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政治要入侵校園,是校園阻不了政治

不是政治要入侵校園,是校園阻不了政治
Photo Credit: Kin Cheung/AP IMAGE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學校不過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其中一個場域,與其將政治視為洪水猛獸,或如看待性教育一樣,以為不聞不問,不講不談就能過骨的話,根本是自欺欺人。

隨著新學年的開始,香港社會上出現各種各樣有關「教育與政治」、「罷課與教育」的論爭。對於罷課,以人鏈、嗌口號等方式來表達訴求這事,早已有海量資訊揭露不同學校的應對手法,不贅,但一海之隔的澳門,其實同樣因著這話題而掀起了一場小風波。

事件的起源於9月5日,澳門教青局局長老柏生與傳媒茶敘,談及香港過去數月的社會衝突以及罷課時,老柏生指「不希望教師把政治訴求帶入校園,尤其是將個人政治理念和見解灌輸給學生」。若學生對社會議題有疑惑和問題,教師應以持平、客觀、理性角度協助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客觀理性的分析能力,要尊重別人和有道德底線。以上內容乃綜合《澳門日報》《市民日報》《愛瞞日報》的報導而成,故就算並非完全準確,亦有一定可信度。

單就以上這段內容來看,假如抽空背景,不過是一般的官樣說話,沒甚特別;之不過,網民極速找回2017年立法會選舉時,兩所傳統紅底學校的活動回條,有是邀請家長出席某建制隊伍的助選宣傳競選晚會,且道明該校老師乃其中一位候選人;也有是以詢問接受競選宣傳品意願為名,直白地鼓勵家長投票予某一建制組別[注]。當然,有人會認為當時的局長並非老柏生,但其實澳門紅底學校多年來的往績,已足夠令老局長這番言論變得蒼白無力。

0_AQT9R6p1PcT_fxsp
圖片由作者提供
澳門的公民教育課本,難道不是政治?

但其實,撇開回條、校內人士與官員關係密切等種種事情不談,校園都不可能與政治絕緣——我們不是常說校園是社會的縮影嗎?再者,只要我們再認真審視一下,一家學校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是政治:誰有權辦學?適齡學童不到學校上課而沒有「合理解釋」為何會有機會觸犯法律?學生所用的教科書為何要經評審?再追問下去,各家學校所得的資源、收生的人數、上課的時數等等等等,全都離不開政治。在一個完完全全的政治體制產物下叫人不要談政治,還真有點不可思議。

在資訊科技發達至此的時代,學校不過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其中一個場域,與其將政治視為洪水猛獸,或如看待性教育一樣,以為不聞不問,不講不談就能過骨的話,根本是自欺欺人;假如認為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就更是無異於火上加油。教導學生分析事情,學會平衡各方資訊後建立自己的看法,同時也尊重和自己不同的聲音,和而不同,才是教育工作者的最大任務。

注:澳門學校發通告 籲家長支持建制候選人(立場新聞)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Medium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黎家樂
核稿編輯:tn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