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感,大三巴光雕表演還有甚麼問題?

除了美感,大三巴光雕表演還有甚麼問題?
圖片來源:澳門旅遊局Faceboo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澳門旅遊城市的品牌建立很難,但摧毀起來,也許比大家想像中的都容易,「大三巴光雕表演」更要小心處理。

9月29日晚上,社交平台上廣傳一張「大三巴加上中國國旗、國徽」的相片,而觀乎留言,似乎都是一面倒的劣評:醜、肉酸、惡俗,還有人說這是「血色大三巴」、「侮辱宗教」、「大三巴再遭火燒」等等。我驚訝了一下,然後馬上查看事情源由,原來這是旅遊局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而於9月29至10月1日,連續三晚在大三巴牌坊舉行「共慶70華誕 共享偉大榮光」的主題光雕表演。

先得作利益申報,我自小都缺乏美感,所以對於這些設計是美是醜,沒資格亦沒能力評價,但撇除美感問題,我認為以澳門的旅遊城市背景,是次表演至少有兩大問題。

其一是新意欠奉。以大三巴作為光雕表演,其實不是首次,只需在搜尋器上輸入「光影大三巴」五個字,就已經有多得令人目不暇給的優美圖片,事關將大三巴作為光雕表演的佈景一事,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始,當時,「光影大三巴」乃是澳門文化節的其中一個環節,是以光影投射技術在大三巴牌坊前壁上展示各種光影圖案,結果大獲好評;其後,澳門旅遊局於2015年起籌辦「澳門光影節」,並將之定為年度常規活動,也一直受到不同人士的歡迎和追捧。

0_HC77XpG-b_JWWXWw_(1)
圖片來源:澳門遊遊局
為了證明大三巴配上光雕還是會有人讚賞的,我在網上找了這張:2018年「澳門光影節」的相片,這相片更是屬於澳門旅遊局的。

無疑,「澳門光影節」是成功的,但一項旅遊活動要成功,多少是在於它的獨特性和時效性,今日局方會為了賀國慶而將獨有節日的一套照辦煮碗,確實是慳水慳力,卻同時也流露出一種「食老本」、「懶用腦」的思維作風;假如今日心情好而將大三巴用來作光雕、明日想慶祝又把大三巴推出來,那豈不是自己砸了「澳門光影節」的招牌?

其二是敏感度不足。說的是表演的定名:「共慶70華誕 共享偉大榮光」,是的,稍為有留意香港情況的你一定會明白,重點在「榮光」二字。當香港社會近日將《願榮光歸香港》一曲唱得街知巷聞時,「榮光」一出,馬上會引起熱議 (也的確,官方的貼文中就有人留言:「榮光係歸於香港」),而網上世界傳播之快和廣,更是會將不少正反的聲音極速引至,一不小心,該活動的宣傳貼文就會變成另一個「戰場」,引發「公關災難」,令表演蒙上陰影,一不小心,更會掀起港澳民眾之間的敵視和不滿。你說,這文案的設計是否存心搞事?

旅遊城市的品牌建立很難,但摧毀起來,也許比大家想像中的都容易,在此懇請所有持份者:下決定前,請三思!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見作者Medium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黎家樂
核稿編輯:tn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