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一國兩制實踐困境」與「經濟社會」的反撲

香港反送中:「一國兩制實踐困境」與「經濟社會」的反撲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香港正面臨中產階級相對剝奪感增加,社會財富分配並不平均、住房難、貧富差距大、向上流動難等等的社會問題,使社會相對剝奪感加大,逐漸化為社會的怨懟及不滿。

自香港爆發反送中抗爭運動以來,已持續三個月餘,這場號稱無特定領導、去中心的公民不服從運動,引發國際關注。中國政府宣稱境外敵對勢力介入,尤其指涉美國及台灣。儘管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從宣稱逃犯修例修正已「壽終正寢」,到明確宣佈撤回做出政治讓步,然示威抗議活動仍是方興未艾,甚至愈演愈烈出現暴力抗爭。

截至9月3日統計,香港警方共拘捕1140名違法者,抗議者縱火、打砸公共設施、扔汽油彈、攻擊警方等暴力行為升級,何以暴力亂象難以平息呢?這恐怕已不是指涉境外敵對勢力介入或香港社會默許容忍暴力行為,任一單一因素所能解釋。 

反修例運動方興未艾根源,是「外部因素」還是「社經結構」?

為何香港政府已經撤回逃犯條例修正案,但卻無法遏制澆熄群眾抗爭運動火種呢?顯然這場「反送中」群眾運動目標已產生質變,從原初法治目標追求,轉換成西方及台灣社會眼中具有政治民主、自由與人權意義的抗爭。然對中國政府而言,則是一場涉及境外勢力的「顏色革命」,可能引發黨國動用強制性合法暴力壓制公民社會的不合作運動。

反修例抗議者並不滿足於撤回逃犯條例而已,而是要求香港特區政府必須回應「五大訴求」,缺一不可。包括正式撤回修訂《逃犯條例》、對警方反應展開獨立調查、赦免被捕的抗議者、直接選舉立法會議員和行政長官,及不應定性抗議活動為「暴動」。林鄭月娥則採取四大行動回應五大訴求,除撤回條例草案外,包括推動「監警會」工作,增加來自英、加、紐等國的專家和新成員;走入社區與市民對話;研究及檢討社會深層次問題,建立對話平台,解決香港各種問題。顯見香港政府與公民社會亟需建立對話及溝通,始能緩解此社會衝突。

不容否認,林鄭月娥宣佈撤回逃犯逃例修正,固然具有安撫或緩解部分抗議者作用,然對年輕抗議者所達成安撫作用恐有限,甚至引發更加激進暴力抗爭行為。9月2日近29個界別代表公然向前線示威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並表示運動仍未完結,香港民眾將會透過「不分化、不割席、不篤灰(舉報)、不分彼此」,共同對抗「極權政府」。這顯示香港公民社會對中國黨國威權體制反撲。香港社會趨於不穩定狀態,恐怕反逃犯條例只是「借題發揮」的導火線而已,真正原因在於根本經濟社會結構使然。

「一國兩制」下香港治理的社會經濟困境

首先,香港城市安全排名往下滑,印證「一國兩制」推動治理困境。

2019年8月30日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公佈全球最安全城市報告,2019年香港城市安全排名第20名,由2017年的第9名暴跌11名。2015年香港總體排名為第11位,在數位安全指數中排名第四,基礎設施指數中僅排名40。在700萬居民中很大比例的居民生活,處於城市貧民窟中。

此安全指數內涵,係由針對城市數位化、衛生健康、基礎建設與個人安全等四大領域的57個指標所進行評分。2019年儘管香港在個人安全指數排名仍高居第3,但城市安全的綜合指數排名,在數位化22名與衛生健康27名。這些數據資料統計調查時間2-4月,因此,2019年香港在城市安全上表現欠佳呈現遞減現象,實與反逃犯風波無關。

然而,若反送中運動導致公共建設受嚴重損壞,政治動盪與警民衝突惡化難以平恢復,香港排名可能繼續往下滑。這不僅混亂整個香港正常的生活、公共秩序,也惡化經濟增長。反送中條例修法運動從剛開始強調去中心化、和平理性遊行活動,已經轉變成激進抗議。中國政府及媒體提出質疑,批評運動已經質變、有境外勢力介入,一旦將此運動界定為「顏色革命」,勢必升高衝突。

英華書院
Photo credit: 臉書「香港眾志 Demosistō」

其次,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自由港的「東方明珠」地位光芒漸減,其地位逐漸被上海及深圳所挑戰。從2013至2019年中國政府積極推行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政策,已設有18個自貿區。這些自貿區雖有香港擅長的金融、物流與服務業,大部分自貿區就其地理區位與產業基礎,對香港地位的威脅相當有限。香港在獨立關稅地位、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國際貿易自由港地位,並非一朝一夕所能立即取代,儘管有的觀點認為中國推動自貿區目的之一在於取代香港地位。

確實上海與深圳設置自貿區,頗有針對香港之意味。2019年8月6日發佈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涉及金融領域簡化優質企業跨境人民幣業務辦理流程,研究開展自由貿易帳戶本外幣一體化功能試點,資本自由出入和兌換;並達成「實現新片區與境外投資經營便利、貨物自由進出、資金流動便利、運輸高度開放、人員自由執業、信息快捷聯通。」8月18日公佈《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加快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推動更多國際組織和機構落戶深圳。

這些自貿區出台即有逐漸取代香港作用,滬深所進行新變革頗多針對香港的強項,包括金融開放、提升行政效率與簡化行政流程、吸引國內外人才、制度與國際接軌以及投資權益保障等變革措施。香港本身具有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具有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惟這些原屬香港所擁有強項,已逐漸轉移至深圳。中國政府積極建構由珠三角、香港、澳門所組成經濟圈的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即是透過金融操作逐次降低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