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3Q陳柏惟:如果「芒果乾」是假議題,看了香港「一國兩制」為何會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陳柏惟直言,選他就代表改變和翻轉。他去掃菜市場,就有地方的阿嬤說,如果這次他又沒當選,以後她孫子恐怕還要繼續投給顏清標的孫子。
(編按:本文原刊於2019年10月17日,陳柏惟後來在大選中,以5073票擊敗國民黨籍的對手顏寬恆,翻轉台中「大烏龍選區」的泛藍鐵票倉,成為台灣基進史上第一個進入國會的立法委員。)
「你好,3Q!」這是台灣獨派政黨台灣基進黨發言人陳柏惟的招牌口頭禪,也成為他最為人知的綽號「3Q」,從2018年的地方大選開始,以一口流利台語、幽默又辛辣的風格竄紅,常霸氣批評高雄市長韓國瑜被媒體稱為「打韓戰神」,現在他即將代表基進黨出戰2020台中第二選區立委,而他的對手則是家族在地方掌權超過15年,人稱「台中地下市長」顏清標的兒子顏寬恆。
陳柏惟1985年出生在高雄,在高雄一路讀到大學畢業和當兵,後來投入電影製片管理,曾擔任《KANO》、《幸福路上》等片後期特效專案經理、執行製片等。比起其他候選人,他沒有政治、法律的學歷,家裡也沒從政人脈,講起話來帶點「台味」、「中二」,常在臉書上發些鄉民梗、日常廢文,讓他顯得更草根親民,2018年地方議員落選後聲量不墜,而且越來越紅。
從電影製片到參選,陳柏惟看到了什麼?
2016年《勞基法》修法,陳柏惟所處的電影業因生態特殊及製作時程需求,製片公司在聘僱員工、工時管理上都面臨制度化和人力需求的兩難,他數度到高雄市勞工局求解,然而唯一解方是得將多數員工開除再以「派遣」或「臨時」任用,「只是想合法有這麼難嗎?」這也讓他驚覺,在台北立法院裡的民意代表們制定的法律雖然精神理想,但現實運行卻會有許多問題無法處理,加上勞資雙方勞動知識都不足、電影圈要組工會也不太可能,「這是台北的政治人物、媒體輿論和勞團看不到的」。
從2014年因318運動受到政治啟蒙,他想參政的念頭也在這次經驗後越來越強烈,他從製片公司離職後,先加入高雄在地組織「高雄好過日」協會,2017年底正式加入基進黨,以素人身份參選高雄市三民區議員,提出公共運輸、托育及住宅等政見,最後以1萬2267票成為「落選頭」,也是基進黨所有候選人中最高票的。
落選後的陳柏惟沒就此消失,常開臉書直播評時事、上政論節目,開設「3Q食堂」、「3Q踹共」等網路節目,還和同黨候選人洪正一起為韓國瑜選前提出的政見「愛情摩天輪」做了可行性研究報告並拍成影片在網路上瘋傳,又投入罷韓的「公民割草行動」,2019年大港開唱他在台上和滅火器樂團合唱《島嶼天光》,並對台下大喊「天都還沒光,島快要整個輸掉了!」呼籲台派團結。
2020年,基進黨和民進黨正式合作提名陳柏惟參選台中第二選區立委,《風傳媒》報導,地方人士分析,民進黨找陳合作,主要是看上他「打韓戰神」的形象和空戰能力,另外也想透過和基進黨合作對其他政黨起「示範作用」讓泛綠陣營團結,提名記者會上兩黨共同喊出「保台抗中」「台上中下」口號,陳柏惟再次投入選戰。
參選台中立委,當「照亮」顏家的手電筒
3Q擁有全國知名度,數萬人追蹤他的YouTube頻道,常跟他在直播上閒聊互動,不過這樣的「政治網紅」,要到一個陌生的非都會區打選戰,地方的民眾會願意買單嗎?
