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當菜鳥律師遇到當事人自殺:她如何克服心魔,找回律師工作的熱情?

當菜鳥律師遇到當事人自殺:她如何克服心魔,找回律師工作的熱情?
Photo Credit: 家扶基金會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郭小如也分享說,或許是自己原生家庭不圓滿的關係,她比較能理解各種家庭狀況,更能以「同理心」的角度去面對案件。

剛成為執業律師的郭小如,曾接手一件刑事案件給她很大的衝擊。當時她所辯護的當事人,如果罪狀成立將被判處三年以上的刑責,在與當事人的對話當中,郭小如也誠實地表示,當時的她不太能確定當事人話中的真實性,不過,即便無法全盤相信當事人的言論,身為律師,就是以現有證據去幫對方辯護。

一審判決結果出爐,法官給予她的當事人一年半的有罪刑責,這是比預期還好的結果,郭小如也告知當事人,如果不滿意這樣的結果,可以再進行二審上訴,但這段時間卻遲遲連絡不上對方,直到從事務所老闆那得知當事人自殺的消息,這案件才因當事人死亡而結束。

這個消息,對於剛成為律師的郭小如來說是個晴天霹靂,甚至還得到廟裡求平安才能安心。

雖然郭小如沒有因為懷疑當事人所言不實而不盡心辯護,但當事人自殺的結果,不禁讓她覺得是不是自己沒有給當事人足夠的信心?「他的自殺是因為被冤枉?還是畏罪?還是我在著手案件時做錯了什麼選擇?」郭小如不斷地反問自己,但真相到底是如何,已經無法求證了。

這件事的影響帶給她不少啟發,郭小如告訴自己,未來在處理刑事案件時,要更加中立地看待每件案件,也希望不論最後的判決結果是否有罪,都要對自己辯護的過程問心無愧。

在法律上有個「無罪推定」原則,意指除非被證實有罪,那麼當事人應該先被假定為無罪。畢竟律師是一般人,也可能會受到情感左右,但她告訴自己,先不要有預設立場,畢竟當事人把人生很重要的事情交付在自己手中,她不但要盡全力找出有利的證據,也該顧及當事人的情緒和心情。

郭小如也分享說,或許是自己原生家庭不圓滿的關係,她比較能理解各種家庭狀況,更能以「同理心」的角度去面對案件。

「在我的能力範圍內幫助他人解決問題,藉由與當事人的溝通,找到彼此都圓滿的結果。」這是她的律師信念,並非以追求勝訴為目標,而是盡量以「調解」的方式達到雙方的共識。

高中時,迷茫的郭小如因為與林阿姨的對話,讓她的未來有了選擇的方向。而家庭環境也影響了她的決定,律師不是她的夢想,也不是因為那是份崇高的職業,而是律師這份工作能讓她養活家庭。但是,她善用自己會讀書的優勢,評估自己的能力並設定目標堅持下去,並且在過程中找到自己對這份職業的熱情。

律師的這條路上,雖然曾經迷惘、曾經面臨挑戰和困境,但郭小如勇於面對,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她會持續地前進。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