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力》:被科技綁架的分心時代,六個策略打造高產值的工作型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認為,花費在工作與在社群媒體時間,必須取得平衡,和我們要如何改善我們工作的習慣,的確值得我們去深深思考,讓我們既能不被邊緣化,又能產生具深度、高產值、高價值的工作型態。
你一定聽過,現在很多年輕族群都被科技綁架。我們可能一天花費一小時以上時間,在社群平台上,這導致我們在學習、或者工作上面,無法全力以赴。所以我們紛紛擁抱分心,每天將大把時間花費在電子郵件和社群媒體上,失去了深度思考、深度工作能力。如果我們能屏除這些阻礙,我們有可能可以產生出高品質、價值、創新的作品,只是我們不知道自己其實能以更好的方式生活。
推薦給有以下症狀的朋友
- 當我認真拿起一本書、學習一項新技能、或開始新的專案,但專心時間卻只能保時10-20分鐘,可能會開始玩手機、Line訊息響不停、媽媽叫我去做事情、老闆要去做一份新的報表出來…..我真恨我無法專注,我該如何是好?
- 我可以一心多用,一邊做報告、一邊看郵件、一下跟同仁安排明天會議內容,可以用忙碌來證明,我的高效率、高產值。但忙碌的狀況之下,或許只能證明:完成很多件事情,但在品質、還有處理事情的深度和廣度,還有待商榷。
摘要《深度工作力》書中提及六個策略
策略一:確立你的工作哲學。
- 修道院式:完全隔絕網路和外在干擾,拒絕切割工作時間
- 雙模式:固定安排不被打擾的時段,或者,一年某一季安排給深度工作。
- 節奏式:每天固定時間做深度工作,把深度工作轉換成生活中的習慣。 (針對一般的工作者,較為理想)
- 記者式:任何時候,只要能找到空檔,就切換成深度工作模式。
策略二:建立深度工作的儀式。固定的儀式,包含:在何處工作?(Where)工作多久?(How long)如何支持深度工作?(How)
布魯克斯 (David Brooks):「(偉大的創意)思考有如藝術家,但工作有如會計師。」
策略三:大動作投入深度工作。為非常手段,適用於緊急時刻:
- 如JK羅琳住進,愛丁堡鬧區的五星級套房,閉關寫作。
- 又像比爾蓋茲,在沉思周期間,拋下工作和家庭,隱居到一棟小木屋。目標是為了心無旁騖的深度思考公司的大問題。
策略四:別獨自工作。仍須保留時間做交流,跨領域碰撞,激發有趣合作和創意。
策略五:像經營企業般執行(How)。在這個部分,本書作者直接借用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的著作《執行力的修練》(The 4 Disciplines of Execution)裡的四個紀律:
- 紀律1: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
- 紀律2:根據領先指標行動
- 紀律3:設置醒目的計分板
- 紀律4:定期檢討成效
作者進一步回顧,過去深度思考的時間都集中在接近提出論文的期限, 但這四個紀律幫助作者一整年保持高度專注力。
策略六:要懶惰工作日結束時,停止思考工作上的問題,停止進一步的活動,如安排第二天的活動、行程都要避免。必須要讓大腦進入真正的休息狀況,儲存明天的能量,才能有效達成下一次高度專注力!
總結如下
- 擁有一套哲學
- 儀式化深度工作
- 擺出慎重的姿態
- 不要總是單打獨鬥
- 像企業一樣運作
- 在適當時間懶散
個人讀後心得分享
我並不反對社群媒體、新科技,帶給我們取得訊息的便利性、快速性。看似強化了我們的生活、還有連結了我們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但我們可能仰賴社群或者是他人,來提供我們想法、或者是答案。反倒缺少我們自己,對事情的真實看法、和訓練思考的機會。進一步,因為依賴這樣的社群媒體,在心理層面,我們害怕與社會脫節,導致我們必須要常常更新最新動態、朋友圈發生什麼事情,深怕我們變成邊緣人,漸漸導致,我們在工作時候,無法專心一致。
還記得我剛剛進公司,完全不敢用手機,也很少回訊息,發現我在做報告時候,很少遇到錯誤,也會常常去思考,有什麼方式,能讓這件事情效率更高。但隨著日子過去,可能因為熟練手邊的工作,所以常常會拿手機出來使用,分心在社群平台上面,但我發現這個習慣改變,導致以下結果:
- 報告產出容易出現小錯誤。
- 不再想一些優化方案。
- 專心在自己手邊擁有的工作,沒有創造力。
以下是我的解決方案
- 戴上耳機 (儀式):創造一個自己的工作空間,不受他人影響。
- 在工作開始前,將工作細節一一列表清楚,以筆記簿為主,不碰電子相關產品,以避免分心。
- 建立自己的工作習慣、或者可稱為工作上的SOP:如做報告前、中、後期需要的步驟為何? 建立清楚的步驟後,能根據每個步驟來執行,以確保沒有遺漏任何小細節,透過此方案,減少大腦運作時間,能防止因為困難、不熟悉而產生的逃避心態。
- 在每次的專案或者報告上,確立目標,並且定期檢討、檢驗成效。
- 還有記得老闆教訓的感受,讓自己能在拿起手機的那刻,有種心理上的壓迫感,強迫自己必須專心一致。
- 最後如何展現創造力:透過參加社團或者活動,來強迫自己思考、以及與別領域人才交談,透過吸收別領域的知識,達成把手邊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率的目標,或者找出新的解決方案。
所以我認為,花費在工作與在社群媒體時間,必須取得平衡,和我們要如何改善我們工作的習慣,的確值得我們去深深思考,讓我們既能不被邊緣化,又能產生具深度、高產值、高價值的工作型態。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