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被批評的勇氣》:職場的評判與健康——基層比CEO更容易得心臟病

《被批評的勇氣》:職場的評判與健康——基層比CEO更容易得心臟病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旦提供人們非常基本的生活需求,能決定身心健康的,絕大部分就是我們在社會階層組織中身處的位置。地位愈高,我們就愈能免受疾病侵犯;地位愈低,我們承受生病與壽命縮短的風險愈高。

文:泰莉・艾普特(Terri Apter)

職場中的性別偏見

無論是訝異於費麗有能力採取萬無一失對策的主管,還是忽略雪倫對職場貢獻的上司,都可能不會認為自己存有偏見。主管可能從來不會說:「我認為女人的工作不如男人的有價值。」但總會在不知不覺中,洩漏無意識的偏見。

有個方法可以一瞥根深柢固的偏見,就是透過一系列名為「內隱聯結測驗」(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通常簡稱為IAT)的題組來檢測。測驗會量測我們把某些(無論正面或負面)特性與人物類型聯想在一起的速度。這項測驗一再且經常令參與者吃驚,它揭露出一個群體對另一個群體的偏見(例如:男人對女人、白種人對黑種人、亞洲人對白種人,或有魅力的人對不起眼的人所抱持的偏見)。

內隱聯結測驗中最常見的題組,就是發現職場中的性別偏見。題組是以受測人將女性和男性聯想到特定角色與能力的速度來測驗。結果顯示,大部分的人(不論男女)仍然將女人與支援性、培育的角色更密切地聯想在一起,而對男人的聯想則與事業、領導力和權力較緊密相關。即使我們帶著誠摯的善意試圖克服偏見,但它往往銘刻於心、未曾被意識到,但其實很活躍。

女人之所以在職場上會有較難熬的時刻,並不是她們對批評特別敏感;因為管理者(不論是男性或女性)都會有意識地評判女人的能力較不如男人,所以這不會是起因。原因也並非女人缺乏野心或勇氣。較常見的原因是不管女人或男人,都會較慢留意到女性工作表現上的強項和影響力。這是由於男女對他人的能力與潛力上的評判,實在是太常根據內隱偏見的緣故。雇主較可能忽略女人對團隊成就的貢獻,更可能視她為支援配角,而且不太可能會關注她表達的想法。這勢必會影響雇主對讚美和責備的分撥。

偏見為何會留下來?

偏見在人的評判上能取得這樣的立足點有個原因,就是它把持了基本且通常有用的學習機制。人的心智吸收資訊是透過基模(schema)──也就是有效處理與組織經驗的模式。心智基模(mental schema)會針對預期的事物預先封裝資訊。少了基模,我們或許在辨識像是桌子、椅子或鉛筆之類的平常事物上,效率會遠遠低落許多。基模也有助於我們與人互動,這時針對別人可能說的話、做的事,我們會去提取大腦儲存的反應與期待的記憶。儘管如此,當基模幫我們遊走於社交世界時,封裝於基模內的關聯性也會使我們的評判有偏見。

心理學家寇德麗雅・范恩將心智基模比喻成擠成一團取暖睡覺的小狗;當一隻小狗醒來,其他小狗也會蠢蠢欲動,然後開始四處竄動。同樣的,從我們本身的經歷、接觸其他人的觀點,以及在文章、電影和書籍中接收到的文化表徵等日積月累的關聯性,全部會一起醒來。提及特定族群的人(無論是女人、亞洲人、同性戀者、基督徒、猶太人或回教徒),就會攪動其他與這些族群有關的集結資訊。即使我們覺得自己以全新和公平的眼光看待單獨個體,但有些刻板印象的關聯性(不是正面肯定,就是負面否定),很可能在大腦忙於解讀與評判人的艱難工作時,突然紛紛湧現。

人往往認為偏見(通常是在別人的心智中)是固定不變,而且與自身融合為一體的。但其實一絲絲暗示,就可能引發偏見,在平常很公平的心智上,產生瞬間的偏見。舉例來說,透過看富有魅力的模特兒照片,會讓人更注意到女人的身體表徵。看到廣告中的女人舉止像無腦花瓶一樣,會讓我們往下修正對女人智商的期待。同理,接觸的是女性領導者的圖像,比較容易使我們將女人與領導特質聯想在一起。抓住與揭露偏見的難度特別高,因為偏見會不斷變形。但無論它是何種樣貌,都會影響人的正面肯定與負面否定的評判。

職場中的內隱偏見與施恩於人的讚美

四十九歲的蜜雪兒想跟一家工程顧問公司合作,在過程中,她體驗到偏見與帶偏見的評判如何擺盪不定,在他們大聲咆哮的前一刻瞬間沉默。她解釋道:「大多數的合夥人和顧客都很熱情友好,而且會給予支持。因為女人始終是工程界的異類,所以『有時候』我也很吃香。當我大顯身手,再加上我的成果或許看起來比較好時,就會出現議論聲,大家都會驚訝我竟然能做到。但其他無意義的事還是會繼續上演,真的搞得我筋疲力盡。有些老派的男人覺得他們必須對女子獻勤周到。當我走進第一場面試時,這種古板守舊的人會帶著笑容為我拉椅子,然後說我是他們整個星期見到最迷人的應徵者。諸如此類的事(甚至還會讚美我的鞋子,而且通常是出自女性之口)就可以弄僵氣氛。」

很多女人發現,職場上隱蔽的偏見壓力很大,也令人疲憊不堪。讚美女同事或應徵者一些與她工作不相干的事(比方說,蜜雪兒在面試一開始,被稱讚外表),會觸動所有聽聞者的帶偏見聯想。然而,隨著文化轉往更留意自身偏見時,人的大腦為了抵拒既定模式,會更賣力運轉。當有人追究我們的責任時,我們或許會比較願意以批判的方式,來反省自己的反應。就像蜜雪兒反思說:「有個很大的改變就是,當有人因為你是女人就擺出恩賜姿態或排擠你時,你知道會有其他人留意到這種狀況。當那堆愚蠢評論向你襲來時,你就挺身接下。我告訴你,這真是大快人心啊,因為我非但沒有領受對方的假恩假惠,還讓他成了大家的笑柄。這可是二十年前的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