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成學生習慣自行買成藥吃 止痛藥上癮比毒品更害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somegeekintn CC BY SA 2.0
食藥署委託台灣師範大學進行「全國學童用藥知能與行為調查」,77%國高中學生在過去一年曾有頭痛、牙痛、經痛、肌肉酸痛等經驗,58%服用醫師開立的止痛藥,有31%學生自行到藥局購買止痛藥,而竟有25%的用藥學生不會看藥物使用標示。
今年9月,食藥署對一般民眾抽樣調查也發現,有18%民眾不知道止痛藥有區分不同疼痛的藥種,有14%的民眾甚至在喝感冒糖漿時,一次喝完一整瓶(50歲以上佔半數)。還好,有77%的民眾在買藥前,會經過醫師或藥師的指示。
食藥署簡任技正戴雪詠表示,針對不同身體部位發生的疼痛,有不同的止痛藥。譬如有些止痛藥傷胃,胃痛時服用不但沒有效果,疼痛情形可能更嚴重;另外,有些感冒糖漿含有可待因或咖啡因,長期服用容易成癮。因此呼籲民眾服用藥品前,務必仔細閱讀包裝上的警語及注意事項,以確保正確服用方式。
止痛藥癮比毒品更容易害死人
全球針對不當藥物濫用的調查顯示,對常用止痛藥(維柯丁、奧斯康定和可待因等)上癮而死的人數,比吸食毒品致死的人還要多。《柳葉刀》醫學雜誌的網站報導,這項2010年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大麻和鴉片類止痛藥,以及可卡因和安非他命的濫用,沒有包括搖頭丸和致幻劑;而濫用止痛藥的頻率以20歲左右的男性最高,藥物濫用最嚴重的國家是澳洲、英國、俄國和美國。
研究者華盛頓大學的沃斯(Theo Vos)說:「根據調查,世界很多地方有毒品問題。」人們往往容易濫用其居住地附近生產的毒品,例如北美人容易食用可卡因,亞洲人和澳洲人容易食用安非他命和鴉片(罌粟)類藥物。因此,藥物濫用問題是全世界各國政府都需要特別關心的問題。

Photo Credit: Lel4nd CC BY SA 2.0
止痛藥的分類
止痛藥分為兩種,一是 「中樞止痛藥」,其成分為乙醯胺酚,藉阻斷大腦內部的神經訊號來減低疼痛感,同時具止痛及退燒的效果。乙醯胺酚服用後,主要經由肝臟代謝,從腎臟排除的比例較低,且對腸胃道的刺激也溫和許多;在建議劑量下,並無所謂「傷腎」的問題,所引起之全身性副作用較低、安全性高。
乙醯胺酚類之止痛藥早已歸類為非處方藥物,可在一般藥房販售,例如普拿疼、斯斯、舒達等。
另一種是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服藥後主要經由肝臟代謝,大部分從腎臟排至體外,相關藥品眾多,阿斯匹靈(aspirin)是最傳統的一種,其止痛效果雖好,但所需劑量高,易使胃黏膜保護因子受到抑制而產生腸胃不適,較易引起全身性的副作用。
因此肝、腎、胃功能不佳或服用抗血管栓塞藥物、或有出血傾向者,都應儘量避免服用此類藥物,市售成藥中的百服寧與五分珠即含此成分。
服用止痛藥時應注意
1. 一次一種止痛藥品,勿過量
普拿疼、伏冒熱飲等感冒藥中均含有乙醯胺酚,因此切記勿與醫師開之處方緘用藥合併服用。
2. 吃藥期間不飲酒
酒精會使乙醯胺酚的代謝速率加快,使肝臟負擔增加。
3. 多喝水,多排尿
吃藥期間要大量喝水,平均一天2000~3000 cc,幫助藥物排泄,否則藥物殘留將傷身。
4. 外用藥副作用小於內服藥
透過皮膚各層組織進入人體的外用藥,較不易過量,能控制藥品釋放的速度,使血中藥品濃度穩定,使藥效更持久。
5. 任何止痛藥物皆需遵循建議劑量
服用乙醯胺酚成分的止痛藥,成年人每日最高劑量不得超過4,000毫克,且需分成多次、至少間隔4小時服用,勿連續服用超過10天,有飲酒習慣者需將上限劑量減半至2,000毫克,B型與C型肝炎者亦應比照減量。
6. 生理期吃止痛藥並不會使下一次經痛加劇
依醫師或藥師指示服用不會讓下次經痛加劇,也不需增加更大劑量,不需因錯誤的用藥迷思而忍痛不敢吃藥。
食藥署呼籲,民眾使用止痛藥須注意五要原則:「要知風險、要看標示、要告病況、要遵醫囑、要問專業」,及五不原則:「不喝酒、不併用、不空腹、不亂買、不過量」。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