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國擬湄公河上再建第五座發電水壩:加劇環境與地緣政治危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寮國即將興建其境内湄公河上的第五座大壩,由於近年的旱季已導致湄公河流域上的東南亞國家水位不足,因此新水壩的興建可能會加劇當地的環境問題,也可能進而引發地緣政治的緊張。
在歷經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後,湄公河委員會(MRC)近日終於通知柬埔寨、泰國與越南等國,已經正式收到寮國有意在其境內建造第五座發電水壩,但因該通知早在7月底就寄出,委員會卻遲遲未對外公告,引發外界討論。對此,MRC表示,是因為寮國提供文件不齊全。
《自由亞洲電台》詢問湄公河委員會為何此次未能像之前快速公布,委員會秘書處表示,因為寮國並未提供任何計畫文件、也未能讓大眾能輕易獲得相關文件如計畫總覽、建造時程表等,基於之前的經驗,我們這次就是等獲得所需相關文件後再正式公告。
湄公河全長4180公里,為世界第十二長河流,目前湄公河流域上已有11座大壩。而成立於1995年的湄公河委員會是由湄公河流域上的泰國、寮國、越南和柬埔寨所簽署的《湄公河流域持續發展合作協定》成立的,也在湄公河流域上的中國和緬甸則無加入委員會,僅以對話夥伴的身份參與活動。
《自由亞洲電台》的報道指出,寮國政府已於7月31日通知湄公河委員會,提交了瑯勃拉邦(Luangprabang)水電項目計劃,且會按規定進行為期六個月的通知、諮詢和協議程序流程。湄公河委員會秘書處表示,來自寮國、泰國、越南和柬埔寨的代表將於10月8日召開會議,決定為期六個月的程序何時開始以及有關該程序的其他問題。
斯廷森中心(Stimson Center)東南亞項目主任布萊恩·埃勒(Brian Eyler)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瑯勃拉邦的水壩項目將是泰國與越南的第一個聯合項目,而他擔心這將會是個白象計劃,因爲寮國政府手上還有兩項水壩項目,「寮國政府向MRC提交的在Pak Beng和 Pak Lay的前兩座水壩要麼暫停建設,要麼距開發有數年之遙,當另外兩個仍糾纏不清時,為什麼要同意第三個項目?」
當《自由亞洲電台》嘗試訪問參與該水壩項目的泰國開發商Ch.Karnchang時,對方無法透露有關該項目的任何細節,且寮國政府已要求他們勿發表任何評論。瑯勃拉邦省的一位官員對《自由亞洲電台》說:「根據該計劃,瑯勃拉邦大壩不會對湄公河沿岸航行造成任何問題,因為它們將在大壩上建造一個非常現代化的大門。」
埃勒質疑,今年6月寮國的Xayaburi大壩的運營後加劇了下游的乾旱情況,爲何還需要同意在湄公河主流水域建新水壩?」 埃勒進一步指出,整個湄公河地區經歷了相當長的乾旱季節,雖然現在已是雨季,但上游大壩容納了更多的水,反而加劇了下游地區的乾旱。
《美國之音》報道,可產生1285兆瓦發電量的Xayaburi水壩在修建時引起各方的批評,爲減少輿論壓力,寮國政府和開發商Xayaburi Power對這項目的一部分進行重新設計,包括投入最好的技術與新的魚梯可讓上游的魚越過大壩。儘管如此,仍有批評者擔心升級改造後的Xayaburi水壩開始全速運轉時,仍不足以讓湄公河擺脫危險的關鍵臨界點「critical tipping point 」。
各國政府或發展商之所以積極在湄公河流域投入水壩發電站的建設,是因爲湄公河下游流域的國家如泰國,需要大量的電力進口。柬埔寨主要電力供應商EDC的負責人Keo Rattanak表示,最近泰國開始在談論減少能源進口,以支持自己開發其他可再生能源。
國際河流組織(International Rivers)主任Pianporn Deetes也指出,泰國在某些月份的用電量僅是其電廠裝機容量的一半,因此Pianporn Deetes認爲該回歸到能源使用的討論上,該探討需要的是什麽,而非是否建或不建大壩。Pianporn Deetes說「如果電力公司和決策者繼續動湄公河的腦筋,那湄公河將不再是一條河。」
中方掌握湄公河上游水流量引下游國家擔憂
