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國強兵》:對暴露在草原襲擊下的農民而言,花錢維持一支伊朗式的重騎兵相當值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地理和社會經濟因素,武器系統的進一步變化也幫助界定遊牧部落和定居農民之間變化劇烈的平衡。這種武器變化儘管不如上文提到的那般影響深遠,但仍重要到足以改變西亞很多地方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社會結構模式。
文: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
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從騎兵革命中受惠最大的草原遊牧民族,正是利用馬兒速度和耐力這個新戰術的先鋒。這個論點也許正確,但卻沒有證據。雖然遊牧民族在後來成為射騎能手,但這無法證明他們是發明此項技術的人;這只能證明他們比其他民族能夠更有效地利用這種新作戰方式。最初採納騎士配對的是亞述軍隊,這使人認為,他們才是將馬匹的高速用於戰事這類戰法的主要先驅。
即使草原遊牧民族熟悉射騎的人多到足以向文明地區發動大規模襲擊,但要到數個世紀之後,騎兵戰術的技巧才傳遍歐亞草原。從草原開始發動騎兵侵襲的起始時間大約是西元前六九○年,當時被希臘人稱做辛梅里安人(Cimmerians)的這支民族肆虐大部分的小亞細亞;這剛好是亞述人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騎兵之後兩個世紀。辛梅里安人在摧毀了佛里吉亞(Phrygia)王國之後,便返回其原居住地,即烏克蘭草原。之後,一支新民族斯基泰人從中亞的阿爾泰(Altai)西遷,蹂躪辛梅里安人。新來者在西元前六一二年再次派出騎兵大軍入侵中東,參與尼尼微的搶劫行動。
這兩次大規模侵略在中東軍事史上開創了基本上延續到十四世紀的新時代。在遠東,蒙古和鄰近地區的鐵騎騷擾一直要到西元前四世紀才有明確記載,儘管有些學者認為,西元前七七一年西周王朝顛覆可能是斯基泰騎兵從阿爾泰地區入侵而導致。
騎兵革命在歐亞大陸影響深遠。草原民族一旦掌握騎馬技巧,並學會用當地唾手可得的材料製作弓箭和所有必要隨身裝備的技術後,就能指揮費用較低、機動性更強的武裝部隊迅速投入戰場,而這是文明民族無法望其項背的。因此,草原武士可以肆意襲擊南方的文明國家,幾乎總是能全身而退,除非南方國家的統治者也能在自己的軍隊體制中複製野蠻民族的高度機動性和旺盛士氣。
以夷制夷是明顯可行的戰術。事實上,這就是薛西斯和其阿契美尼德先輩所採納的戰術,以此保護暴露在草原民族覬覦下的邊疆。大部分中國君主也採納相同手法。付錢給邊境部落以保護邊疆免於受到可能的入侵者襲擊,此舉可以在邊界沿線展開一張無法突破的保護膜。但這類安排總是有土崩瓦解的可能。邊境守衛不斷處於加入那些境外野蠻民族行列的誘惑中,儘管中國政府支付他們軍餉是要他們防禦野蠻民族,但短時間內透過掠奪而得來的利益和好處,可能遠遠超過他們與中國政府當局所能議定的新軍餉數目。
此後兩千年,在這個廣泛框架下,草原部落和文明國家的統治者和官僚間,產生變化無窮的軍事、外交和經濟關係。領取保護酬勞和襲擊入侵不斷交替;有時毀滅性的掠奪使相關各方都陷入貧困。圍繞單一首領形成的草原戰爭聯盟或興或衰,而首領時常是魅力十足的領袖人物,其中最偉大的是成吉思汗(一一六二至一二二七年)。這類聯盟引入另一種變化模式。儘管草原和耕地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關係經歷無數搖擺,但草原民族持續佔有優勢,因為他們有更優異的機動性,且能便宜取得軍事裝備。這便形成一個反覆模式:文明地區不斷被遊牧民族征服。
每當地方防禦能力減弱(不管出自何種理由),遊牧民族的襲擊就會如滾雪球般年復一年加強力道,因為掠奪性遠征的勝利會傳遍草原,使得各民族蠢蠢欲動。倘若地方防禦徹底瓦解,入侵者就會想要永遠佔領那些無力自衛之地。入侵者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了統治者,並立刻體認到以徵稅代替掠奪,保護繳稅子民不受敵手掠奪的好處。在這些情況下,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地方有效防禦可望加強,直到新統治者喪失對部落的內在凝聚力,為城市生活的安樂舒適而放棄好戰習性──於是,進攻和征服的週期可能就會重新展開。
第二種模式也在草原民族中形成。在草原地帶,溫度和雨量從西向東慢慢減少。蒙古草原的氣候條件變得對人類和牲畜一樣惡劣。往東,在滿洲,雨量的增加帶來豐美的牧草地和溫和的氣候。這類地理佈局的後果是,有選擇餘地的部落情願離開蒙古,往東或西追求更繁茂的牧草地。根據推測,西元前八世紀,斯基泰人就是受到西部更豐美的草原的吸引,才從阿爾泰遷徙到烏克蘭。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其他部落也跟著往西,首先是印歐語系民族,後來是突厥人,最後是蒙古人進入東歐,每個民族都順應歐亞草原的地理變化而生活。
因此,騎兵革命引發兩大人潮流動。草原部落斷續成功征服鄰近草原的文明地區,如中國、中東或歐洲。與這股從草原移動到開墾土地上的行動共存的是在草原內從東向西的遷徙。在前者,遊牧民族得放棄固有的生活方式,成為地主和文明地區鄉村的統治者。而在後者,熟悉的遊牧生活模式可以在多少得到緩解的條件下維繫不墜。文明地區的統治者和軍隊在阻擋遊牧民族來犯的壓力上只取得零星成功,甚至連中國的長城在抵禦遊牧民族的襲擊和征服上也沒成效。
