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反送中」是美國的陰謀,那我們來算算CIA要花多少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這一陰謀論在國際上一面倒被視為大笑話,台灣仍有不少親中、媚中政客信其為真或睜眼說瞎話,這個陰謀論如果真有其事,只能說美國對香港的力挺真是情至義盡,足讓反送中的香港人對川普感激涕零。
香港反送中運動從6月全面引燃至今已經兩個月,儼然成為香港淪入中國統治以來最大的反抗潮,數百萬香港人上了街頭,在「復興香港、時代革命」這樣以往被視為港獨禁忌的口號帶領下,於瀰漫催淚瓦斯的香港四處街頭越喊越響、越戰越勇。
中共官方以降親中勢力至今最喜歡掛在嘴邊的,就是反送中運動背後有「國際勢力操控」。中國官媒、親共媒體、網軍、五毛們不斷製造陰謀論稱遊行人士中有「CIA」(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務,連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都在記者會上拋出香港遊行隊伍中出現了「不少美國人的面孔」影射說法,結果馬上引來一堆駐香港的國際記者跳出來嘲諷地炫耀他們「一夜間變成CIA了」!
雖說這陰謀論在香港、台灣、國際社會上絕大多數人來看都是笑話,不過基於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科學精神,加上筆者時間太多閒著沒事做,我們倒也不妨順著這個陰謀論的邏輯,計算一下作為自由民主燈塔的美國CIA,為了資助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付出了多少成本。
首先,要計算CIA請「走路工」的開銷,總要先知道「動員」的人數吧?反送中運動幾個月來,依據關注香港社會運動的獨立作者江松澗製作並發放在英文推特的列表中可以看出,從3月31日的「民間人權陣線」發動了1.2萬人的遊行以來,直到8月8日已有42場各式集會、遊行、抗爭活動,共有577萬8621人次參加!
Over past 4 days, there've been 11 demonstrations in #HK involving tens of thousands. Unfortunately, only 2 had crowd counts. Pls let me know of any crowd counts I've missed. As it stands, since #June9, 54 demonstrations of 5,779,121 demonstrators. https://t.co/5HGzAbuMhS pic.twitter.com/M4wyAOhfAA
— Kong Tsung-gan / 江松澗 (@KongTsungGan) 2019年8月13日
其中規模最可觀的,當然是6月9日還有6月16日的反送中大遊行,兩次分別吸引了100萬人和200萬人參加!總部遠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CIA可以一天內在地球另一端發動200萬人上街,等於三個美國首都華府的人口數,動員能力令人嘆為觀止,果然是CIA才辦得到!
但既然是走路工就一定要發錢,CIA可能給每個香港反送中遊行者多少錢呢?這個筆者沒有確切答案,華春瑩沒有說、AIT不會理我、CIA當然更不會說,不過從筆者收集的大量瀰漫在中國官媒、附屬官媒、五毛粉專、網紅、微博、微信群的假訊息和謠言來看,他們大多相信的數字是3000港幣之間(約1.2萬台幣、400美元)。
這數字相較台灣選舉造勢時動員的走路工普遍拿1000、2000台幣,的確是非常的高!不過想想也合理,香港人均收入是台灣兩倍,而且台灣走路工是去打混吃便當滑手機的,香港這些群眾上街去與港警火線抗爭、冒著吸催淚彈、被警棍毆打、甚至被布袋彈射穿眼睛的風險,想必要比台灣高許多錢才能吸引人,姑且先假設這個數字來推算。
5778621×3000=17335863000
走路工外還要考慮裝備費用,台灣選舉造勢請走路工也要發放旗子、扇子、螢光筆等,都是一大筆開銷。香港反送中群眾除了基本的海報、傳單、印刷物,每天上街更是得跟港警「槓上」,「標準配備」黑衣、雨傘、黃色工地頭盔外,與催淚彈博鬥需要專業的護目鏡、賣到全港缺貨的3M防毒面具、濾毒罐等,高級抗爭者還需要護膝、盾牌、彈弓等等。由於裝備價錢不一很難計算,姑且假設平均一個走路工拿1000港幣(約4000台幣、或150美元)的材料加治裝費好了。
5778621×1000=5778621000
17335863000+5778621000=23114484000
換句話說,兩個多月來CIA為了發放577萬人次的「走路工」加上裝備,就燒掉了231億港幣、相當於30億美元、924億台幣!
不過這當然不會是全部開銷,畢竟發走路工的人也要拿薪水、也要吃便當(漢堡),動輒動員百萬人,想必需要大量工作人員:CIA的「特務」。從筆者在台灣辦活動和觀察選舉造勢的經驗來看,動員200、300個群眾就最少需要一名組織人員或志工。而CIA特務不只要發「走路工」,還要帶頭喊口號、插美國國旗、扮演美國隊長的角色,特務與群眾比想必不會低於1:100。也就是說,每100個反送中走路工,就要有一個CIA特務帶頭。
5778621÷100=57786
推算過去兩三個月之間,美國CIA派遣了5萬7786人次的特務到香港!既然是CIA全職的特務,又是各個身懷絕技的專業人士,除了固定薪水外,當然少不了出差費、加班費、工作危險加給等等。這個要怎麼科學計算呢?
機票部分就簡單假設華府飛到香港來回一趟平均1000美元(假設只坐經濟艙)。住宿和餐食費可參考美國國務院的員工海外出差支給表,香港一天最高為飯店355美元、餐食加雜費一天最高180美元,一天最高可領535美元,一次任務假設進行三天,約1500美元。一個特務出差到香港每次至少要2500美元的基本出差費。
不過既然是CIA出任務,總要配備些007電影裡常看到的裝備,會爆炸的筆、會電人的手機之類吧?而且隨時會有被港警催淚彈迷昏、警棍敲破腦袋、甚至被逮捕起來當美國間諜「送中」的風險,想必美國政府也替這些特務們多付了危險工作地區保險、甚至戰爭保險。這些筆者無從準確計算,就粗糙估計秘密道具加保險費每人每次為2500美元好了。要送一個CIA特務到香港出差一次,美國納稅人就要付出至少5000美元(15萬台幣)。
57786×5000=288930000
2億8893萬美元等於21億6697萬5000港幣、或86億6790萬台幣。走路工加特務出差費加起來,CIA至少花了32億8893萬美元、換算為258億707萬9607港幣、或1028億6828萬1665台幣。
最新發展:
-
希望「祖國」成功:美國前中情局幹員轉當中國間諜被捕,最重可判無期徒刑 3年前
-
香港警隊形象崩壞之大,猶如絕地武士一瞬間變成黑武士 3年前
-
即使黑警夾擊日漸強硬,香港「勇武」抗爭之路未盡 3年前
-
香港反送中:「一國兩制實踐困境」與「經濟社會」的反撲 4年前
-
香港《緊急法》:無濟於事的弦上之箭 4年前
-
和外國朋友討論「香港反送中」時,可以用到的英文 4年前
-
「後物質主義」看香港反送中:走上世界第一房價的街頭,不分老中青 4年前
-
現在的中國共產黨,與72年前的中國國民黨在意象上產生連結 4年前
-
中共想用「傑出的一手」把香港變貿易戰棋子,反讓川普逮到機會 4年前
-
中共想把香港變貿易戰棋子,反讓特朗普把握機會 4年前
-
與其「攬炒」或「玉石俱焚」,不如重啟政改為香港解困 4年前
-
從「掌上明珠」到「性命自顧」——香港歷史時刻的觀察 4年前
-
上萬武警集結深圳,與香港僅隔9公里,武警跟解放軍有什麼差別? 4年前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