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房做同樣動作,為什麼大家的時間、節奏都不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重訓要一直維持進步的最佳方法,不是一直跟隨別人的節奏,而是要學會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掌握自己目前的瓶頸跟進步的狀況。
走在健身房,你會看到許多不同Size的肌肉,你可能會觀察大家的「練法」,企圖從觀察略知一二。但越觀察,心裡越亂,為什麼同樣一個Biceps Curl,有人一次做4秒,有人一次做不到1秒,但又有人一下次做了近10秒?甚至還有人是忽快忽慢?為什麼同樣的動作,大家的時間(節奏)都不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確保大家了解以下幾個名詞(不清楚者,請參考:被力量控制、還是控制力量?從科學角度來剖析離心動作):向心收縮、離心收縮及頂峰收縮。



以上3個名詞,將會用來輔助解釋今天的主角問題:節奏。
原因一:訓練的階段不同
在NASM的訓練中,有一套很重要的健身理論叫Optimize Performance Training(OPT)。針對不同的訓練階段,有不同的動作、頻率、阻力以及運動時間(節奏)的建議。
如果處在健身新手時期:4/2/1節奏(7秒一個動作),7秒的分配方法是:離心收縮(4秒)、頂峰收縮(2秒)、向心收縮(1秒)。
以二頭彎舉(Biceps Curl)來舉例:

OPT理論建議「新手」要以低重量、高次數的訓練為主,以提升穩定度為目標。

原因二:感受度不同
控制離心的時間,不僅僅增加了難度,在與力量抗衡之下,感受度(Mind muscle connection)會大幅提升,讓你的訓練能感受更多的充血(pump)。
所以有的時候,大家的速度不同,可能只是因為在「現階段」,用這個速度練習,肌肉的感受度最強。
舉個例子,很多女生一開始在練胸的時候,都會因為「感受度不佳」而使用二頭或三頭代償,不管一組做7秒還是4秒,都沒有感覺。這個時候,速度怎麼改呢?
請一個健友在旁邊,輕輕幫你點一下正在練的部位,把整個動作都放到最慢,找到肌肉Pump最明顯的角度時,請健友告訴你。就在此時,這個角度停留10-12秒,讓身體能夠記得這個感覺、啟動這個肌群。重複幾次之後,就可以開始嘗試4/2/1或其他節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感受度」。
原因三:訓練的目標不同
Time under tension(TUT)的訓練指在一樣的張力之下,改變動作的速度。很適合給健美,想雕塑身體細節的人。在健美的角度上,追求的就是肌肉的收縮,訓練行程中時間的變化,會讓肌肉做到不同張力的感受,讓肌肉有更多的充血感。
如果你正在停滯期、重量上不去,試試看調整運動的「時間」。這篇刊登在《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的研究文獻指出,Time under tension(TNT)的訓練可以有效增加肌肉的生長。
在NASM裡面提到的2/0/2節奏,為肌肥大(Hypertrophy)的訓練,重量的強度為75-85%的1RM、6-12下、3-5組、休息0-60秒。

沒有標準節奏,只有適合的訓練
關於節奏的控制,不同的訓練目標、不同的訓練階段及不同的感受度,都會有不同的動作節奏。重訓要一直維持進步的最佳方法,不是一直跟隨別人的節奏,而是要學會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掌握自己目前的瓶頸跟進步的狀況,擬定每一個階段的目標,跟找出達成目標的訓練方法。
我常常覺得之所以會說健美是Body builder,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個Builder真的非常貼切。每次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就會找到不足處,我就會開始研究如何建立/雕塑出這一個肌群,就跟建築師蓋房子一樣有趣。
本文經Gymirin 的 Calvin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