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魔王的急診室》:驗孕報告為陽性,但「連男朋友都沒有」的少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小時後,報告出爐:β-HCG竟高達兩萬以上。莊醫師奇怪地說:「學長,這樣看來,病人不但懷孕了,而且好幾週了呀!」劉醫師也覺得很納悶……「看樣子,我們終於遇到聖母瑪利亞了!」
文:畢人龍
醫療界的聖母瑪利亞
「24歲女性,下腹痛兩天了,有陰道出血,沒有吐沒有拉,從鄰近友院轉來的,說是月經痛。他們處理過了,但病人還是嚴重腹痛,所以轉來我們醫院。」
第一年的住院醫師莊楨德,拿著病歷,畢恭畢敬地向主治醫師劉禪報告一位新來病人的狀況。
劉醫師皺著眉頭說:「有驗EIA(註一)嗎?」
莊醫師愣了一下說:「友院那邊說有會診過婦產科,沒提到有懷孕啊!」
「年輕女性,千萬記得都例行性的要驗,尤其這種有下體出血的。」劉醫師特別叮囑。
過了一會,EIA報告出來是陽性。
莊醫師喜孜孜地跟劉醫師說:「學長,真的是陽性耶!」
「那我們去跟病人解釋一下,並會診婦產科。」
劉醫師帶著一名護理師到病床前跟病人說明檢驗報告……
「我們幫妳驗孕,結果是陽性,表示妳懷孕了!」
「啊~~怎麼會!?」病人驚呼一聲。
一旁的媽媽也說:「對啊,怎麼可能?她連男朋友都沒有呀!」
劉醫師愣了一下,說道:「嗯……檢查報告也許會有一些誤差。我們會診婦科醫師看一下好了。
待婦科醫師會診完,只說子宮內有血塊,卻沒有看到胚胎,便要求檢驗血液中的β-HCG(註二)。
一小時後,報告出爐:β-HCG竟高達兩萬以上。
莊醫師奇怪地說:「學長,這樣看來,病人不但懷孕了,而且好幾週了呀!」
劉醫師也覺得很納悶……「看樣子,我們終於遇到聖母瑪利亞了!」
想到當年,聖母瑪利亞未婚生子被視為宗教奇蹟,劉醫師心中竟有一絲絲興奮──現實生活中真的有聖母瑪利亞?
在婦科醫師的建議下,將病人留在急診室觀察出血狀況,預計6小時後再檢驗一次血紅素以及血中的β-HCG。
不料,過了半小時,護理師小莉來找劉醫師,囁嚅地說:「劉醫師,那個病人是我的國中同學;剛剛她趁她媽媽去幫她買衛生棉墊的時候,跟我說她懷孕快7週了,5天前開始吃RU486(註三),所以這兩天開始在……嗯,你知道的……可是,她拜託請你不要在她媽媽面前說。」
「我就說嘛~~」劉醫師欣慰地長呼一口氣,「還裝什麼聖女貞德!她一直不肯說明真相,害我們如墜五里霧中,覺得不可思議!」
「難怪婦科醫師也沒看到胚胎,原來是流掉了!」一旁的莊醫師接著說:「學長,如果病人堅持不承認有性行為,我們怎麼辦?」
劉醫師聳聳肩,說道:「病人如果堅持否認,而我們又沒看到胚胎,就只能先症狀治療,觀察出血狀況及監測血壓變化;必要時,幫她打止血針和輸血,沒有別的方法。」
「那~~接下來,我們要怎麼跟病人和家屬解釋啊?」
「病人終究是要面對她父母的,但我們不必開第一炮。先打電話知會婦科醫師,不用等6小時了,提前請婦科醫師再看一次,看看是不是直接幫她做D&C(子宮刮除術),再由婦科醫師來跟家長談。」
這場聖母瑪利亞風波略微底定,劉醫師吁了一口氣說:「醫療上偶爾有奇蹟,但要說神蹟,那真是見鬼了!呿~~」
說完,拿出掛在胸前的小小十字架,放在嘴上親吻一下,口中念著:「哈利路亞~~」然後再小心地將十字架放回胸前,搖搖頭,繼續看下一個病人……
註釋
- EIA:Enzyme immunoassay酵素免疫測定法,是利用抗原抗體的特定鍵結方式來檢測檢體;在婦產科方面,便是用來驗孕。
- ß-HCG: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人類絨毛膜激素。懷孕時,血中此激素會迅速上升,有時候可以從抽血數據中,大略猜出懷孕的週數。
- RU-486是墮胎藥,通常建議在懷孕7周內服用。因為有其副作用,所以必須在合格婦產科醫師的處方下才能使用。
相關書摘 ►《老魔王的急診室》:普悠瑪翻覆的那天,我在急診室上夜班
書籍介紹
《老魔王的急診室:急診醫師面對生老病死,以人性為出發點的魔宮寓》,凱信企管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畢人龍
老魔王的急診室裡,除了藥水味兒,更不時彌漫著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兒!
在急診工作長達20年的作者,在文字裡化身為老魔王,以輕鬆幽默戲謔的的文字風格,帶領我們一窺台灣急診室最寫實的奇景怪象;不論是正經、荒誕的情節,其生動的敘述,都讓人身歷其境,也讓閱讀者時而動容、自省、反思,時而讓人忍不住噗哧一笑,更能從中吸收衛教常識……打開書本,保證你停不下來!
現在,就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覽第一線急救人員的工作現場與人性百態~~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