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最強國文課本 第二冊》:老子描繪的「小國寡民」,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未來嗎?

《地表最強國文課本 第二冊》:老子描繪的「小國寡民」,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未來嗎?
Photo Credit: 逗點文創結社出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小國寡民」是老子具體描述他心目中理想國的篇章。我們不知道這個「小」與「寡」確切的數字大概落在哪裡,或許也不那麼重要。小、寡都只是相對的概念,相對於人們不斷追求的繁榮與富庶。

「小國寡民」是老子具體描述他心目中理想國的篇章。我們不知道這個「小」與「寡」確切的數字大概落在哪裡,或許也不那麼重要。小、寡都只是相對的概念,相對於人們不斷追求的繁榮與富庶。

這一章談的是理想的政治形態,也是老子在慾望恣肆蔓延的文明路上鳴響的暮鼓晨鐘。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中的「什伯之器」,有人認為是指兵器,「什」、「伯」就是「十」與「百」的意思,是軍隊的行伍編制。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指雖有軍隊編制,但不需要使用。然而,這個解釋卻會與後面的「雖有甲兵,無所陳之」重複,有待商榷。另一說認為「什伯之器」就是指能夠產生十倍百倍於一人之力的器械,可以指威力更強大的兵器,也可以指生產用的器具。這個解釋在本章的脈絡中是較為合理的。老子反對的是文明的交流、溝通以及進而衍生的擴張與併吞,而這一切,都來自於人類不斷創造新的慾望,再發明新的生產工具去滿足這些慾望的無盡循環。能夠大量生產農作物、器物的工具以及能大規模殺傷人的武器,都與老子的理想背道而馳。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意思是讓人民畏懼死亡、珍惜生命,不會任意遷徙、移居。因著這樣的概念,「雖有舟輿,無所乘之」,人民不需要長距離的移動,所以不用搭乘太進步的交通工具。這個純樸的社會當然也是「雖有甲兵,無所陳之」的,「甲兵」是作戰的武器,這裡的世界沒有作戰的需求,自然用不著。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意思是希望社會回復古老的結繩記事習慣。我們知道,文字最初是人們創造出來紀錄事物的工具;然而,一切文明的發展,一切衝突與分歧,一切紛紛擾擾,也皆由文字而來。人們真的需要記得這麼多嗎?文字讓文明得以積累,上個世代所創造的事物,成為下一個世代繼續前進的基石,但如此一路走去,日子真的有比較幸福嗎?

最初的最初,一切事物都只會被繫成一個又一個的繩結,或大或小,高高低低懸在也許沒多少人在意的地方,打下繩結的人一旦離開了,結的意義也就消失了。歷史的記憶不過人的一生,人們不再需要背負起世代不斷沉澱的重量,不需要承擔日漸複雜複雜的歷史共業,言談間只有古老而模糊的過往,「當年依稀是這樣吧」,「祖先是這樣告訴我的」,關於過去的一切,遙遠而平淡,如美麗的神話。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對於生活中的一切,人們感到相當的滿足。新的慾望無從被點燃,吃什麼穿什麼,都甘之如飴。一群人安安穩穩的居住在這小小的地方,有著真正淳厚善良的風俗。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交換」是促成文明演進的重要條件,從物質的交換到思想的傳遞,豐富了人民的生活,也讓世界變得複雜。正是在這樣不斷交換的過程中,人們的慾望持續被餵養著,舊的慾望被滿足,新的慾望就會長出來。然而,這天地給我們的,自古至今就只是這些,並不貧瘠,但也非無止無盡。

在今日視為理所當然的交通與聯絡,在老子看來卻是慾望萌發的起點,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是以,他希望國與國、文明與文明之間,沒必要的話就不要互相往來。我們可以聽見隔壁村落的雞犬聲,隱約知道就在不遠處,也有著一群與我們差不多的人們,與我們享有一樣的陽光與風雨,在相連的土地上吃飽睡著,看著日升月落,在一樣的天空下代代生活著。

但我們不需要走出去,更不必乘上那飄飄蕩蕩的小船,試著去更遠的地方看看。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文明是一條不歸路,踏上了就回不了頭,人們只能一路丟失本有的美好。偶爾有人停下腳步,試圖撿拾起一些掉落的什麼,卻沒有人願意等待他。直到他再次抬起頭,前行的隊伍已走遠,他只能孤零零地站在路邊,站成一幅孤獨風景。

老子或許就是這樣的人,看著世界往另一個方向狂奔而去,只能將他停下來拾起的那些,用他其實也不那麼贊同的文字寫下來。《老子》五千餘言,試圖從歷史的痕跡裡找到屬於這天地宇宙間的道理,試圖為黑暗的世界留下一些火種,讓人們持續守望著黎明。

千百年過去了,新的思想、新的價值,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巨浪,人們依然在浪裡沉浮。文明這艘風雨飄搖的大船,在新的世代會在哪裡靠岸,我們卻始終找不到答案。

老子的思想離今日的民主當然有段不小的距離,但古老社會的互動模式蘊含著人性最原始的純樸與良善,這件事本身就值得繼續思索。回望歷史漫漫長路,究竟是人們對幸福與光明的渴望在推動著一切,抑或只是野蠻與貪婪在無止盡地擴張,再被文明的糖衣層層包裹呢。

老子試著描繪的,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未來嗎?還是一切回歸本質的探討與追問,都只是試圖擦亮那早已斑駁腐朽的古老圖畫?離開樂土的人們能回頭嗎?還是只能懷著巨大的鄉愁,向未知的未來蹣跚走去?

我的第二本書《地表最強國文課:不如歸去休學期》,在這裡暫時告一段落。不如歸去,或許是對這世界的一點小小失望。但我依然期待最後看見的,仍是那個平淡的老地方,有風有雨,偶有陽光灑落。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地表最強國文課本 第二冊:不如歸去休學期》,逗點文創結社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陳茻
繪者: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