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國家機器」可不是鬧著玩的:數位老大哥的三個秘密

「國家機器」可不是鬧著玩的:數位老大哥的三個秘密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家機器」這個名詞,在台灣常被喊成有如一擦就掉的政治口水,但若深探其脈絡,應該時時刻刻把這威脅放在心裡,保持警惕,讓它永遠不會在我們身邊出現。

文:趙士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生)

國民黨目前總統候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透過媒體指稱,自己的座車遭安裝追蹤器,「國家機器動得非常的厲害」、「被國家機器監視」[1]。這樣的指控當然被執政黨斷然駁斥,甚至惹來韓國瑜反對者的譏笑。但說實在話,「國家機器」的存在可不是鬧著玩的,倘若我們的國家陷入歐威爾《1984》中,人民一言一行都難逃政府手掌心的境況,只怕鄉民、名嘴們可能要笑不出來了。

觀察全民監控國家,就在對面的水岸第一排

不用提著燈籠到處找,我們一水之隔的鄰居,就是全世界最熟諳監控人民的政權。

對於人民在路上、百貨公司、學校等等實體世界的活動,中國政府透過鋪天蓋地的監視器網路,漸漸臻至無孔不入、瞭若指掌的化境。中國的監視器密度早已是世界之冠,據稱2020年,監視器數量將達到每兩人就配備一支的驚人比例[2]。臉部、肢體動作辨識技術的高度發展,使政府得以在發現違規行為的同時,立刻辨識行為人的身分,做「適當的處置」。

而在網路、金融等虛擬空間的活動,中國政府藉由對境內科技公司高度的影響力,當然也是牢牢監控。如今已經沒有人會懷疑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與統治機構的關係[3],這也代表中國人民在微信社群平台的每一段言論、在淘寶網的每一筆消費資料,中國政府都可能任意取得、使用——包括用來對付人民自己。

AP_16232312959862
Photo Credit: AP Photo/達志影像

數位科技時代,打造一個「老大哥」的天堂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數位化、科技化,是以上中國監控手段的共通特徵。事實上,隨著這兩項趨勢的興起,監控人民的政府可謂如虎添翼。在《第二次機器時代》、《大數據資本主義》等書中,描述了臉書、谷歌、亞馬遜等科技怪獸大者恆大、高度獨占的原因,套用在監控國家為何能持續鞏固政權、將人民治得服服貼貼,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1. 數位化與可擴充性[4]

人民的活動逐漸移轉到網路上,加上監視器不間斷的錄影,一國之內的大小事,都被轉換成了數位資料。於是,政府開始能用自動化的程式加以分析,統治成本大幅降低。過去的監控國家,可能仰賴大量的秘密警察,終究是使用充滿限制的人力。

如今,電腦程式協助分析資料,不僅更加準確、有效率,更重要的是具有可擴充性。將同樣的人民資料分析系統從一省移植到另一省,不需要任何額外成本,在資源幾乎不變下,國家一次可以面(ㄉㄨㄟˋ)對(ㄈㄨˋ)的人民數量,當然是有增無減。

2. 網絡效應[5]

政府監控微信、淘寶網,那我不用總行了吧!不,還真的不行。當所有店舖都只用微信支付不用現金,所有賣家都只在淘寶網販售商品,自己不跟著用,豈不是寸步難行?

這就是網絡效應的典型效果,隨著某個網絡使用者增加,對各方的效益也就愈大,要脫離這個網絡另起爐灶,就更加困難。

一位紐約時報記者曾經訪問中國友人,為什麼明知有政府監控,還是要用微信,得到的答案是,他們的大多數聯繫人都在微信上,而且非常依賴它的服務,他們認為沒有理由離開。「如果你沒什麼可隱瞞的,為什麼要介意政府訪問你的數據呢?」[6]。國家控制的各種平台,彷彿給人民服下的監控毒品,逃不了也戒不掉。

3. 數據統治的回饋效應[7]

在大數據的時代,往每個人心裡的路都通過資料。如同臉書、亞馬遜已經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中國政府也分析所取得的行動、交友、言論、金融等等資料,摸透了監控之下的每一個人。有人一起「異心」,政府便能趁早防微杜漸,「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或者調整公安的部署,讓危機消弭於無形。

大數據使國家的統治更趨向個人化、精準化,更有針對性的補強維穩弱點。政權因為數據更加穩固,穩固的政權,便更有能力、權力蒐集更多的數據,就這樣,難以停止的循環形成了。

Huawei 華為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被監控,有什麼大不了嗎?

面對數位時代下國家更加強大的監控能力,正如紐時記者那位朋友所說,沒做違法的事,為何要怕?行得正坐得直,當個守法好公民,政府就算對你瞭若指掌,又奈你如何?

這樣想的時候,其實忽略了中國的「法」,與我們或其他法治國家的「法」本質上的不同。我們的法(rule "of" law),是基於人民的授權,藉由正當法律程序的要求,以人民的權利為核心。中國的法,則是為統治者維繫政權穩定而服務(rule "by" law),法律條文只是統治的手段,而非以法治精神為目的[8]

所以,問題不在違不違「法」,而是在中國,與政府利益不符的,就是「違法」。而數位、科技所建構出的,更大、更強、更準確、更快速的國家機器,對違法之人絕不寬貸。

國家機器不該只是一擦就掉的政治口水。如此駭人的威脅,應該時時刻刻放在心裡,保持警惕,希望它永遠不會在我們身邊出現[9]

參考資料

  1. 批國家機器監控太厲害 韓國瑜爆:車子遭裝追蹤器,2019年8月20日,聯合新聞網
  2. 中國監控密度冠全球 明年1監視器盯2人,2019年8月21日,自由時報電子報
  3. Sarah Cook, Worried About Huawei? Take a Closer Look at Tencent, The Japan Times (Mar. 28, 2019)
  4. Erik Brynjolfsson、Andrew McAfee著,齊若蘭譯,第二次機器時代,頁84-87(2018)
  5. Viktor Mayer-Schönberger、Thomas Ramge著,林俊宏譯,大數據資本主義,頁191-192(2018)
  6. Audrey JiaJia Li,為何我選擇不依賴微信生活,2018年9月21日,紐約時報中文網
  7. Viktor Mayer-Schönberger、Thomas Ramge著,林俊宏譯,大數據資本主義,頁192-193(2018)
  8. 江榮祥,中共「全面依法治國」的真相,2019年8月19日,自由評論網
  9. 務必參閱本站相關文章:李崇僖,人工智慧是如何變成社會統治工具,2019年8月17日,AI法律評論網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