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現代史(上)》:美國自認帶有「天命」,力主向海外擴張

《世界現代史(上)》:美國自認帶有「天命」,力主向海外擴張
Photo Credit: USS_Olympia_art_NH_91881-KN@Wiki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門羅主義本為一消極的、警告歐洲國家不得插手美洲事務的宣言,至此有了更積極的意義,即美國可以監督美洲事務而西半球為美國之勢力範圍。此後美國乃不斷地施用經濟的、政治的和軍事的壓力來加強對拉丁美洲的控制。

文:王曾才

美國在國際政治中的角色

獨立後的美國,擴張迅速。不過一般說來,美國因處於地大物博的北美大陸,其擴張的方式曾有長期的內部擴張(向西開拓),此足使美國的人力物力獲得出路。如果說英國的第三帝國在非洲,則美國的第一帝國就在密蘇里州之外。美國史家杜納即曾指出美國的南部和西部曾在不同的時間自覺為北部和東部的殖民地。但是,美國對於國際政治發展可能影響其利益時,則從不掉以輕心。

法國革命與拿破崙戰爭(French Revolutionary and Napoleonic Wars)以後,歐洲列強在所謂「正統原則」(Principle of Legitimacy)的號召下,企圖將國際干預革命的行動適用到美洲,乃引起了美國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的宣布。緣因俄皇亞歷山大一世敦促凡戎那(Verona)會議處置西班牙美洲屬地的問題,要撲滅拉丁美洲新獨立的諸共和國。此舉為英國所反對,緣因近一個多世紀以來英國不斷地向拉丁美洲滲透其經濟勢力,拿破崙戰爭時期英國對拉丁美洲的出口增長了二十倍。英國自想保持此種優勢,英國願見西班牙的美洲帝國分崩成各個獨立國家,以便與之訂立自由貿易協定,而不願見西班牙重返美洲。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權國家,制海權在其手中,至少要英國海軍點頭,歐洲軍隊始能渡過大西洋。

自從1823年4月法國入侵西班牙以後,拉丁美洲新獨立各國便受到極大威脅。此年8月16日英國外相坎寧(George Canning, 1770-1827)向美國駐英公使洛許(Richard Rush, 1780-1859)建議由英、美兩國共同聲明反對干涉拉丁美洲的情勢。但這並非在洛許的權限之內,而英國又立求回覆。洛許乃提出以英國承認拉丁美洲各共和國為條件,但坎寧拒接受。於是洛許乃將此案詳報國務卿亞當斯及總統門羅,他並在報告中判斷坎寧的主要目的在使美國加入以限制法國行動。門羅並徵詢前任總統傑弗遜和麥迪生的意見,他們均主立即接受。但國務卿亞當斯主張慎重,他認為坎寧關切拉丁美洲自由的用心不大,而且此年10月法國已放棄干預美洲的準備,坎寧已不再十分熱心此建議。

後來詳經考慮,門羅總統乃決定以致國會咨文(annual message to the Congress)的方式採取單獨行動。於是在1823年12月2日門羅在其致國會咨文揭露了所謂「門羅主義」,其大意為「南北美大陸……不再是任何歐洲國家殖民的對象」,「歐洲聯盟各國的政治制度在本質上……與美洲制度迥異,吾人將視歐洲各國向西半球擴張其制度為危及吾人和平與安全之舉……為對合眾國不友好的表示」,「關於現存殖民地……吾人不擬干涉」和「對於因歐洲事件所導致的歐洲各國之間的戰爭……吾人不參與。」(“The American continents,..., are not to be considered as subjects for future colonization by any European Powers”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allied powers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from that of America...We should consider any attempt on their part to extend their system to any portion of this hemisphere as dangerous to our peace and safety...as the manifestation of an unfriendly disposition toward the United States” “With existing colonies...we...shall not interfere” “In the wars of the European Powers in matters relating to themselves...it does not comport with our policy(to take part)”)坎寧曾誇言他「喚起新世界以調整舊世界的均衡」(I called the New World into existence to redress the balance of the Old)。但是在事實上美國政府採取單獨行動的用意,在使門羅主義的適用範圍除了歐陸國家以外也包括英國在內,在謀略上尤勝一籌。

門羅主義之宣布,為美國在國際政治中初試啼聲。

美國的擴張,自不願以此為限。美國在美西戰爭(the Spanish-American War)以後,進入帝國主義的擴張時期,此為許多美國史家並不諱言之事。緣因美國在南北戰爭之後,其經濟成長甚速。無限的潛力和龐大的國內市場在保護政策下欣欣向榮,而大陸鐵路系統的興建尤使各地連為一氣以互通有無。1900年左右美國已能不依賴外國資本,而可從國內資源的累積以從事進一步的經濟擴張。此時美國亦有其「天命」感(manifest destiny),即擴建為一個連接兩洋(從大西洋至太平洋)的國家,尤其是1890年在內部擴張已達飽和之後,祇有向海外發展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