台中市第二選區是台中靠海線的沙鹿區、龍井區、大肚區、烏日區、霧峰區、大里區,從2004年就由人稱「標哥」並有黑道背景和刑事犯罪前科的顏清標擔任立委,後來兒子顏寬恆當選,其他家族成員也在台中擔任副議長(女兒顏莉敏)、里長(弟弟顏清通)等,可說是地方「喊水會結凍」的龐大家族勢力。
而民進黨從2008到2016年推出劉瑞龍(得票率29.5%)、李順涼(得票率40.2%)、陳世凱(得票率49%、43%)等人,包括補選選了4次都輸,這次選舉無人登記參選。身兼提名策略小組,負責台中選戰規劃的交通部長林佳龍評估陳柏惟本身已有的空戰優勢,搭配民進黨在地方組織的陸戰,將可同時「打韓國瑜、盧秀燕、顏家」幫助綠營拉抬聲勢,加上地方黨部主委和議員也都認同,雙方於7月會面拍板合作,民進黨地方議員和黨公職們也替陳柏惟站台宣傳。
我的參選就是用手電筒照亮台中海線,也給顏家一個spotlight。台中觀光大家都去東勢、清水、大甲或市區,很少會到這邊來,也不清楚這裡到底有什麼?現在因為我參選,開始對這區有興趣,想知道這裡是怎麼回事,就個粉絲跟我說,他因為我去google顏清標,想了解為什麼會被一家人把持這麼久?
可能就跟民進黨在高雄一樣,做久了大家就想換,這也是我的機會,選我就代表改變。我去掃菜市場,就有阿桑(歐巴桑簡稱)跑來跟我說,如果這次又錯過我,20年後他的孫子恐怕還要繼續投給顏寬恆的孫子......
顏家是台灣舊政治勢力裡家族派系的代表,陳柏惟辦公室在幾個月的選情觀察後也分析,顏家透過地方派系,把開發資源集中再分配,透過公廟、地方協會、里長辦公室等,綿密的人脈網絡積極做選民服務,建立難以撼動的利益結構,競選團隊去掃菜市場時更有民眾說,「投給顏家都不用買水,他們都直接送」,整個選區都有人幫忙「固樁腳」。
相較之下,「空降」台中的他還有很多選民根本不認識,陳柏惟辦公室內部民調也顯示,至今仍差對手一大截。但他自認為背後沒有財團利益或政治家族,「我相信選民對我會比較放心,公廟主委的兒子能當立委,我為什麼不行?」 ,他也認為現在的政治生態像「極端氣候」,柯文哲白色力量、韓流崛起、318運動等才會出現,「那我就來變成台中海線的海嘯!」聽起來像對「顏家專產消波塊」開玩笑,不過現在已有近200名志工加入助選團隊,他說,這些比他更了解地方、又想改變家鄉的人都會成為他的選戰部隊。

他也開玩笑說,「投給我還有個好處,我當立委、顏寬恆做地方服務,反正顏家這麼愛服務選民,那我去中央監督執政,你在地方做服務不是很好?就像高雄人投韓國瑜,結果現在陳其邁常跑去高雄做市長的工作,等於買一送一是不是很棒?那他(顏寬恆)如果落選就不服務選民,就表示他說謊嘛。」
「統獨芒果乾」是為了選舉才產生的「假議題」嗎?
“2020台灣立委選舉”的相關議題
- 2019-10-20 郭台銘合體王金平推薦第二位「郭家軍」,是曾被韓粉圍攻的國民黨候選人黃韻涵
- 2019-10-20 要讓台灣「重開機」,民眾黨第二波再提10立委候選人多為「藍綠背景」
- 2019-10-07 【專訪】3Q陳柏惟:如果「芒果乾」是假議題,看了香港「一國兩制」為何會怕?
- 2019-10-03 郭台銘與柯文哲「同框助選」民眾黨立委候選人,第一位「郭家軍」也出爐
- 2019-09-27 訴求「還我公投」並指派教育部長,安定力量提名10位立委素人有牧師、警察和「前」同志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