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無論非洲還是南亞,「穿山甲走私血路」的終點幾乎都是同一個國家

無論非洲還是南亞,「穿山甲走私血路」的終點幾乎都是同一個國家
Photo Credit 余志偉/報導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21世紀,我們真的不應該因吃而滅絕某一物種,沒有任何藉借口讓這種非法貿易繼續下去。」然而在過去的10年中,已有超過百萬隻穿山甲被獵殺。

文:「穿山甲報告:走私至滅絕

世界上被販運量最大的哺乳動物,是一種全身佈滿鱗片的孤獨食蟻者:穿山甲。穿山甲因鱗片而聞名,特別是在傳統中醫藥領域,很多人誤以為其鱗片有療效,使得非洲、亞洲的犯罪集團網絡,用數百萬美元建構起以穿山甲為中心的複雜供應鏈,並買賣到世界各地,特別是亞洲。

成立於2019年初的全球環境報導聯盟(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Collective),選擇穿山甲貿易作為首個深入調查的對象。來自非洲和亞洲,14個媒體、30多名記者參與報導,進行了數十次獨家的採訪,甚至運用了化身採訪,成果集結為「穿山甲報告:走私至滅絕」(Trafficked to Extinction)在此呈現。全球合作夥伴在9月25日共同公開此份調查。

過往象牙被認為是哺乳動物裡最大的非法交易標的,但環保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首席執行長官彼得.奈特斯(Peter Knights)估計:「在過去4個月裡,全球共查獲約50噸非法非洲穿山甲鱗片。現在,在同時包含穿山甲和象牙的貨運中,穿山甲鱗片的數量已經超過了象牙。」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表示,大量需求導致穿山甲成為全球被非法交易最多的哺乳動物。科學家說,已有8個穿山甲亞種受到嚴重威脅。當穿山甲消失時,其自然棲息地的生態平衡也會消失。

「在21世紀,我們真的不應該因吃而滅絕某一物種,沒有任何藉借口讓這種非法貿易繼續下去。」國家地理學會副主席、野生動物保育業內領先的專家喬納森.貝利(Jonathan Baillie)在2014年曾這樣表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估計,在過去的10年中,已有超過百萬隻穿山甲被獵殺。

2016年,全球貿易對穿山甲的禁令並未扭轉局面。國際環保倡導組織「環境調查署」(EIA)表示,截至2019年9月,當年已查獲的穿山甲數量又創了紀錄。

開門驚見穿山甲  苗栗餐廳業者助安置(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2019年2月,馬來西亞沙巴查獲了30噸穿山甲及其製品,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查獲量。4月,新加坡當局截獲了12.9噸穿山甲鱗片,相當於3萬6000隻穿山甲,創下記錄。幾天後,新加坡又沒收了另外12.7噸穿山甲鱗片。7月的另一行動,則發現了11.9噸穿山甲及其製品,使2019年成為創紀錄的一年。

根據EIA的數據,2019年的全球查緝量已遠超過2018年。其研究人員估計,2019年至今為止,全球公部門的沒收量相當於11萬182隻穿山甲,與去年相比增長了54.5%。

致力於保護穿山甲的國際組織「蒂基-海伍德基金會」(Tikki Hywood Foundation)研究與保護負責人達倫.皮特森(Darren Pietersen)說,原因之一是公部門執法意識的提高。他說:「各種研究表明,查緝量的增加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獵捕穿山甲的數量也在增加。」

儘盡管如此,全球環境報導聯盟的採訪報告顯示,絕大多數走私活動仍未能被發現。國際刑警組織估計,實際上只有十分之一的走私野生生物被截獲。

我們來自亞洲與非洲國家的記者們,追蹤了從喀麥隆及其他地方的路邊市場、到尼泊爾的中間人和販運者,再到中國的非法貿易路線。以下各章將講述這些見不得光的地下灰色經濟的內幕。如果沒有干預與積極行動,這些行為將導致穿山甲滅絕。

儘盡管貿易規模很大,但人們實際上對此知之甚少。即便檢察官和執法人員也不例外,包括穿山甲的最主要市場:中國。

「穿山甲報告:走私至滅絕」的調查分章

  • 中國:單一藥廠一次進貨超過一噸,海量需求如何滿足
  • 非洲/喀麥隆奈及利亞:在地獵人找到新客戶,中國商人進入本地市場
  • 東南亞/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需求深入內陸雨林,警察涉事,網絡盤根
  • 南亞/印度緬甸邊界尼泊爾:走私結合其他犯罪助長武裝鬥爭、尼泊爾或成為新的走私樞紐
  • 香港:中轉站:兩個中國籍走私犯從非洲經香港返回中國被捕
  • 越南:傳統知名走私路線仍然熱鬧
  • 台灣:從獵人到保護者,台灣穿山甲保育之路
  • 回到中國:環保NGO參與拯救3隻穿山甲的失敗經歷
  • 致謝

故事摘要

在中國,我們的記者透過暗訪的形式,走進廣東汕頭的一家藥廠,發現僅此一家用量就很驚人。

藥廠倉庫大門外,在供應管理部門工作的張姓中年男子,起初並不太搭理我們(記者以中藥商身份接近他)。當記者提到穿山甲時,他的態度改變了。「你有貨嗎?」他說。「來辦公室,我們談談。」

「截止今年這個時候(2019年6月),我們已經用了幾噸穿山甲鱗片,每個月至少需要幾百公斤」,張姓男子說:「上個月我們才訂了1噸貨,但還沒有到貨」。張姓男子堅稱,他的公司只願意為有合法文件的穿山甲鱗片買單,但「價格不是問題」。

這家公司只是一間中型藥廠,就有如此用量,那麽比它規模更大的企業用量從何而來?中國本土穿山甲已經幾乎滅絕,大量需求如何滿足?

中國有一套不透明的穿山甲鱗片庫存系統,為藥用穿山甲鱗片開了法律上的漏洞。記者查詢了2005年-2019年間中國的400多個刑事案例,其中僅有個別案例回溯咎責到了走私源頭,例如印尼或奈及利亞。

穿山甲走私利潤驚人,奈及利亞本地鱗片每公斤可低至5美元,在中國則可以1000美元的價格轉售。如果能混入具有合法文件的穿山甲鱗片製品的序列,價格可能高達每公斤1800美元。

部分中醫認為穿山甲鱗片可為婦女通乳或治療癌症,香港大學中醫學院院長勞力行則認為,沒有科學研究印證上述推論。

在非洲的喀麥隆、奈及利亞,記者走訪了基層的穿山甲小販和本地研究學者。在喀麥隆首都雅溫德(Yaounde)以南6個小時車程的小鎮朱姆(Djoum),一個名叫芒果(Mango)的女人經營餐廳,出售包括穿山甲在內的野生動物,她經常與中國客戶打交道,並直說:「這是非法的,但生意不錯。」穿山甲在當地也比過去幾年更難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