種沾蔣渭水光的作法,提出一些異議。但法條上找不到可以禁止柯文哲取此黨名的明文規定,柯文哲的台灣民眾黨還是成立了。

台灣民眾黨創黨大會 友人贈柯文哲上醫醫國卷軸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柯文哲成立新政黨,必然有其理想與抱負,而柯文哲支持者眾多,新政黨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這些,留待政治觀察家慢慢討論。這雖然是個政治新聞,不過,這也是個品牌命名的有趣案例,可以從品牌策略的角度,來加以討論。我們不妨暫時拋開政治,放輕鬆一點,從品牌經營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嚴肅的案子。

歷史上的朝代名稱重複,是種獲取政治資本的方式

講一下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名稱重複,或許就可以知道這些命名重複的問題,絕非柯文哲的專利。

最典型的例子,是劉備的蜀漢。請大家別弄錯了,劉備的朝代名稱是「漢」,而不是「蜀漢」,那是歷史學家幫忙取的名子。劉備建國的朝代名稱就是「漢」,以宣稱其承襲劉邦所創建之漢朝的大統,「漢」這個朝代名稱,在五代十國時期被用過三次:後漢、北漢、南漢,這三個國家的國號也都是「漢」,後、北、南也都是歷史學家加上去的,而不是國名真的有這樣的標注。

對於知名度較低的政權來說,撞名有話題性,可以某種程度的磨蹭前人的知名度(品牌權益)。舉例來說,劉備的蜀漢,使用漢朝的品牌名稱,且自稱血統純正,是劉皇叔、中山靖王之後,在古代民智未開的時代,確實可為自己創造一些神話傳奇色彩,增添一些政治資本。

一個國家使用先前已用過個品牌名稱(國名),某種程度下可以移轉前人的光環,這也是漢、唐、周、魏這樣的品牌名稱(國名)不斷被使用的原因。

當然,繼承前人光環之後,也可能發揚光大。舉例來說,「宋」這個國名在春秋時期、南北朝時期都被用過,五代時期的最後一個朝代「周」之後的趙匡胤,一樣選擇「宋」這個國名。趙匡胤選擇「宋」做為國號,應該跟他擔任宋州節度使有關。

不過這個宋朝,國祚卻擺脫五代的短命宿命,壽命遠勝於五代時期的梁、唐、晉、漢、周,而是成為一個富裕的宋代(北宋+南宋)。雖然從國防的角度來說,宋朝被史學家稱為積弱不振,但比起朝代壽命極短的五代時期,趙匡胤的宋朝是明顯好多了。

不過,品牌除了有權益,也會有包袱。舊的朝代總是有些貪瀆腐敗,否則原本朝代也不會滅亡!磨蹭別人的品牌名稱,格局總是不夠大。因此,很多朝代取了完全不同的國名,例如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些新的品牌名稱,各有其獨特的意義,元朝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有大、首之意。明朝取黑暗過去、光明到來之意;清朝的國名來源有不同說法;中華民國的「民」,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共和」的意思,也是非常清楚,就是彰顯以民為主體的訴求。

台灣民眾黨這樣的黨名,可以立即搶佔版面

柯文哲選擇使用台灣民眾黨這樣的黨名,可以獲得什麼好處呢?第一個好處當然是與蔣渭水的台灣民眾黨做出連結,光是柯文哲與蔣渭水同一天生日、同為醫師、同樣的黨名,就可以為柯文哲賺來很多新聞版面。對於一個新品牌來說,如何搶佔消費者的目光,是品牌經營的第一要務。

行銷課本都會用AIDA模型來解釋行銷溝通的過程,AIDA分別是Attention(注意)、Interest(感興趣)、 Desire(渴望)、Action(行動),也就是說,行銷溝通的第一個步驟,是吸引注意。如果沒有吸引到消費者注意,很難繼續下一步的溝通。很多廣告主也將廣告預算花在Attention(讓消費者注意)的這個階段。

柯文哲選了台灣民眾黨,引發眾人討論,幾乎不花錢,卻佔盡媒體版面,這在行銷上立刻成功了一半,而這樣的黨名,又傳達了哪些訊息呢?

品牌名稱是一種自我定位,取什麼樣的名子,就代表想要往什麼方向去定位。一個產品想要訴求年輕,就會取個感覺青春洋溢的名子。一個產品想要訴求氣質高雅,就會取一個高貴典雅的品牌名稱。

台灣民眾黨這個黨名,基本上是名詞複合字:台灣+民眾,這樣的名子,想要強調台灣的主體,也想要強調民眾。柯文哲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容易被做文章,因此取名台灣,立刻碰觸中國大陸的敏感神經。畢竟,目前的主流政黨中,黨名分別是: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時代力量、親民黨、新黨,沒有一個主流政黨掛上台灣的黨名。有掛台灣名稱的,是政治立場明確的台灣團結聯盟(台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