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微型貸款」在柬埔寨,真的是解決貧窮的利器嗎?

「微型貸款」在柬埔寨,真的是解決貧窮的利器嗎?
Photo Credit:tze69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農村中微型貸款服務非常盛行,不少人非常感激有這樣的財務機構服務,可以一解他們燃眉之急,但這樣的現象也說明農村收入遠低於日常所需,許多我們視為基本的服務,像是就學和醫療,在農村需要借錢才能得到。

這幾年微型貸款在柬埔寨發展得非常成功,不單單市場份額每年都在增加,也讓一時間無法取得貸款的民眾,有一個合法且合理的貸款機構可以取得財務上的協助,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國外的銀行入股柬埔寨的微型貸款銀行,也間接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不過,並非所有的經濟發展都如此正面。最近發表於《South East Asia Globe》雜誌一篇關於微型貸款銀行如何脅迫弱勢的當地農民賣地還款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其中原委。

根據柬埔寨的微型貸款協會資料指出,截至2019年的第二季,各微型貸款的總貸出金額約為64億美金,總貸款人數約有210萬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借款人的金額都在3千美金上下,這對於一個人均GDP只有1300美金的柬埔寨來說,要3年多不吃不喝才能全數還清,還不算上借貸利息的問題,雖說柬埔寨有利息上限18%的規定,但對於低收入的當地人,這是一筆讓人喘不過氣的負擔。

根據此調查指出,該區域受訪的28個家庭中,8成遇到需要賣地還款的窘境,並有因省吃儉用造成營養不良問題;6成因貸款問題被迫遷出原本的居住地;5成家庭需要小孩中斷學業幫忙工作賺取生活費用。此份報告也說明,為了還清延遲的款項,或者是避免被告上法院,農民被迫以遠低於市價的價格,出售當作擔保品的土地,此舉讓他們失去了賴以維生的手段。報導中強烈譴責這樣的強奪土地所造成的人權侵犯問題,並要求政府重視。

有的家庭因不願失去祖先留下來的土地,為了還款只好讓小孩中輟學業,農時幫忙家裡務農,農閒時則到成衣廠當流水線工人。這些小孩的年紀其實都不滿15歲,工廠僱用的話會違反國際童工法的規定,但由於他們的身分證上的年齡都符合規定,因此在法律上是沒有問題的。順帶一提,如果有適當的管道,柬埔寨當地身分證上的出生年,是可以比實際年齡早的,比如1986年生,在身分證上可以註明為1983年出生,原因就是家裡為了能讓小孩更早出來工作賺錢,幫忙家裡減輕負擔,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話題回到借貸上,農村中微型貸款服務非常盛行,不少人非常感激有這樣的財務機構服務,可以一解他們燃眉之急,但這樣的現象也間接說明農村收入遠低於日常所需,許多我們視為基本的服務,像是就學和醫療,在農村需要借錢才能得到。對於弱勢族群來說,這是個極為不公的問題。因為借款就像是一個漩渦,一旦借貸了難以還清的金額,到期時銀行會不斷派人來催繳每月的還款,甚至有的銀行會暗示借款者去跟其他銀行借款來還錢,避免違約問題,導致農民們只好以債養債,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深淵,也讓農民們必須省吃儉用度日。

柬埔寨農民
Photo Credit:David Dennis CC BY SA 2.0
柬埔寨農民

報導中解釋到,「我們並不是要微型貸款機構停止貸款給農民,而是要求他們停止為了取得還款,做出有關侵犯人權和不道德行為。」同時也呼籲柬埔寨政府應該要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像是醫療和就業這種基本人權,不應透過貸款來取得,而應由政府單位提供。

對於這份報導,微型貸款協會也發文澄清,反駁此份報導的取樣地區過於集中且不夠全面,無法反應出全國現況,並譴責此份文件不應該只以該區域的研究結果,全盤否定微型貸款服務致力於掃除貧窮的努力。協會也說明,現行的擔保品多以土地為主,主因是動產比起不動產來的難以控制,流動性很高。如果用汽機車、農機和農作物等等單作擔保品的話,在貸款違約時,借貸方很可能會把動產拿到市場賣掉兌現,讓銀行難以追回款項。因此首要措施,是政府需要針對動產設計出相關擔保措施,讓銀行在借方違約的時候,能合法收回擔保品,來抵銷借方所借貸的款項,借方也需保證不會用同一個動產,去向不同的微型貸款機構做擔保品借貸。這樣一來,機構就不需使用土地作為擔保品,借貸方也不會因為失去耕種的土地而陷入貧窮的螺旋。

不過真正能治本的方法,還是需要柬埔寨政府在公共服務支出部分,多做一點努力,針對偏遠省份提供基本的醫療和就學服務,來減輕農民負擔,並提升整體人民收入,這樣一來,農民就不需時常借貸,避免可能失去土地的風險,也讓微型貸款銀行可以更放心地營運,創造出雙贏局面。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