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臉書和推特、YouTube也關了210個頻道,中國:14億人有權發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說:「14億中國人、海外華人華僑、廣大留學生,有權利表達觀點和看法。」
香港抗爭不止,對於中國政府也透過西方社群媒體大打訊息戰,先是臉書(Facebook)與推特(Twitter)在19日宣布停權並刪除可疑帳號,藉此反制北京當局企圖抹黑抗爭人士、帶輿論風向並分化港人的手段。昨(22)日Google也宣布旗下的影音串流服務平台YouTube已關閉210個頻道,因為這些頻道針對香港抗議活動展開「協同影響行動」,企圖操縱輿論。
Twitter、Facebook分別在官方聲明中指出:
Twitter停用了936個帳號,並指出根據可靠證據,這些帳號與訊息操作背後有中國國家力量支持,有組織的故意散播訊息、製造香港政治矛盾,聲明中批露被移除帳號的資訊與推文內容。
Facebook則移除了7個專頁、3個群組和5個帳號,其中有頁面有近1萬5000名粉絲,另有一個群組有2200個成員。並表示且發現幕後藏鏡人與中國政府有關,強調將持續監測阻止這類行為,「不讓服務變成操弄人群的工具」。
也因為臉書與推特一向在中國遭到封鎖,網民必須用虛擬私人網路(VPN)等工具「翻牆」才能瀏覽。推特指出,許多遭停權的帳號是透過VPN連上,部分帳號使用者源自中國未遭封鎖的IP地址,推特研判這是中國針對香港抗爭發動訊息戰一環。
這兩大社群媒體都指出,分源自中國的帳號發文凸顯香港抗爭者暴力行徑,指控他們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有貼文拿香港示威者和激進組織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戰士相比。


《關鍵評論網》進一步分析遭移除的Twitter帳號分析如下: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20日的記者會中質疑,香港發生了什麼,真相是什麼,世人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反質疑「為什麼中國官方媒體所介紹的,就一定是負面或錯誤的呢?」耿爽聲稱,中國媒體利用海外社交媒體,與當地的民眾溝通,對外介紹中國政策、講述中國故事,這是情理當中的事。「我也不知道某些公司或某些人對此反應如此強烈,是否戳中他們的某些短處」。
於此同時,微博帳號「香港新浪旅遊」19日下午轉發一篇網文,標題是「風雨中抱緊自由:記818維園『流水式』百萬人集會」,遭舉報後緊急下架。
公告指出,根據「微博社區公約」的有關規定,因發布「時政有害資訊」,已將該帳號關閉。又根據新浪香港申請,已將其所屬的5個帳號:「香港娛樂」、「香港新浪新聞」、「小浪在香港」、「香港新浪遊戲」、「香港新浪體育」全部禁言一週,並責令相關負責人提交確保內容安全的整改報告。

Google旗下YouTube也關閉了210個頻道
《華盛頓郵報》21日的社論指出,歡迎Twitter和Facebook對中國散佈虛假消息所採取的行動,並敦促Google迅速跟進:
「作出這些決定不可能容易,但是它們表明一種對信息戰更為謹慎和成熟的態度。各平台不能再說『這不是我的責任』。自由的根本價值觀必須受到維護,然而為了保護自由,必須要有規則。這是未知的領域,但Twitter和Facebook至少睜開了眼睛。其他服務公司,包括YouTube的擁有者Google,在香港的問題上應該迅速仿效它們的例子。」
也有一些網友在Twitter和Reddit上發文,貼出不少廣告截圖,都是關於近期的香港示威的,那些廣告將香港的示威說成是受外國影響的非法行動,甚至將示威者說成是恐怖分子。有的網友認為,Google 容許這些廣告被投放在YouTube上是一種試圖散播政治不和的做法,並希望Google和YouTube立刻停止中國媒體如CCTV在YouTube上投放廣告。
Google網路安全主管之一的杭特利(Shane Huntley)23日在網誌上指出,發現在YouTube上有210個頻道以一種「協調方式」的運作,同時上傳與香港正在進行的抗議有關的視頻,而且這些YouTube頻道使用VPN(翻牆)和其他方法,來掩蓋來源,「這項發現與臉書和推特宣布近日與中國有關的觀察和行動相符。」
《路透社》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我們對中國企圖透過散佈有關香港局勢的虛假信息來操縱民意深表憂心」。YouTube表示,他們並不打算改變其廣告政策,但很快會加強標註國家支持的媒體。
推特、臉書和YouTube全遭中國政府禁止使用,但在香港可使用。這些網路平台嚴禁欺騙性做法和假帳號。不過,這3家公司也因在中國創造所得和提供國營媒體和官員服務,遭到網友批評。
此外,擁有6.45億用戶的LinkedIn也表示,在2019年1月至6月期間也對2160萬個假帳戶採取動作,其中有1950萬的假帳號是在註冊時就擋下。
另外,有200萬個假帳號是在用戶回報前封鎖,用戶回報後又封鎖了67,000個假帳戶。其中有98%的假帳戶是透過自動防禦(人工智慧)來封鎖。其餘的是通過人工審查捕獲的。
即便如此,中國輿論攻勢未因此歇手,依然繼續抨擊西方的言論自由「雙重標準」,卻不提中國政府對內嚴控資訊的事實。
《北京日報》今天也刊出中國官媒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任編輯周沖的文章〈關於「言論自由」推特臉書又一次教育了我們〉,稱這次關帳號的行動顯示,目前關於香港局勢,「境外反華勢力已經在輿論操控上走向窮途末路,只是不甘心失敗,才不得不撕下『自由』的偽裝」。
「言論自由」一直都是西方媒體最愛標榜的口號。當下世界關於網絡信息的傳播與規制,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法律規則。特別是直接刪除賬號,都需要有嚴格的前提條件,比如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煽動仇恨或者種族歧視等。但上述被封的賬號又觸犯了哪條法律?在價值取向上它們只是和香港示威者對立,所謂的「政府背景」更是無稽之談。
作者指出,這次事件的啟示之一是,中國要提升國際話語權,「除了利用推特、臉書等國外平台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建設好自己的網路輿論平台,掌握主動權。」而在可預見的未來,「西方輿論霸權的高牆」必然還會越筑越高,這沒什麼。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沉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