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宏爭議改革:法議會初步通過女同性伴侶適用「人工生殖」

馬克宏爭議改革:法議會初步通過女同性伴侶適用「人工生殖」
民眾聚集在廣場上譴責國會即將針對人工生殖法適用對象是否擴大進行討論投票|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生物倫理法修正草案是總統馬克宏任內最重要的社會權利改革,也是最具爭議的草案之一,其中又以擴大醫學人工生殖(PMA)適用對象範圍最受矚目。草案目前已初步獲得過半數支持,「為眾人而行」(Manif Pour Tous)等保守團體則是規劃於10月6日發起反對「無父親的人工生殖」大遊行。

(中央社)法國國民議會開始討論生物倫理法修正草案,首先處理的是開放所有女性適用醫學人工生殖的條文,包括女同性伴侶及單身女性。國民議會昨(27)天初步通過這項條文,但立法路還長。

生物倫理法修正草案是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任內最重要的社會權利改革,也是最具爭議的草案之一,其中又以擴大醫學人工生殖(PMA)適用對象範圍最受矚目。目前在法國,僅有不孕的異性夫妻可採用人工生殖方法,有社會保險金可補貼費用。

《衛報》報導,馬克宏也認知到這是上任後最大的社會改革,且會留意六年前由與他同黨的前總統法蘭索瓦・歐蘭德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所帶來的衝擊。

討論始於同婚通過後,相關條文初步獲得過半數支持

法國於2013年承認同性婚姻地位與異性婚姻相同後,社會就開始討論開放女同性伴侶適用人工生殖的可行性,而保守陣營反對同性婚姻失敗後,也把重心轉移到反對擴大開放人工生殖適用對象上。

國民議會經過3天辯論,27日投票,初步通過有關開放女同性伴侶及單身女性適用人工生殖的條文,在75名出席議員中,有55人支持、17人反對、3人棄權。國民議會共有577名議員。這只是審理草案的初始,接著還要討論其他條文,衛生部長布辛(Agnès Buzyn)希望全案於明年夏天前通過。

根據數家媒體描述,辯論過程還算和諧且嚴謹,討論重點包括是否開放跨性別者也適用人工生殖,以及孩子權益、女權、父親身分等。

贊成開放女同性伴侶及單身女性適用人工生殖的一派,主要是基於平等原則,其中許多傾向左派;反對者則認為這是剝奪孩子擁有父親的權利,且可能替未來的代孕(GPA)鋪路,以極右派及右派居多。

左翼不分黨派支持修法,保守團體發起反對「無父親的人工生殖」大遊行

《風傳媒》報導,左翼政黨則不分黨派都支持這次修法。號稱中間路線的馬克宏先前推出稅改法案,遭批「親商」、「富人的總統」,此次修法可能替他挽回一點流失的左派選票。

除了女性生殖權,新法也針對兒童權利改革。捐精受胎所生的孩子成長至18歲之後,有權利知道生父(捐精人)身分。新法也將允許健康的適齡女性「凍卵」。

法國目前禁止代孕,部分求子心切的人不惜到國外尋求代孕,把孩子帶回法國後,親子關係卻不被承認,政府傾向接下來處理這些孩子的身分問題,但不打算開放代孕。在歐盟,有些國家允許女同性伴侶及單身女性適用人工生殖,例如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等。

《德國之聲》報導,修法倘若順利過關,法國將與英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愛爾蘭、比利時,以及北歐國家一樣,對所有的女性開放醫療協助生殖技術。

「為眾人而行」(Manif Pour Tous)等保守團體則是規劃於10月6日發起反對「無父親的人工生殖」、反對代孕全國大遊行,口號是「自由、平等、父愛」。

台灣《人工生殖法》尚未適用同性伴侶,主管機關表示需再研議

依據陳再晉等人在〈我國同性婚姻合法化與相關衛生福利政策之省思〉的整理,人工生殖在台灣目前僅開放給異性夫妻使用,單身者或同性伴侶則不適用。目前多數法律見解認為,除非人工生殖法也加以修正,否則現行的人工生殖法不能直接透過法律解釋,適用到同性伴侶。

甫於今年5月底通過同性婚姻立法的台灣,依據《聯合報》報導,同婚專法雖明定同志伴侶可「結婚登記」,但卻因同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使現行的人工生殖法不在適用或準用範圍內。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人工生殖法最初立法基準不是為同志婚姻關係,同志是否適用需再研議,儘速邀專家學者開會討論。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