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台日關係除了不遲到以外,政府還有很多「該做而沒做」的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面對日本這個民主國家,不需要太多外交辭令或贅述民間情誼多深,兩國都正面對選舉,因此首要工作該是培養「解決問題」的外交能力,但許多政治人物都把個人壯遊或旅外學經歷當作國際通行證,將國際關係簡化成私人情誼,以為這樣就可以搞定一切,
2020總統大選前夕,中華民國陷入堪稱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後最嚴重的外交危機,南太平洋友邦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相繼斷交,目前願給中華民國(台灣)國家承認,僅存的15個邦交國也傳出陷入「雪崩式斷交」的威脅中,儘管我國並非單靠邦交「數目」衡量外交成敗,更不會有人懷疑外交人員挽留友邦的決心,但傳統外交工作的心態和技術,還是到了不得不檢討策進的時刻。
日本駐台代表的人選,其實也充滿弦外之音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代表沼田幹夫離任前,下任駐台代表即將派任之際,台灣正面臨總統大選,可惜藍綠白不分朝野,沒有一個政黨或總統參選人,能及時提出下一階段的對日政策白皮書,不管台灣的國際處境有多險惡,若將現有外交成績單,交給國際上聲譽卓越的第三方評鑑,大概不會有任何一個智庫或高等研究單位,會認同這樣辦外交「沒問題」。

索羅門斷交時,沼田幹夫罕見的主動發出聲明,希望「兩岸當事者之間的直接對話得到和平解決」,日本官方對台灣的外交困境發言,真的只是單純關切而已嗎?2014年7月沼田幹夫接任樽井澄夫代表就任,任期涵蓋馬蔡兩任總統,外交界認為沼田交涉能力強,勤於深入各組織進行交流,能真正通曉台灣事務。
日本外務省體系的外交官分為三類,第一類稱作「career外交官」,多為東京大學或京都大學畢業生,或是出自一橋、早稻田、慶應三所大學的學生,平均每年只有20多個一類外交官進得了外務省,仕途中多能升任高階文官或駐外大使,代表國家與他國實際交涉,負責政治事務,沼田為拓殖大學畢業,俗稱是「non career」的第二類外交官,因表現特優,是第一位當上領事局長的「二類官員」,二類出身官員多在本部或外務省負責一般行政事務,最多當到小國大使退休,沼田2014年由日本駐緬甸大使退休後,緊接著升任駐台代表,當時在日本外交界被稱為non career之星。
沼田的表現一如外界給他的期望,2014至2016年臺日雙方一共簽署了14項協議,橫跨經貿、科技、觀光、交通、文化、漁業、災防等範圍,其中《臺日電子商務合作協議》、《臺日金融監理合作瞭解備忘錄》、《臺日互免打工度假簽證費用》、《臺日避免所得稅雙重課稅及防杜逃稅協定》等等,不僅帶來立即的便利性,雙方企業和人民直接獲益,更是未來臺日簽署FTA(或EPA)的基礎架構。
見日本學者團,不遲到就夠了嗎?
相對於沼田在馬政府執政的派任期間,還拿得出可以和雙方政府和人民交待的「政績」,沼田後半段的駐台生涯,並無代表性的協議和MOU產出,延續台日「非政府」卻又密不可分經貿合作關係,台灣人在日犯罪案件頻傳,就連亟需突破的新形態領域如司法互助,竟也無端胎死腹中。
9月初東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小笠原欣幸,東京大學教授松田康博及早稻田大學教授若林正丈等重量級學者組團訪台,即是日本執行文部科學省委託的台灣政經研究計畫所需,2020年是該計畫最後一年,將總體評估民進黨任內的台日關係和兩岸政策,學者團與各總統候選人私下晤談,回國結案後即作為安倍政權下一階段對台政策的調整依據,學者團成員不乏被認為能直通安倍的多位關鍵性人士,此行結束後,整體評價上,是否留有傳達給官邸正面評價的空間,恐怕存在許多疑問。