地理和社會政治條件維持著草原和農地間一種變化多端的平衡。雨水不足使得大片草原不適宜耕種。的確,在像烏克蘭這般灌溉較好的地區,穀物往往可以豐收,因為小麥也是一種禾本科植物。因此,在烏克蘭,以及在滿洲、小亞細亞和敘利亞等類似地區,遊牧民族佔領天然草原,也種植穀物以作為利用土地的替代方式。決定永遠佔據這些邊境農地的遊牧武士,往往將用犁耕作的農夫完全趕出;然而,耕作土地會有更大的糧食生產能力,這意味著,在和平和人口增長時期,耕地會時不時延伸到草原,直到新的軍事政治動盪帶來新的掠奪,新的破壞,使局部地區重新返回畜牧生活。
Tags:
一圖看懂——讓專業的來,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在忙什麼?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長照服務成為承擔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隨著時間的推進,所謂的「高齡化」、「少子化」社會,已經從一個社會學名詞,成為我們的日常。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起,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式超過了14%,今年老人人數則已超過425萬,預計到2025年,每五位居民中,就將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這不僅是一個數字上的變化,更是對我們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的挑戰。
在這樣的變遷中,其實許多長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能夠在自己熟悉的家中,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這樣的願望似乎越來越難達成。取而代之的,是長者們必須獨居,或與同樣年長的配偶互相照顧的現實。因此,長照服務成為承擔這些社會需求的重要支柱,專業的居家服務員,開始走進長者的生活中,提供基本的日常照顧,包括沐浴、準備餐食、家務等等。不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更盡可能確保長者的每一天,都是舒適而有尊嚴的。
那麼,在居家服務員所提供的服務中,包括了哪些項目,又有什麼樣專業的眉角呢?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沐浴的過程會坐在馬桶或是便墊盆椅上,若長輩仍有行走能力或手部功能,居服員會鼓勵長輩自己清洗正面,背面由居服員協助,以維持長輩的生活機能,延緩退化。在沐浴的過程中,居服員須注意長輩的隱私,但也同時必須注意通風,避免室內太悶導致長輩或居服員昏倒。
3. 陪同外出、陪同就醫、採購:
服務內容:許多個案因身體狀況較難獨自外出,因此居服工作中陪同外出散步或就醫、協助個案採購日用品都是很重要的服務,攙扶步伐不穩的長輩到外面散步運動,或是為長輩採買衛生紙、洗髮精等日常用品,讓他們可以生活地更加舒適。
4. 基本日常照顧:
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翻身、移位、修剪指甲、協助上下床、刷牙洗臉、協助換尿布等基本日常照顧。
眉角:在進行任何活動前,確保環境安全,無滑倒或絆倒的風險。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和技巧,來避免造成長輩或照顧者的傷害。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以防止感染。考慮長輩的健康狀況和特定需求,並根據這些需求調整照顧方法。在進行照顧時尊重長輩的隱私和尊嚴。
除了以上四項最基本的服務項目之外,還有足部護理、管灌、翻身拍背、測量生命象徵、肢體關節活動、陪同外出、陪同就醫等等服務,都可以依不同長輩的需求來安排。
伊甸基金會自成立之初,就秉持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使命: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持續不斷的支持與服務。這一理念源於創辦人之一、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以及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共同懷著一個夢想,希望無論是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和成長。劉俠女士曾這麼說過:「有一大片園地,種花種樹,養各類家禽,有工場、有房舍、有足夠的場地供人休閒娛樂。徜徉其間的,是那些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走路走不好,以及弱智、顏面傷殘、心智障礙的孩子…這是他們的伊甸園。」
走過四十年的歲月,伊甸基金會期待著,有一天,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到安全、溫暖和被接受。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伊甸基金會會繼續努力,承擔起照顧和支持的責任。
伊甸基金會«老人照顧服務計畫»,透過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失智據點、喘息等專業多元的服務,疼惜長輩及照顧者,讓長輩在最熟悉的地方找到服務,也讓照顧者在專業的地方得到喘息。讓每一位長輩安心、放心、快樂地好好變老。詳情請上網搜尋「伊甸 老人照顧」,或撥打支持專線0800-025-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