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港府推出青年宿舍計劃,真係有好過無?

港府推出青年宿舍計劃,真係有好過無?
Photo Credit: Bobby Yip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表面上,青年宿舍是致力於幫助年青年提高生活水平,暫緩緊張的住屋需求。但實際上,青年宿舍的宿位實在寥寥可數、競爭激烈,只能夠非常有限度供應另類出租房屋,敷衍了事。

文︰DanDan(關心時事的香港女孩)

人為的香港房屋土地問題,公屋供應「黑洞」效應浮現

自1997年10月亞洲金融風暴令股市樓市急跌,加上時任特首董建華推出「八萬五」的房屋政策,令樓市不斷下跌。為了穩定樓價,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長孫明揚推出俗稱為「孫九招」的救市措施,結束及停建居屋計劃。當時的下屆特首曾蔭權亦堅拒復建居屋,遲遲未有增建公屋,令租住和購買私樓成為大部分入息上限高出公屋要求的市民唯一的出路。

繼任特首才推出長《長遠房屋策略》制定公私營房屋六四比例的目標,但亦難以追回落後10年的房屋政策。去年現任政府才把公私營房屋比例調至7比3,但團結香港基金發表研究指出,在4年後公營房屋供應將會面臨斷崖式下跌,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便會由3年增至長達6年。[1]現時香港有122.1萬個公營單位、155.4萬個私人單位,可見私人單位遠高於公營單位,7比3的目標難以達到。

公屋一人單身申請需輪侯30年

房委會於2018/19年度可編配單位為34,679伙單位,而本年度房委會估算單位大減30%,只有24,100個。[2]當中只有不足一成,即2,190伙給非長者一人申請者。

年青人與如果沒有與家人一起申請輪候公屋,輪候時間將接近30年,即大約於50歲的時候才可以獲得公屋單位。 可是現時剛畢業的大學生起身點平均數為15,000港幣,已超過公屋入息限額的11,830元。這代表公屋的申請制度沒有回應單身青年的住屋需求,逼使他們一直與家人同住或租住劏房,香港大學研究報告指出近八成30歲以下的青年仍與父母居住。他們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嚴重缺乏獨立空間。

政府給港青的「恩惠」

早於2011年政府已在施政報告中提出青年宿舍計劃有意全額資助青年宿舍的建設費用。其後於2013年率先宣布於上環荷里活道及大埔大埔墟兩地進行先導計劃,再陸續增加了另外四個項目,包括恆基兆業地產集團捐出的元朗馬田壆土地,期望會提供1,680個宿位。但青年宿舍的工程進度相當緩慢,位於元朗的青年宿舍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落成。

申請者需租住為期至少兩年,總租住期不得超過五年,加上申請者入息水平不得超過18至30歲就業人士每月收入的第75個百分值,並需放棄輪候公屋的資格,條件十分苛刻。一般來說單身青年於五年的時間內,是無法成功輪候公屋及成功儲蓄首期上車。

青年宿舍只是過渡性房屋,並不能夠解決最終的住屋需求,政府要求他們放棄輪候公屋的權利是顯然不合理及實在令人不解。公屋和青年宿舍兩者無論是功能、時限,還是針對人群都相差甚遠。兩者並不衝突,我認為居住在青年宿舍的年青人應同樣有資格輪候公屋,若然在居住期間獲派公屋(可能性極低)再讓其決定兩者放棄其一會更合理。

青年宿舍只是表面功夫

如果保持現時規定,我相信不少青年作出考量後,亦會發現租住青年宿舍是弊多於利,從而為「長期」公屋而放棄眼前的「青年宿舍」。最後,政府不單只沒有解決年青人的房屋問題,還浪費了他們的時間進行比較。

表面上,青年宿舍是致力於幫助年青年提高生活水平,暫緩緊張的住屋需求。但實際上,青年宿舍的宿位實在寥寥可數、競爭激烈,只能夠非常有限度地供應另類出租房屋,敷衍了事。亦可悲地顯露出政府根本沒有設身處地考慮年青年的需要。這和好多現時的政策和福利一樣,政府只想把表面功夫做足。青年宿舍只是政府對青年人需求的一個回應,但就目前規劃,仍然有很多改善空間,並不是有遠見、有前瞻性地去解決青年住屋問題。

試問2021年,如果你年齡介乎18至30歲,符合申請資格,你會放棄輪候公屋去住青年宿舍嗎?

參考資料︰

  1. 公私營供應目標調整無助填缺口 2023年供應現斷崖式下跌(信報財經新聞)
  2. 黃遠輝稱本年度偏配公屋數字較低 但並非斷層(香港電台)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黎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