日韓兩國今年七月因二戰「徵用工」歷史問題未解,延燒到貿易制裁及國安報復,日本加強管制半導體材料出口,日韓接著互相取消雙方的貿易「白名單」,韓國更在換約前片面取消《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GSOMIA),威脅日本的北韓防線;同一時間,美日貿易談判中,日本政府破天荒同意調降美牛等美國農產品關稅,美國也取消日本進口車的關稅項目,日方調降的幅度,甚至接近美國最初主導的TPP「超高標準」,在日中關係修補,美日貿易戰的環境轉變中,美中「拉日本這一票」的氛圍高漲,更增加安倍的斡旋空間,直接出手整頓貿易深水區。
如果說「台日友好」將要消失,你信不信?
兩岸和外交直接由總統指揮,2020年後的台日關係能否突破困境,擊碎冰山,繼續為雙方的世代友好向下紮根,台灣必須清楚重新認知目前的嚴峻考驗,第一個要務是重啟台日經貿會議,啟動EPA多回合的談判的前置作業,設法擱置核食公投結果的政治爭議。
台灣應清楚認知,在劇變的國際社會中,不只不該當troublemaker,也用不著終日費力陳述被害者「自白」,應扮演靈活且強韌的小國(minor power),才能在充滿交易的國際現勢中,找到真正的自主空間,一方面因應強權國家操作和權重配置,一方面找自身平衡點。
持平而論,相對於日韓或日美進行中的貿易談判,核食議題沒有衝擊本國產業結構的壓力,政府權責機關出動,與日方對口直接交涉,就會找到突破口,例如在東京奧運前,雙方共謀提出振興福島周邊五縣市的觀光踩線計畫,讓台灣人更加認識核災地區的新面貌,了解復原工作已經接近核災前的水平,享用當地的農林水產品,進而降低貿易歧視障礙,找到最佳的暫時處置方案。
台灣面對日本這個民主國家,不需要太多的外交辭令,或是贅述民間情誼有多深,在兩國都各自面對選舉政治的考量下,首要工作是培養「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的外交能力,誤把個人壯遊或旅外的學經歷當作國際通行證,或自我吹噓深入外國政要或權力中樞,將國際關係簡化成私人情誼就可以搞定一切,這些擺盪在自大跟自卑之間心態和作法都該揚棄。
2023「Taispo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全新升級,讓運動不只是運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將於3月22日至25日在台北南港展覽2館舉辦,共有160家企業參展,使用800個攤位。本次展出內容不僅涵蓋多元的運動及健身用品,還有更多運動科技產業進駐,在展覽開始前先由我們帶各位讀者搶先認識優質參展廠商。
傷病纏身難健身,引進新設備造福同路人
核心引力科技是台灣唯一獨家代理美國低傷害TOTAL GYM GTS引力設備的代理商,將不同於傳統的健身設備引進台灣,並提供獨家的高達三十幾種針對引力訓練的健身課程設計,針對台灣想學習引力訓練的教練與開設引力工作室的創業人群,提供每年不定期引力國際教練證照培訓課程。
和很多不擅運動的人一樣,核心引力科技創辦人Sasha曾經嘗試了各種時下流行的健身房課程,但大部分都覺得太困難不適合,直到她偶然接觸Total Gym的課程後,被多變的課程和有趣的內容吸引,其中最特別的器材ELEVATE Encompass,是一台100公斤以上的全功能健身機械,其中最大特色是可直立摺疊收納,一台就可以開始授課,非常適合小型工作室或租金壓力較大的城市健身房。對Sasha而言,能夠讓一個討厭健身運動、有舊傷的人堅持下去,甚至可以透過強度不小的健身恢復健康,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所以回台後Sasha決定將Total Gym引進台灣,讓更多民眾瞭解如何找出適合自己的健身器材,同時也幫助健身房優化設備,讓整個健身產業跨出更大一步。

你我都能當「管」長 轉型打造雙贏
「現在各行各業都有數轉型的需求,健身產業也不例外。早期賣課程得靠業務推銷,櫃台也需要配置輪班人員以維持營運,消耗大量人力與時間成本,並且消費者也不喜歡被騷擾。」FITBUTLER健身管 的CEO陳暐翔說。
FITBUTLER健身管 把痛點轉化成甜蜜點,透過提供客户後台管理系統及打造專屬APP,從會員管理、會籍方案、數據報表、自助門禁系統到體測數據等,整合前後端一條龍服務,為營運者與消費者雙方提供更便利的運動健身環境。
除了會員制度透明化,FITBUTLER健身管 也打破以往需要綁年約、買固定堂數的消費方式,推出「月訂閱制」模式供業者使用,以迎合現代更具彈性的消費傾向。「我們持續關注國外健身產業趨勢,並將值得學習的地方內化到系統與服務上,希望能成為台灣健身業的推動者。」
FITBUTLER健身管目前已與全台灣近百家健身房、工作室合作,服務超過六十個台灣本土和國際級連鎖健身品牌。

高中死黨赴日奇想,要成為健身夥伴們的好夥伴
運動完的飲食,比運動還重要,「JUMKICK」是少數開發乳清蛋白的台灣本土企業,目前在全台各大運動中心、民營健身房設置專屬販賣機,讓民眾便於取用,而這樣的創新,來自兩個高中就認識的老朋友。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去日本玩,對他們的自動販賣機文化很感興趣,後來就跟我們的運動習慣做結合,想研發補充體能用的飲品。」負責人邱政惟笑說:「一開始很土法煉鋼,直接買一台販賣機來研究,想起來很瘋狂。」
在外健身要準備高蛋白飲品是一件挺麻煩的事,但JUMKICK的販賣機只需行動支付或嗶卡,等待約20秒就能取得一杯適當份量的飲品,對於健身族來說相當方便。
目前JUMKICK的機器已遍佈台灣各大運動中心與健身房,富有設計感的外觀讓機台自帶高級感,完整的官網介紹、檢驗報告與保險資料讓客戶很安心,「其實JUMKICK 2017年才成立,但我們想讓消費者知道我們的經營決心跟用心,而且機台已經更新到第三代,可以透過遠端控制做到最快的故障排除,JUMKICK會盡全力為客戶做到最好,並立志成為健身房標配。」

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產業菁英要讓台灣看見不一樣
至於想帶給參展民眾什麼樣的體驗,健身管希望能透過現場的軟體展示、模組互動,讓創新服務推向全世界。JUMKICK則預計會推一台機器到展場,「利用20秒的時間沖泡、洗滌,我相信看到的人都會覺得這個超級方便,花幾十塊就可以搞定,要讓大家更實際體驗到補充高蛋白並不困難。」而核心引力科技希望將Total Gym的主要產品ELEVATE Encompass帶到現場,期待讓所有愛好運動的人,認識這台適合更多人使用的健身設備,開啟自己健康的大門。
今年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首度籌組「運動科技」專區,配合行政院「台灣運動×科技行動計畫」,聯手新創業者,建立亞太運動科技的國際據點,同時為了讓民眾有最好的沈浸式動態體驗,展中也規劃有動靜串聯的週邊活動,如產業論壇、戶外運動休閒體驗區OutdoorTaipei、數位運動網紅擂台賽等,預計用完整的運動產品線吸引國際買主,讓台灣的運動科技產業持續領先世界,將台灣打造為運動科技王國。
★了解更多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資訊:https://www.taispo.com.tw/zh-t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