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授受不親:以色列歌手為何「男女混席就拒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崇尚多元文化主義的同時,有時會產生一個弔詭的情形:即當某個次群體的某些信仰或價值觀,與自由、平等的理念相衝突,社會中的其它群體是否有權介入。
位於以色列北部區的小城阿富拉(Afula),最近因為一場音樂會,吸引了一些鎂光燈的注意。
這場音樂會是阿富拉市政府贊助的360場夏季活動之一,邀請到現年27歲、嗓音清澈的哈雷迪歌手莫帝・斯坦梅茨(Motty Steinmetz)演出。身為虔誠的哈雷迪猶太教徒,斯坦梅茨一直以來都堅持,不在男女混合座席、或純女性的觀眾前演出;也就是說,斯坦梅茨向來只在純男性、或男女分開列席的觀眾前表演。不意外地,這場阿富拉演唱會的觀眾席,被區分成男性、女性兩個分開的區域。
這樣的安排,讓演唱會有些「未演先轟動」,一個女權團體「以色列婦女聯合會」(Israel Women's Network)表達抗議,該組織主張,在公開場合安排男女分開列席的座位,是對女性的歧視,有違男女平等的普世價值。基於這樣的理由,該組織向法院提起訴願,此案最後來到以色列最高法院,並在幾經波折後,最高法院在音樂會進行時,宣布男女觀眾不應該分開座席(註1)。
阿富拉音樂會11天後,斯坦梅茨原訂於8月26日,協同另一位哈雷迪歌手末底改・本-大衛(Mordechai Ben David,MBD),在同樣位於以色列北部區的海法市(Haifa)演出。不同於阿富拉的音樂會是男女分開座席,海法的音樂會是女賓止步。「以色列婦女聯合會」主張,市政府不應該贊助這樣歧視女性的音樂會。該組織再次向地方法院提出訴願,8月25日,即演唱會前一天,海法地方法院判決,海法的音樂會必須取消。
男女授受不親
猶太教經典對「男女分別」這件事有著特殊的規定,除了絕對禁止婚姻以外的性行為,許多關於「男女授受不親」的規定,不外乎是為了避免男女在沒有正式婚姻的約束下,發生肌膚之親;也就是說,撰寫猶太教經典的拉比們假定,沒有婚姻關係的男女獨處一室、或有身體上的碰觸(註2),便容易讓兩方陷入性的誘惑。
這般「男女授受不親」的禁忌,與認為兩性獨處一室、就容易擦槍走火的假設,也衍伸出其它男女有別的律法。例如,男性不應該盯著女性的身體或服裝、男女不應一起跳舞等,從更嚴格的角度來看,有人會主張認為男女之間連調情也不適當。
因此,對恪守這些教規的哈雷迪猶太教徒來說,他們習慣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男女分別:學校、游泳池、健身房、婚禮的舞池等場合,都有男女各自的場域或時段。
對這些戒律的延伸解釋,就是不停地想方設法,讓男女間沒有任何性誘惑的可能。例如,有些哈雷迪男性教徒,會確保自己的目光絕不落到除了妻子以外的女性身上。一個有名的例子發生在2017年12月,哈雷迪歌手約拿單・拉傑勒(Yonatan Razel)在耶路撒冷表演時,為了避免自己看到乘著歌聲載歌載舞的女性觀眾,在演出中一度有幾分鐘,以黑色膠帶矇住雙眼;他矇眼的照片及影片在網路和媒體上傳開後,不可避免地遭到一些訕笑。
יונתן רזאל הופיע אמש בבנייני האומה עם כיסוי על העיניים - כדי לא לראות את הנשים בקהל. את הוידאו אגב צילמה אישה: ח.ע pic.twitter.com/BHV6lhe0hs
— Ran Boker רן בוקר (@ranboker) December 4, 2017
很自然地,拉傑勒的做法引起不同的回應。從信仰自由的觀點來看,每個人都應該有遵循教義的自由,不論這樣的教義在外人看來是否「合理」。但是,當這些教義與世俗的人權、多元文化主義碰撞時,是否會產生複雜的模糊地帶?

信仰自由於公共空間
哈雷迪教徒通常會群居在專屬的社群裡,位於耶路撒冷的「百倍之地」(Mea She'arim)、靠近特拉維夫的貝內貝拉(Bnei Brak)、或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的自治市公園(Borough Park),都有不少哈雷迪猶太教徒群居。在這些地方,過著恪守猶太教男女授受不親律法的生活,自然相對容易。
可是當哈雷迪教徒離開他們的「舒適圈」,這項教規就可能和其他群體的信仰或文化產生衝突。多年來,以色列航空(El Al)便多次發生,哈雷迪男性旅客拒絕坐在女性乘客旁邊,而要求換位子的爭議。2015年底,一位原先坐在哈雷迪男性旅客旁邊的81歲女性乘客,被以航空服員詢問,是否能夠「配合」換位子。這位女乘客事後告上了法院;2017年,以色列法院判決以航此舉不當,並需對該位女性乘客進行賠償。
這些年來鬧得風風雨雨的西牆禱告區,就跟男女分別的原則脫不了關係。以「哭牆的女人」(Women of the Wall)為主的女權團體不斷抗議,男女分開的西牆禱告區,是對女性的歧視;但對支持這項「傳統」的正統猶太教徒或哈雷迪猶太教徒來說,這純粹是恪守猶太教教規、接受信仰中對男女角色不同的定義。
究竟,宗教自由與現代社會的權利概念,是否終究會產生不可避免的衝突?

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的弔詭
當前,不少國家逐漸提倡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根據最廣義且簡化的定義(註3),主張對國家內部不同族群的文化、語言、宗教等,採取兼容並蓄、及鼓勵發展的態度。這往往是所謂現代民主國家中,比較主流的一種政策取向,因為多元文化主義的原則象徵自由、平等云云的民主精神之一。
可是在崇尚多元文化主義的同時,有時會產生一個弔詭的問題:即當某個次群體的某些信仰或價值觀,與自由、平等的理念相衝突,社會中的其它群體是否有權介入。
本文開頭的哈雷迪歌手音樂會,提供一個可供思考的例子。表面上,這些男女分開座席、或女賓止步的音樂會,有違所謂「男女平等」的原則;但也有人質疑,非哈雷迪教徒根本不會是哈雷迪歌手的粉絲,也不會想參與這些音樂會,那麼若哈雷迪粉絲們接受這樣男女授受不親的安排,在這個社群外的人是否有權主張,這樣的安排「違反普世價值」,甚至應該被禁止。
Tags: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