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莎士比亞倒是認為,一個不被母親所愛、受到同儕取笑和被逼著把自己視為怪物的小孩,一定會發展出某些心理補償策略,而這些策略的其中一些兼具摧毀性和自毀性。
文:史蒂芬・葛林布萊(Stephen Greenblatt)
莎士比亞的《理查三世》精采地發展了《亨利六世》三部曲已經勾勒過的有志為暴君者的人格特徵:無邊的自大,違法亂紀,樂於製造痛苦,有著宰制他人的衝動性欲望。這種人病態自戀和無比狂妄。他有一種肥大的權力意識,從不懷疑自己有權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喜歡大聲發號司令,看著底下的人慌慌忙忙執行命令。他要求別人對他絕對忠誠,但他自己卻缺乏感激的能力。他視別人如無物。他沒有天生的寬厚,不具有共通的人性,不知基本道德為何物。
他不只對法律漠不關心,還痛恨法律,以違法亂紀為樂。他痛恨法律是因為法律會擋他的路,也是因為法律代表的公共利益觀念為他所鄙視。他把世人區分為贏家和輸家兩種人。贏家會得到他的尊重,前提是他們能為他所用;輸家只會引起他的不屑。只有輸家愛談公共利益,他自己愛談的是勝利。
他生來就萬貫家財,又揮金似土。雖然他以花錢為樂,但這還不是最讓他過癮的。最讓他過癮的是壓迫別人的樂趣。他是個惡霸。他輕易就會勃然大怒,痛擊擋在他路上的任何人。他樂於看見別人因為痛楚而蜷縮、顫抖。他有看出別人弱點的天份,擅長於挖苦和侮辱。這些技能吸引到喜歡享受同一種殘忍快樂的人的追隨,哪怕他們瞠乎其後。雖然追隨者明明知道他是危險人物,仍然幫助他實現目標:奪取最高權力。
他擁有的權力包括宰制女人,不過,他鄙夷女人要遠多於渴望女人。性征服讓他覺得刺激,但只是因為那證明了他可以得到任何他想要的東西。他知道那些被他佔有的女人恨他。因此,不管在政治或性方面,一旦成功控制了對他極具吸引力的事物,他知道幾乎每個人都恨他。起初這種知識讓他活力十足,讓他熱烈對對手和陰謀提高警覺。但不多久,它就會耗損他,讓他筋疲力竭。
或遲或早,他都會被打倒。他會在無人關愛和無人哀悼的情況中死去。他留下的只是一片狼藉。理查三世如果從未出生會對世界更好。
莎士比亞塑造理查三世根據的主要素材是湯瑪斯・摩爾(Thomas More)和後來都鐸時代編年史家所寫的高度有偏見性的記載。但理查的病態心理是從何而來?在莎士比亞看來,這位暴君一直受到自己的醜陋外表折磨:他的身體是那麼的畸形,乃至在出生的那一刻就讓人感到噁心或恐怖。「當時接生婆一驚,女人們都叫喊:『耶穌保佑我們啊,這孩子生下來就滿嘴牙齒!」(《亨利六世》下篇 5.6.74-75)他自忖說:「我確實是嘴裡長牙,這顯然表示,我生下來就應該像一條狗那樣亂吠亂咬。」
理查生來便有的牙齒充滿象徵意義,被他用來解釋自己的人生,也被別人添油加醋。他的小姪子約克隨口說:「據說我叔叔長得好快,才生下兩小時就能啃麵包皮。」(《理查三世》2.4.27-28)約克的祖母(也是理查的母親)約克公爵夫人問道:「你是聽誰說的?」小孩回答:「他的奶媽。」公爵夫人不解地說:「奶媽?不可能,你還沒有出生她就死了。」(2.4.33)「如果不是她,我就不知道是誰告訴我的了。」(2.4.34)理查的童年往事已經成為傳奇。
理查提到了接生婆和一群侍女的反應,不過我們很容易就會猜想,有關他不吉利的誕生情形,主要是由他媽媽傳開。約克公爵夫人明顯喜歡給兒子和任何其他人講他有多難生,以及他身體有哪些讓人反感的特徵。她反覆提到的一點是生他讓她「疼痛難當,飽受煎熬。」(《理查三世》四開本 4.4.156)這一點也成為了那些不忌諱說出心中想法的人指責理查的理由。倒楣的亨利六世在被理查抓住之後這樣提醒他:「你媽生你時比一般產婦吃了更大的苦,可是生下的孩子卻比任何孩子更使做娘的失望。你生來奇形怪狀,簡直不像好人家的兒女。」(《亨利六世》下篇 5.7.49-51)當這位被俘虜的國王進而談到牙齒的事時(「你一下地就滿口是牙,可見你生來就要吃人。」),理查受夠了,高聲喊道:「我不要聽了!」然後一刀把亨利刺死。(5.7.53-57)
就像他四周的人慢慢看出的那樣,理查的心靈出了嚴重問題。即使他自己也承認(哪怕只是對自己承認),他飽受內在騷亂折磨。為了解釋他的道德和心理畸形,他的同時代人訴諸他的身體畸形:他們稱之為駝背的脊椎扭曲(現在會稱為「脊柱後凸」)。在他們看來,這種體徵就像是老天用來標示他的內在毛病的外在符號。理查本人表示同意:「老天爺既然把我的身體造得這樣醜陋,就請閻王爺索性把我的心思也變成邪惡,那才內外一致。」(5.6.78-79)感受不到一般人會有的感情(他說:「我既沒有憐憫之心,也沒有愛或恐懼。」),他積極扭曲自己的思想去配合自己扭曲的身體。
莎士比亞並沒有反駁當時人認為身體畸形標示著道德畸形的想法。他容許觀眾相信有一種更高力量——不管是造化還是上帝——會讓壞蛋的壞心眼有一個外顯的標誌。理查的身體畸形是他邪惡心思的一個超自然徵兆或象徵。不過,有違自己時代的主流看法,莎士比亞堅持主張,把上述說法反過來一樣為真。也就是說,理查的畸形——更正確的說法是社會對他畸形的反應——乃是他的病態心理的根本原因。這種病態心理完全不是自然而然:並不是所有脊椎扭曲的人都會變成狡猾的劊子手。莎士比亞倒是認為,一個不被母親所愛、受到同儕取笑和被逼著把自己視為怪物的小孩,一定會發展出某些心理補償策略,而這些策略的其中一些兼具摧毀性和自毀性。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