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對誤解越南美食的人表示:「我不需要贊同,但至少不要批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娟提及曾有台灣電視台採訪其他越南美食店,面對鴨仔蛋這道料理時,主持人極其誇張地形容它噁心、不文明。美娟表示,即便是節目效果,也很傷他們的心。
採訪捕手:顧世瑜
來台17年,來自南越的蔡美娟選擇在台中工業區附近,開起一家越南料理,牆上掛著中餐烹調的丙級證照。鮮少見到餐廳會特地掛上放大版的證照,一問才知道是剛來台灣的初幾年,因為尚無工作,所以找了空餘時間去學習中餐烹調,不料,多年後自己竟真的開了一間小餐館。
體貼顧客,追求呷味
呷味越南美食最受客人喜愛的料理之一是「香茅烤豬肉」,由老闆蔡美娟獨門研發的醃漬配方,讓客人一試成主顧。特別的是,烤肉料理均是現點現做,見她將醃漬的豬肉切成小塊,送入烤爐,約莫十分鐘後,將香茅豬肉鋪排在米線與生菜上,為顧客的味蕾帶來享受的體驗。

第一次吃到香茅氣味濃重的越南料理,微燙軟嫩,十分下飯。美娟表示,因為特地挑選豬梅花,自然不柴。問起其他推薦,她指著餐館內的菜單,說起最初只有十多項產品,主打牛肉河粉與香茅豬肉,但隨著客人越來越多,各色飲食要求便促使美娟開發更多料理。
為了讓料理新鮮,店內擺放了一個偌大的營業用冰櫃,料理台的整潔度也是蔡美娟相當重視的。每道菜烹製完畢,她便會將使用過的調味罐或食材一一復位。因此,整家店舖給人的感受相當乾淨明亮。
早上7點開始,店內同時有3鍋湯底預備熬製。越式湯底採用豬大骨,番茄湯底是混合了豬大骨與番茄,泰式使用雞骨,店內引以為豪的牛肉河粉湯底是熬製牛大骨而成。「如果熬得不夠久,牛骨髓就出不來。」美娟說道。
問起店內的特色?美娟謙虛地說:「這要留給客人評估,我們不能自己說好。其實你有沒有用心,食物是不是新鮮,客人一吃就知道。」從不會主動強迫推銷,她希望客人自己選擇,因為每個人口味不同,鹹淡各有所好,所以,她不願強加個人喜好予來店的顧客。
不過,因為我對於多樣化的湯底實在好奇。她索性她用勺子舀了一小碗,灑上蔥花。「喝喝看我們的泰式湯底。」顏色白濁略帶橘色油花的湯,喝在嘴裡,充盈著酸辣,除此亦有香茅的香氣。好喝!湯汁一下肚,馬上感受到湯頭的道地與撫慰感。
穿著黑T恤和牛仔褲,一頭金色短髮的美娟示意我慢慢喝,免得燙口。
她的細心從一開始便展露無遺。我第一次進店內點了香茅豬肉米線,由另位店員負責上菜,端到面前時,豐盛之餘,覺得實在有點乾。然而我以為這是店家特色,索性就把全乾的米線吃下肚。美娟經過時驚呼:「妳沒有放湯汁嗎?」她指了指櫃檯上專門用以澆淋米線的湯汁。我依循指示,淋了一湯匙,此際,米線恢復了順滑彈性。
「我們怕客人口味不合,所以醬汁都放一邊,讓客人自行取用。」美娟像是有點懊惱又有點好笑地解釋,提到她方才正在用餐,因而沒留意到我竟沒發現要自行淋醬。
這樣的想法,無疑都指向著即便美娟來台這麼多年,她依然不會輕易地將個人口味強烈地放在菜餚中。她提到越南人愛吃酸、鹹、辣,但台灣人通常吃得更清淡些,所以她適度調合了口味,希望這些家鄉美食來到台灣,真的有「呷味」。

尊重彼此的飲食傳統
然而,身為開店的老闆,她也因此見到形形色色的客人。
有時,她會遇見母親告誡孩子:「生菜髒,不要吃。」也曾有人問她:「生菜洗過幾次?真的乾淨嗎?」
「可是,當你們吃起美國的生菜沙拉,你們會嫌髒嗎?」
開啟這話題時,美娟提及曾有台灣電視台採訪其他越南美食店,面對鴨仔蛋這道料理時,主持人極其誇張地形容它噁心、不文明。美娟表示,即便是節目效果,也很傷他們的心。
鴨仔蛋,對許多東南亞國家的人民而言是營養豐富的人間極品。又因為過往物質生活不豐裕,只有特殊節日,或者有特殊身分的人,如孕婦,才能夠有機會品嚐。所以,鴨仔蛋可說是移工、新住民們心中深具文化意義與兒時回憶的代表。
因此,不難想像當台灣美食節目反其道而行,大作不可思議狀,強調鴨仔蛋的「噁心」時,反映了台灣人不自覺自認高人一等的心態,以及其中強加「美食政治正確」的權力關係不平等。
「如果外國人說台灣的鴨血、臭豆腐很噁心,你們不會難過嗎?」
美娟提及的離譜還不僅僅如此,到現在還經常有台灣人走進店裡,劈頭就問:「你們這裡有介紹小姐嗎?」她回想當時的回應,於我看來是霸氣十足:「我們這裡是越南美食!」
因此,她歡迎來享受美食的客人,只是也期待對方是帶著平等之心,不要任意批評食物。
「我不需要你們贊同,但你至少不要批判。」美娟說道。
尊重彼此的飲食傳統,避免強加一己喜好於他人,我想這便是美娟為台灣人所上的寶貴一課吧!

本文獲民進黨婦女部─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此
呷味越南美食地點
- 台中市西屯區中工三路82號
- 電話:04-23594602
- 手機:0923-256918
- 營業時間:AM11:00~PM8:00(週六公休)
關於作者
顧世瑜,故事魚,在拆卸國族疆界時,聆聽遺落的故事碎片。始終相信,住民身上「新」的標籤,終有一天也能被撕下,成為這座島嶼真正的住民。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