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焦慮」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如何將三種負面情緒轉化為職涯正向力

「焦慮」有助於提高生產力?如何將三種負面情緒轉化為職涯正向力
Photo Credit: depositphotos.com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我們因焦慮而無法專注時,就可能導致過勞。我們只會為了「活下來」而工作,而不會去追尋更大的夢想。

在職場中,我們都會被要求「要專業,不要被焦慮等情緒干擾了判斷」。因此,我們在上班時都會刻意的將情緒排除。我們不但隱藏了自己的喜怒哀樂,也不願意和同仁們討論這些情緒。但是Liz Fosslien,美國新創企業Humu(一家用行為科學為客戶改善工作環境的公司)的內容負責人就認為,情緒不但不會影響判斷,而且還可能成為我們在職場上的「超能力」。

Fosslien除了在Humu上班,也出版了一本名為《No Hard Feelings: The Secret Power of Embracing Emotions at Work》(我工作,我沒有不開心:對人對事不上心也是一種職場優勢)的書。在這本書中,Fosslien研究了情緒如何影響了我們的職涯,以及要如何在工作中引導情緒。Fosslien 說:

「我們在工作時那麼抗拒情緒,是因為它長時間被排除在職場外。在工作時,我們壓抑了所感受到的一切,但這也造成我們沒有在適當的時候處理情緒問題。所以,我們的情緒問題持續惡化,導致在工作時看到的唯一表達方式就是吼叫或哭泣。」

那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在工作時的各種情緒?本文將討論Fosslien在職涯上如何面及利用對這3種情緒:焦慮、嫉妒和不確定。

懂得如何面對「焦慮」,並用它找出自己的強項

Fosslien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提供經濟、金融和商業策略的諮詢服務。當時,她已經懂得要在工作時抑制焦慮。Fosslien說:「由於是第一次正式工作,我試圖打造出『完美專業』的形象。因此,即是很焦慮,我還是持續努力,同意接受更多的任務,並將一切的壓力與不快樂,隱藏在平靜的表情下。」

正如時下很多上班族一樣,Fosslien當時認為他必須要隱藏情緒,靠這努力工作來證明自己。因此,他每天熬夜,週末也持續工作,但同時卻飽受焦慮的困擾。

不停的在高壓的情況下工作,雖然看來是很正常的事,很多老闆也非常喜歡這樣的員工,但問題是這無法長久,而且也是導致員工離職的主要原因。

很多老闆愛說:「我們都是一家人」,Fossline覺得這樣雖然可以增加凝聚力,但也為員工帶來不成比例的壓力與焦慮,逼使他們不斷加倍付出,最後甚至會對員工的生活與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

那我們該如何面對焦慮?首先,Fosslien認為我們要設定可衡量的目標。有一次當Fosslien在籌備一個活動時,他覺得非常焦慮。其中一位與會者問了他一個問題:「什麼時候能判斷這次活動準備是否足夠?」Fosslien的回答是:「當活動一切順利時!」

那位與會者隨著指出了,其實Fosslien在整場活動中能給掌控的其實並不多。一些問題如:天氣、講者的健康、餐飲提供者沒有準時出現都不是他能夠「事先準備」的。因此,當要能給判斷自己「準備是否重整」,我們只能夠根據我們真正能給掌握的事,例如:有沒有通知餐飲提供者正確的時間、或是活動流程表是否有準時交給列印廠商。

所以,Fosslien建議我們在面對焦慮時,可以先花個15分鐘,將所有導致我們焦慮的原因列下來。然後,再將這些原因分成「可控」和「不可控」。之後再為「可控」的原因規劃出更詳細的計畫。例如,心理想著「要準備演講要用的投影片」可能會讓我們更焦慮。所以,我們將它規劃的更細,變成「今天要完成前2頁的投影片」就會讓我們覺得目標不難達成而會比較放心。

至於那些「不可控」的原因,我們還是可以做一些事。例如,我們無法確保餐飲提供者會準時,但是我們可以規劃要在活動前一天再次提醒,並且在活動開始前1小時再確認他們是否在路上了。

Fosslien認為,當我們因焦慮而無法專注時,就可能導致過勞。我們只會為了「活下來」而工作,而不會去追尋更大的夢想。因此,我們不但要懂得面對焦慮,更要找出我們在做什麼事時是「不焦慮」的。一般來說,這些事就是我們擅長的(因為有把握,所以不會太擔心)。

當發現了這些事項後,Fosslien建議我們和主管聊聊,看看是不是能給做更多這些「不焦慮」的事。這樣就可以更好的利用我們的強項。

不要忽略「嫉妒」,因為它會指出我們最想要的是什麼

嫉妒向來都被視為是非常負面的情緒,我們小時候應該都聽過「圍魏救趙」的故事:龐涓因為嫉妒孫臏,最後搞得自己要拔劍自刎,還留下一句名言:「遂成豎子之名!」。

Fosslien認為,雖然我們常選擇說服自己不要 「嫉妒」,但如果我們能好好的檢視自己「嫉妒」的情緒,它就可以指引我們找到想要的方向。

Fosslien的朋友Gretchen Rubin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律師,但是,這位朋友卻發現他的「嫉妒」告訴他不同的事。當他聽說其他律師如何的成功時,他發現他雖然羨慕,但是卻沒有太多的感覺。但是,當他聽到作家成功的故事時,他卻感覺不舒服以及非常的嫉妒。而這個情緒提醒了這位朋友,他要的是什麼。

而他也開始調整他的職涯,向這個方向發展。目前,Rubin已經出版了 10 本書,並有5次被列為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Fosslien自己也有同樣的經歷。當他還是一名顧問時,他發現他很常在嫉妒其他人過得很快樂。他發現很多人可以快樂的上班,對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滿意。但是,Fosslien在工作上沒有辦法找到同樣的感覺,而他的嫉妒就逼使他去找一個能給讓自己快樂的工作。

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在嫉妒他人的工作時,不要忽略它。我們應該好好的檢視這個情緒,並了解我們嫉妒的是什麼,並且可以採取哪些步驟,漸漸的變成我們嫉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