湄公河起源於中國大陸青海省,在大陸境内的流域被稱爲「瀾滄江」,因此中共政府在境内湄公河流域的一舉一動都引起下游的東南亞國家關注。
香港《南華早報》報道,今年8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曼谷舉行的東盟峰會上警告,由於湄公河沿岸的水位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乃因中國大陸通過修建大壩控制了東南亞最重要的河流,他説「我們看到了上游水壩建設的大潮,集中了對下游水流的控制。」
由於2019年是美國資助的發展計劃「湄公河下游行動」(Lower Mekong Initiative)啟動十週年,因此蓬佩奧藉此機會指出中國大陸在湄公河流域上活動的缺陷。
《中外對話》報道,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也在曼谷參加東盟峰會時表示,大陸也受到了乾旱的影響,「考慮到下游國家的需要,中方克服自身困難,主動加大對下游放水力度,放水量已超過平年水平,」王毅稱。
對於各界對中方掌握湄公河上游水流量的疑慮,中國駐曼谷大使館發言人楊揚則稱,湄公河地區的水危機是氣候變化的結果,上游瀾滄江上的大壩實際上是有效的防洪抗旱措施。楊揚也强調,中國已經通過湄公河委員會和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合作機制與下游國家分享水文數據。
不過,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卡爾・米德爾頓認為,近年來的危機表明湄公河六國在水文數據共享和水監管方面的區域合作仍然有限,他説「很明顯,需要更深層次的政府間合作才能建立一個公平、規範的瀾滄江-湄公河水資源共享方式。」
延伸閲讀:
新聞來源:
- Mekong River Commission Defends Seven-Week Silence on Lao Dam Project Submission (RFA)
- Start of Latest Mekong Dam Draws Fears of River's 'Tipping Point'(VOA)
- China ‘taking control’ of vital Mekong river through dam-building spree, Mike Pompeo warns(SCMP)
- 湄公河水位达历史最低,引发水电问题争议(中外對話)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
最新發展:
-
寮國第一條智慧型高速公路開通,與中國合作建設應用華為技術1月前
-
發電量超過3個三峽電站:中國將在雅魯藏布江蓋大型水電廠,印度批河流被「武器化」1月前
-
【東南亞週報】緬甸宣佈11月舉行大選|雅加達禁用一次性塑膠袋|越泰柬呼籲跨境環評寮國水壩計畫6月前
-
【東南亞週報】寮國擬建第六座水壩引泰國反彈|柬埔寨通過反洗錢法案|大馬行管令四度延至6月上旬8月前
-
【東南亞週報】新加坡禁250人以上大型聚會|大馬鎖國至3月底|泰南炸彈襲擊恐使和談觸礁10月前
-
【東南亞週報】泰國暫緩中國主導湄公河開發計畫|大馬擬重推「英語教數理」政策|武漢肺炎影響河內捷運營運期延宕11月前
-
【東南亞週報】寮國沙耶武里大壩啟用引泰人民不滿|印尼無預警提前實施鎳礦出口禁令|河內捷運預計年底正式營運1年前
-
【東南亞週報】中國不滿泰反對黨黨魁塔納通與黃之鋒會面|中美合制動畫片「壞壞萌雪怪」九段線惹越南眾怒|馬哈迪:新柔地鐵將重啟1年前
-
【東南亞週報】印尼巴布亞再爆衝突|菲隔19年再現小兒麻痺病例2人確診|臉書於星國加強政治廣告規範|學者憂寮國新水壩影響生態1年前
-
【東南亞週報】新加坡反假新聞法上路|印尼數萬人上街反爭議法案|馬國政府認定Grab妨礙市場競爭1年前
-
中國築壩攔水引發中南半島國家乾旱,湄公河下游出現「過去50年來最低的水平面」9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