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末日:不只白朗峰變矮了,百人穿黑衣為「阿爾卑斯山冰川」送葬

冰川末日:不只白朗峰變矮了,百人穿黑衣為「阿爾卑斯山冰川」送葬
約100名瑞士居民22日穿黑衣爬上海拔近3000公尺的皮措爾山,緬懷逝去的冰川|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球暖化造成阿爾卑斯山脈冰川消融,約100名瑞士居民22日穿黑衣爬上海拔近3000公尺的皮措爾山(Pizol),為逝去的冰川舉行「送葬儀式」,從科學角度而言,它已不是「冰川」。

(中央社)位於歐洲最高白朗峰義大利端的一座大型冰川面臨局部崩塌危機,地方當局被迫關閉道路和撤村。義大利總理孔蒂25日在聯合國大會上舉此冰川為例,呼籲各國採取行動對抗全球暖化。不只是白朗峰,阿爾卑斯山脈和冰島日前都舉辦過冰川的「送葬儀式」。

義大利總理孔蒂(Giuseppe Conte)表示:「白朗峰(Mont Blanc)有冰川面臨崩塌風險。這是項我們無法冷漠以對的警訊;它應讓我們警醒、促使我們採取行動。」

「白朗峰」海拔高度約4800公尺,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也是西歐與歐盟境內的最高峰,其所屬的山脈共有1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分別位於法國和義大利境內,每年吸引數以10萬計遊客前往觀光。而庫馬耶鎮(Courmayeur)位於其南面山腳,所在地區為熱門旅遊景點。有鑑於專家警告,山上的普蘭品裘冰川(Planpincieux)崩滑速度加快,鎮長米塞洛奇(Stefano Miserocchi)不得不下令封鎖當地兩條道路、限制人員和車輛進入,並淨空山區小屋。

庫馬耶鎮發言人文尤里尼(Moreno Vignolini)指出:「今夏高溫造成8月至9月上半期間,(普蘭品裘)冰川的消融速度上升,平均每天滑動35公分,有幾天甚至高達50至60公分。」

根據文尤里尼的說法,可能崩落的冰量約25萬立方公尺。

氣溫攀升讓阿爾卑斯山區永凍土層和冰川消融的風險升高。

義大利安全山峰基金會(Fondazione Montagna Sicura)秘書長佛森(Jean Pierre Fosson)指出:「普蘭品裘是非典型冰川,因為它處於溫帶氣候區,但也因此受其底部流水的溫度影響,使它特別容易被正在發生的全球暖化所影響。」

本週是「聯合國氣候峰會」,世界氣象組織在那之前就搶先發布一份由氣候科學家共同撰寫的報告,指出2015至2019年很可能成為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氣候變遷的速度和嚴重程度遠超過10年前的預測和評估,海平面上升、全球變暖、冰蓋融化和碳排放的速度正在加快,全球正面臨關鍵的「氣候臨界點」。

阿爾卑斯山脈冰川融化,瑞士百人穿黑衣送葬

全球暖化也造成阿爾卑斯山脈冰川消融,約100名瑞士居民22日穿黑衣爬上海拔近3000公尺的皮措爾山(Pizol),為逝去的冰川舉行「送葬儀式」,過程約兩小時。

瑞士氣候保護協會(Swiss Association for Climate Protection)的德賈孔密(Alessandra Degiacomi)告訴《法新社》說「皮措爾冰川流失太多了。從科學角度而言,它已不是冰川。」

該協會表示,來自全球各地的環境議題青年活動人士和國家領導人正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商議,催生阻卻全球暖化的必要行動,瑞士則同步舉行「冰川送葬儀式」。

瑞士資訊(Swissinfo)網站報導,「送葬隊伍」成員穿黑衣爬上位於瑞士東北部的皮措爾山,抵達海拔高度約2700公尺、快速消融的陡峭冰川底部,隨後一名牧師和數名科學家進行肅穆演說,緬懷早逝的冰川,過程中還有音色悲涼淒楚的阿爾卑斯號角伴奏。最後,他們為皮措爾冰川獻上花圈,以示無限哀悼與惋惜之意。

不過,瑞士已失去不只一個冰川。

蘇黎世ETH科技大學冰川學家赫斯(Matthias Huss)指出:「根據評估,自1850年以來,有超過500個瑞士冰川完全消失。」赫斯強調,儘管皮措爾並非在瑞士境內消失的第一個冰川,但它卻是當地歷來消失的冰川中,第一個曾被徹底研究過的。

赫斯表示,與2006年相較,皮措爾已失去約80%至90%的冰量,目前冰川覆蓋面積僅約2萬6000平方公尺,也就是比4個足球場還小。

在此之前,冰島上月也舉行過類似儀式,以銅製匾牌紀念當地第一個因氣候變遷而早逝的冰川。

700歲的冰川死於氣候變遷,冰島立碑紀念

冰島8月18日為國內第一座因氣候變遷而消逝的OK冰川(Okjökull)立碑紀念。科學家警告,冰島還有約400座冰川面臨相同命運。

《法新社》和《BBC》報導,世界最近歷經史上最熱7月的同時,冰島西部舉行了一場立碑儀式,把紀念OK冰川的碑文鑲嵌到石壁上。

啟動計畫的冰島研究人員與他們在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同僚都到場見證,冰島總理雅各斯多提爾(Katrin Jakobsdottir)與聯合國前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羅賓遜(Mary Robinson)也出席儀式,另有數百名科學家、新聞從業人員和民眾與會。

雅各斯多提爾告訴《法新社》說「希望這場儀式鼓舞的不僅是我們冰島人,也會為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們帶來激勵,因為我們在這裡看到的,只是氣候危機的面貌之一。」

紀念碑題為:「致未來」(A letter to the future),盼讓世人注意到冰川消融和氣候變遷的影響。起草碑文的Andri Snær Magnasony是一位知名作家,也是2016年冰島總統大選的候選人。碑文寫著:

OK是冰島第一條失去資格的冰河,接下來兩百年,所有冰河也將步上相同後塵。以此碑為記,我們知悉正在發生的事,以及應採取何種行動。只有你知道,我們是否達成。

2019年8月
415 ppm CO2

在一百多年前,這條冰河面積有15平方公里(也有估計值為38平方公里)、厚達50公尺;1978年的空拍照顯示其面積萎縮至3平方公里;如今面積已驟減至1平方公里以下,厚度不足15公尺。
  
2014年,冰河學家Oddur Sigurðsson率先宣告它失去冰河資格,已成「死冰」── 太單薄,自身重量不足以推動它繼續流動前進。周圍地貌也改變了,冰川融化後留下原本凍結在冰川裡的礫石與沉積物,形成另一種稱為「冰磧(moraine)」的地貌型態。

而紀念碑上刻的「415 ppm CO2」字樣,意指今年5月偵測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突破新高,達415 ppm(百萬分之415)。

OK冰川以大約700歲的年紀死去。2014年OK失去冰川地位,是冰島第一個逝去的冰川。

相關報導: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