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撙節勢力歐洲延燒 西班牙「我們可以黨」10萬人街頭示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希臘「激進左派聯盟」(Syriza)上周在國會勝選後,西國左翼「我們可以黨」大受鼓舞,希望在11月國會大選複製Syriza的成績,贏得勝利。
蘋果報導,西班牙新興政黨「我們可以」(Podemos)1月31日在馬德里舉行反撙節示威,吸引至少10萬人參加,大批群眾從馬德里市政廳走到太陽門廣場,沿途高喊「是的,我們可以」,手上標語寫著「改變就趁現在」。該黨領導人伊格雷西亞斯(Pablo Iglesias)批評政府只會削減支出,無視民眾失業痛苦,惟有換黨執政才能改變現狀。
(相關報導:西班牙青年世代覺醒 「我們可以」黨進軍國會顛覆傳統兩大黨)
去年初才剛成立的「我們可以黨」, 5月就在歐洲議會選舉中一舉拿下5個席次;面對今年底西班牙國會大選,民調支持度也持續領先。伊格雷西亞斯矢言,將以推動西班牙債務重整為目標,並譴責執政的人民黨「以撙節為名的騙局」羞辱整個國家。
中時報導,這是「我們可以黨」迄今號召的最大規模示威活動,主辦單位估計有30萬人響應號召,警方估計約10萬人參與遊行。希臘「激進左派聯盟」(Syriza)上周在國會勝選後,西國左翼「我們可以黨」大受鼓舞,希望在11月國會大選複製Syriza的成績,贏得勝利。
「我們可以黨」領袖伊格雷西亞斯以希臘語和西班牙語告訴支持者:「改變之風正在歐洲吹起。」現年僅36歲,紮馬尾、曾在大學擔任教授的伊格雷西亞斯說:「我們懷抱夢想,但是嚴肅對待。希臘6天來的成就,超過許多政府多年來的政績。」
在西國2011年「憤怒者」抗議運動中,要求政治攻革的人潮擠爆各大廣場,進而催生「我們可以黨」。該黨主張阻止獲利企業開除員工、推動完整的國營健保系統,並大舉調高最低工資。
蘋果報導,在過去數年的經濟危機中,西班牙公共債務倍增至1兆歐元(1.14兆美元),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接近100%。而2012年曾歷經債務重整、得以免除部分負債的希臘,目前負債佔GDP比仍高達175%。這令外界開始擔心,西班牙是否將成為下個希臘。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反撙節大旗的黨派勢力在歐洲各地竄起,恐將使歐洲既有政治秩序面臨挑戰。不過,在德國及歐洲央行相繼表露強硬態度後,希臘新任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顯然有所軟化,於上周六發表聲明強調將會清償積欠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債務,並盡快與提供金融援助的歐元區債權國達成相關協議。
環球時報報導,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在希臘大選前撰寫的一份報告稱,反外來移民、緊縮政策和民粹主義政黨在歐洲越來越受歡迎,希臘激進左翼聯盟一旦成功組閣執政,將成為歐洲各地發生政治動蕩的催化劑。2015年是歐洲一個重要「大選年」,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希臘、波蘭、葡萄牙都進行議會大選;英國、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則將迎來地區性選舉。
「希臘向左轉,歐洲向右轉」,美國彭博社稱,生活每況愈下的希臘選民把選票投給了拒絕執行緊縮政策的極左翼政黨,在歐洲其他國家,同樣對生活感到灰心的選民也會把選票投給持極端主張的黨派,只不過他們選擇的是極右翼勢力,因為在其他國家極左勢力遠沒有極右勢力強大。「經濟越糟糕,極端政治勢力越是受歡迎,因為選民已經厭倦了溫和黨派不溫不火的政策。」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