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阿波羅》:阿波羅11號任務徽章與白頭海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個出眾的徽章描繪的是一隻白頭海鵰,牠不僅是美國國鳥,也代表了本次任務登月艙的名字老鷹號(Eagle)。牠的爪子抓著一個傳統的和平象徵:橄欖枝。
文:蒂索.繆爾-哈莫尼(Teasel Muir-Harmony)
阿波羅11號任務徽章
- 時間:1969年
- 製造者:歐文斯-科寧玻璃纖維公司(Owens-Corning Fiberglass)
- 來源:美國俄亥俄州托雷多(Toledo)
- 材料:白色貝他布,上有阿波羅11號任務徽章絹印
- 尺寸:22.5 平方公分
阿波羅11號指揮艙駕駛麥可・柯林斯在設計任務徽章時,很清楚其中可能含有的象徵性意義和歷史重要性。這個徽章不只會佩掛在阿波羅11號任務的飛行衣、救援回收服和夾克上,還會成為這次任務的「品牌識別」 符號,出現在紀念品、報紙及世界各地的宣傳用物資上。這個出眾的徽章描繪的是一隻白頭海鵰,牠不僅是美國國鳥,也代表了本次任務登月艙的名字老鷹號(Eagle)。牠的爪子抓著一個傳統的和平象徵:橄欖枝。
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NASA太空人就自己設計任務徽章。第一個徽章是在1965年為雙子星5號任務 設計的,繪有一部科內斯托加式篷車(Conestoga wagon),表現太空探索的開拓精神。太空人高登・庫柏(Gordon Cooper)提議加上標語「不待8天就等死」(8 Days or Bust),呼應傳統西部拓荒口號「不到加州就等死」(California or Bust),同時強調任務的時間之長。NASA否決了標語,不過核准了其他設計。
到了設計阿波羅11號的徽章時,組員決定不要像之前的任務一樣加上自己的名字。柯林斯後來解釋:「我們不想露出我們三個人的名字,因為我們希望這個設計能夠代表為月球登陸奉獻心力的每個人,有資格放名字上來的人可能好幾千個。」所以這個設計會是「象徵性的,而非說明性的。」
他們也討論任務編號該如何呈現在徽章上。柯林斯在第一個版本上,把11(eleven)的英文字母拼出來。同行組員尼爾・阿姆斯壯反對這個設計,指出用數字11,非英語系國家的人可以更容易了解。而太空人吉姆・洛維爾提議把美國國鳥白頭海鵰當作主題,放在徽章中央,於是柯林斯翻閱一本國家地理出版的圖書《北美洲的水域、獵物和獵鳥》(Water, Prey, and Game Birds of North America)尋找靈感。他用一張半透明的薄紙描下白頭海鵰的輪廓。柯林斯又在展翅的白頭海鵰下方加入月球的隕石坑,地球則成為遠方的背景。阿波羅11號任務的一位模擬器教練湯姆・威爾森(Tom Wilson)看到草稿時,建議加入一條橄欖枝,象徵任務的和平本質。柯林斯贊同,就在白頭海鵰的喙上畫了一根橄欖枝。

當時的載人太空船中心(Manned Spacecraft Center)主任羅伯特・吉爾魯斯(Robert Gilruth)否決了這張初稿,要他們把白頭海鵰改成比較不兇狠的模樣。於是柯林斯把橄欖枝從喙部移到爪子上。雖然NASA官員對這個更動已經滿意了,柯林斯卻覺得白頭海鵰看起來「不太舒服」,說他希望白頭海鵰「在降落之前記得把橄欖枝扔掉。」
徽章上的地球圖像嚴格來說是不正確的。從月球表面看起來,地球的確像是懸掛在黑暗外太空中的藍色彈珠,不過陰影應該落在地球底部,而不是圖中描繪的左側。這個錯誤在柯林斯的第一次提交的稿子上就已經存在,且一直沒有更正。
阿波羅所有任務的成員都與「A-B徽章」(A-B Emblem)合作,設計和製作徽章。這是一家位於北卡羅來納州威佛爾維(Weaverville)的公司,和太空總署的合作始於1961年那個後來被戲稱為「肉丸」的NASA標誌。每次任務的指揮官都要飛到北卡羅來納,和A-B徽章的設計師討論溝通,設計師再用比例尺和放大機,把徽章圖樣放大六倍。下一步是為刺繡時每一針的位置做記號,然後這張圖樣會送入一臺打孔機,布料由機器打好孔後,再送入一臺瑞士刺繡機。然後每塊布質徽章分別裁開,最後再以雙反面針織針法縫起布邊。
月球漫步用的太空衣上的徽章沒有使用刺繡,而是用絹印的方式把圖形印製到防火的貝他布上,再縫上太空衣。NASA徽章和任務徽章從兩側夾著太空人的名牌,位於太空衣的胸口,左肩裝飾著美國國旗。因為NASA的組員與熱系統小組(Crew and Thermal System Division)通常都在接近發射日期時才會送出任務徽章,因此徽章通常是手縫到服裝上的。縫製時使用彎曲的縫針,避免刺穿太空衣的隔熱層。而縫徽章的,又是為此次任務貢獻心力的數以千計無名英雄之一。
背景故事:阿波羅任務徽章
為各個單位或計畫設計徽章是一種軍方傳統,在1960年代中期被帶入民間太空計畫。NASA署長詹姆斯・韋伯把設計徽章的責任交付給參與飛行的成員。每一個設計都具有高度象徵性,表現出成員的目標、特定任務,有時甚至加入太空人的幽默感。
阿波羅1號:艾爾・史蒂文斯(Al Stevens)為1967年的任務設計了這個徽章,主題是翱翔於卡納維拉角上方的阿波羅太空船,但這次任務因為系統測試時失火,未能成行。
阿波羅7號:根據瓦特・康寧漢(Walter Cunningham)所說,他們的原始設計是一艘名叫鳳凰號(Phoenix)的太空船「從火球裡升起」。
阿波羅8號:出自吉姆・洛維爾的設計,形狀就像指揮艙,也像阿波羅(Apollo)的首字母A,用8字型代表任務編號,同時也代表飛行路徑。
Tags: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